![戴望舒经典/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文库](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1016/02/20211016024627998.jpg)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戴望舒经典/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文库
ISBN: 9787509012772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因《雨巷》一诗成名,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是”新月派”诗人重要的舞台。戴望舒精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多种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作品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香港的旧书市 这里有生意经,也有神话。 香港人对于书的估价,往往是会使外方人吃惊的 。明清善本书可以论斤称,而一部极平常的书却会被 人视为稀世之珍。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亲戚珍藏着 一部《中华民国邮政地图》,待价而沽,须港币五千 元(合国币四百万元)方肯出让。这等奇闻,恐怕只 有在那个小岛上听得到吧。版本自然更谈不到,“明 版康熙字典”一类的笑谈,在那里也是家常便饭了。 这样的一个地方,旧书市的性质自然和北平、上 海、苏州、南京等地不同。不但是规模的大小而已, 就连收买的方式和售出的对象,也都有很大的差别。 那里卖旧书的仅是一些变相的地摊,沿街靠壁钉一两 个木板架子,搭一个避风雨的遮棚,如此而已。收书 是论斤断秤的,道林纸和报纸印的书每斤出价约港币 一二毫,而全张报纸的价钱却反而高一倍;有硬面书 皮的洋装书更便宜一点,因为纸板“重秤”,中国纸 的线装书,出到一毫一斤就是最高的价钱了。他们比 较肯出价钱的倒是学校用的教科书,簿记学书,研究 养鸡养兔的书等等,因为要这些书的人是非购不可的 ,所以他们也就肯以高价收人了。其次是医科和工科 用书,为的是转运内地可以卖很高的价钱。此外便剩 下“杂书”,只得卖给那些不大肯出钱的他们所谓“ 藏家”和“睇家”了。他们最大的主顾是小贩。这并 不是说香港小贩最深知读书之乐,他们对于书籍的处 理是更实际一点,拿来做纸袋包东西。其次是学生, 像我们这种并不从书籍得到“实惠”的人,在他们是 无足重轻的。 旧书摊最多的是皇后大道中央戏院附近的楼梯街 ,现在共有五个摊子。从大道拾级上去,左手第一家 是“龄记”,管摊的是一个十余岁的孩子(他父亲则 在下面一点公厕旁边摆废纸摊),年纪最小,却懂得 许多事。著《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哥德是德国大 文豪,他都头头是道。日寇占领香港后,这摊子收到 了大批德日文学书,现在已卖得一本也不剩,又经过 了一次失窃,现在已没有什么好东西了。隔壁是“焯 记”,摊主是一个老是有礼貌的中年人,专卖中国铅 印书,价钱可不便宜,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他对面 是“季记”,管摊的是姐妹二人。到底是女人,收书 卖书都差点功夫。虽则有时能看顾客的眼色和态度见 风使舵,可是索价总嫌“离谱”(粤语不合分寸)一 点。从前还有一些四部丛刊零本,现在却单靠卖教科 书和字帖了。“季记”隔壁本来还有“江培记”,因 为生意不好,已把存货秤给鸭巴甸街的“黄沛记”, 摊位也顶给卖旧铜烂铁的了。上去一点,在嚤罗街口 ,是“德信书店”,虽号称书店,却仍旧还是一个摊 子。主持人是一对少年夫妇,书相当多,可是也相当 贵,他以为是好书,就一分钱也不让价,反之,没有 被他注意的书,讨价之廉竟会使人不相信。“格吕尼 ”版的波特莱尔的《恶之华》和韩波的《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