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作者简介
作者已无法考证。“三十六计”一语,目前可考至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传》载:“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但具体是哪三十六策又未言明。到了宋代惠洪那里,他在《冷斋夜话·卷九》中直接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亦未言明哪三十六计。及至明末清初,有有心人采集群书,才编成这部《三十六计》,风靡至今,成为一部经典。
内容简介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长短经·格形》)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史记·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国语·越语下》)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汉书·周勃传》附)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新唐书·张巡传》《战略考·唐》)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明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1.原汁原味读经典,完整保留原本“按语”,让理解无障碍。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结晶,谋略制胜必读经典,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均可化而用之。 3.为适应成人读者需求而整理的版本,注重原典,不做延伸解读,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理解、思考和学以致用。 4.新增足本刘伯温《百战奇略》、蔡锷《曾胡治兵语录》两部经典,各行各业仍有极大借鉴价值。 5.本书按“原序”所言“每六计为一套”的体例进行重新编排,版式疏朗新颖,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6.内文特采用轻型纸,封面追求磨砂感,印刷精美,外出携带方便,是阅读和收藏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