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是如何打造的(詹天佑)/影响现代中国的人物

人字是如何打造的(詹天佑)/影响现代中国的人物
作者: 经盛鸿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50
折扣购买: 人字是如何打造的(詹天佑)/影响现代中国的人物
ISBN: 9787224106695

作者简介

经盛鸿,江苏盐城人,先后从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与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在社会上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太平天国史研究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与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曾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表与出版《詹天佑评传》《民国暗杀要案》《民国大案纪实》《史海闲话》《南京沦陷八年史》(上、下册)《枷锁下的金陵》《屠杀与抗争》(主编)《魏特琳传》(参著)《金陵女子大学校史》(参著)《创伤的历史》(参著)《中华民国文化史》(参著)《中华民国史》(参著)等著作,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透视》《论中国近代失去的机遇》《论洪秀全的“异梦”》《严复甲午前思想矛盾试析》《孙中山与陈其美》《民国史上最早被“诱奸”的文人刘师培》《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南京日谍案》“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日本随军记者与作家》《侵华日军南京慰安所调查与研究》《1949年国共军事战略及其得失述论》《毛泽东、江青婚事的反对者及其命运》等论文约200余篇。

内容简介

詹天佑的父母一共生了七个子女。詹天佑是他们 的长子,也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七个子女按年龄长 幼排列如下:长女琼仙(1852-1890),嫁顺德何姓; 二女云仙,2岁时殁;三女和仙(1858-1946),嫁南海 李姓;长子天佑(1861-1919);二子天佐(1864- 1924);三子天瑞1867年生,5岁时殁;四子天乐早夭 。 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靠父亲詹兴洪一人维 持生计是很艰难的。詹兴洪除操持一些田亩外,还做 一些小生意,并替人代写书信、刻印章、春节时写春 联等挣些银两,贴补家用。詹天佑的母亲陈氏是广东 肇庆人,是一位勤劳刻苦、聪明贤惠的妇女。她终年 操劳忙碌,相夫教子,为詹天佑弟兄姊妹们的成长倾 尽了全部的心血。 同治六年(1867),詹天佑6岁那年,父亲把他送 进南海县一家私塾里读书。这是当时中国少年儿童普 遍都要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教育。詹天佑 读了《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之后,接着读了《四书》 《五经》,并学习八股文的做法。在几年的私塾读书 生活中.詹天佑学习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从中 吸取了一些有益的思想内容.特别是中国古代关于爱 国报国的传统美德,使他逐步形成了好学善思、沉稳 坚韧的性格。但总的来说,他对所读的《四书》《五 经》,尤其是科举八股,越来越不感兴趣。 詹天佑幼年生活的广州府一直是中国的对外通商 口岸,而位于广州东南部的香港与西南部的澳门分别 是英国与葡萄牙直接管辖的属地,是西方资本主义世 界开在中国南方的两个窗口。詹天佑生活在与港、澳 近在咫尺的广州,从小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他经常 看到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西方“洋货”--近代大工业 产品与各种机器等。他走在街上,看见洋人或从港、 澳回来的中国人摆弄新奇的“洋货”或机器产品、洋 式玩具等东西时。总要伫立很久,仔细观察研究它的 构造、运作原理与制作方法等。如果有合适的人,他 还要向他们请教,刨根究底问个明白。他还想方设法 收集各种机器零件。在他的衣兜里常常装着一些小齿 轮或发条等,一有时间他就摆弄这些零件,拼拼装装 ,拆拆卸卸。他还试着用泥土做各种机器模型……年 幼的詹天佑对机器的构造、设计日益入迷,有着非同 寻常的浓厚兴趣。 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十分了解儿子对机器的兴趣 。他知道以詹天佑的个性、兴趣与家中的境况,詹天 佑将来不可能走写八股、中科举、读书做官的道路. 让詹天佑学一门西洋新技艺,将来可以求职谋生。因 而,他对儿子摆弄机器零件常常给予鼓励和支持。 詹兴洪在替人代写书信时,结识了一位广东香山 人--谭伯邨,后来两人成为挚友。谭伯邨为谋生计, 常往来于香港、澳门间,经济状况比詹家要好。谭伯 邨十分喜爱詹家年幼的长子詹天佑,认为这孩子聪慧 、坚毅、沉稳,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他经常从香港带 回一些新式画报给詹天佑阅读。这些画报介绍了许多 有关西方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与社 会生活、杰出人物等,这些引起了詹天佑的极大兴趣 。 幼年的詹天佑在接受中国私塾传统文化教育的同 时,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这是他不同于和 优于同时代许多中国幼童的地方。 同治十年(1871)夏,lO岁的詹天佑将读完私塾。 他的父亲詹兴洪因家境困难,不准备让他再读下去了 。他在考虑长子的出路问题:是让他跟着自己谋生, 还是让他去做学徒学些技艺? 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它改变 了詹兴洪的思想,决定了詹天佑的一生。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