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原来很有趣——左传

古文观止原来很有趣——左传
作者: 关也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古文观止原来很有趣——左传
ISBN: 9787507556438

作者简介

关也,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曾任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学部总监,精擅文言文阅读和古典诗词鉴赏模块。主讲高考语文、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历史等课程。课程广受赞誉,培养出众多高分学员。

内容简介

写在前面 以前闲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见郭靖与黄蓉泛舟游览太湖,于苍苍暮霭之中,邂逅了归云庄庄主陆乘风。陆庄主邀请黄蓉品评自己的书画,和她越谈越觉得投契。于是—— 陆庄主道:“老弟鉴赏如此之精,想是家学渊源,令尊必是名宿大儒了,不知名讳如何称呼。”黄蓉道:“小可懂得甚么,蒙庄主如此称许。家父在乡村设帐授徒,没没无名。”陆庄主叹道:“才人不遇,古今同慨。” 我每次读到这里,总会情不自禁联想起三百多年前的吴楚材、吴调侯叔侄。这两位学问优裕、才器过人,又逢繁盛的康熙一朝,对人生与功业有着相当高的期许。然而,览其一生遭际,颇让人生出“才人不遇,古今同慨”之情。 一 清代《作文一本通》 吴楚材,名乘权,字子舆,生平轨迹基本与康熙皇帝重叠: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 ,小康熙一岁;一直活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先康熙三年辞世。春秋时期,晋国广揽贤才,楚国大夫们竞相归附,以至于产生了“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说法。吴乘权选取了“楚材晋用”的典故,自号“楚材”,可以窥见他的书生自负和必将致用于时代的信心。 吴调侯,名大职,字调侯。这组“名”与“字”也让人产生遐想,似乎意在说本人迁调为侯,建大功业只在朝夕之间而已。论起辈分来,他与吴楚材是侄子与叔叔,但岁数只相差两岁,其实就是同龄人:他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惜乎寿数不永,中年亡故,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 或许是因为“八字缺官印”吧,志存高远的“楚材”与“调侯”始终没能够突破科举考试这一关,未曾中过举人,进士更是遥不可及,仕途自然谈不上顺遂。最终,叔侄俩隐迹民间,“设帐授徒,没没无名”,在老家浙江绍兴的村塾中讲了大半辈子文化启蒙课。 两位吴老师虽然失意于科场与仕途,但文字功夫毕竟不弱,衡文眼光更属一流,完胜其他的村学究们。为了提高塾内学生的八股写作实力和策论应对水平,他们精选了先秦至明代的优秀文章,畅议主旨、讨论结构、阐发义理、评点特色,并荟萃成课堂讲义,进而把这套独门秘籍打造成为其私塾的金字招牌。 机缘巧合,某一天讲义被好事者传抄了出去,塾师同行们阅读后直呼了不起。叔侄俩在八股文辅导圈子里小火了一把。趁着热乎劲儿,他们索性从讲义中优中取优,摘出来222篇,按朝代先后顺序分作12卷,刊刻出版。书稿修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此时吴楚材即将四十,吴调侯三十有七。书名提为《古文观止》, 也就是清代的“作文一本通”“状元写作宝典”“科考八股指南”的意思。 所谓“观止”,即是说“看到这里就可以停止了,其余的不看也罢”。 二 风行天下的秘密 《古文观止》问世以前,那些应试考生喜欢游逛的书坊里头,已经堆满许多牛人编写的“优秀作文选”。时代古早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名头响亮如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新颖畅卖如清初金圣叹的《天下才子必读书》, 不一而足。但是,《古文观止》出现之后,仿佛一剑西来,天下俯首,诸书销路纷纷看跌,而此编顿成爆款。 《古文观止》以科举教辅书的身份“出道”,很快就出圈了,称得上风行天下。放眼整个清代与民国,无论是山村乡野,还是市井坊巷,士人学子们几乎人手一册。究其原因,我想,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全”与“短”。全得周至,短得合适。 先说“全”。《古文观止》的选文范围从《左传》《国语》开始,一直到明后期的袁宏道、张溥收束。总共辑录了先秦文章73篇,两汉文章31篇,魏晋南北朝文章6篇,唐代文章43篇,宋代文章51篇,明代文章18篇。 它以清晰的脉络串联起了各朝经典名作,我们随书前后顾盼,历代古文高手的性情与写作章法班班可考,千百年来文风的发展和演变有迹可循。而古代散文创作的两大巅峰期——秦汉与唐宋,又得到了充分的凸显。 不仅如此,《古文观止》“不偏科”,走的是“多元化路线”。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章的汪洋浩瀚,吴楚材和吴调侯兼收并蓄了诸多文体。书中有酣畅犀利的论辩、敦朴谨严的奏议、萧散自然的序跋、沉痛悲恻的哀祭、情节曲折的史传、轻松洒落的杂记、文辞古直的碑铭、声韵铿锵的赋体…… 圆融博通的选文思路,客观上令《古文观止》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平添了厚重的人文气息。学者金克木赞叹道:“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再说“短”。《古文观止》编撰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取法超一流的古文,修炼出扎实的写作功力,最后笑傲科举。但在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不喜欢啰唆的考生,遂规定应试八股文的规模不能够超过650个字。《古文观止》十分贴心,完全按照考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获选的文章大都不长,言简意赅。 司马迁《报任安书》共计2300余字,字数已经是《古文观止》中的天花板;而千古传诵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只有区区81个字。贾谊的《治安策》议论畅达,文笔纵横恣肆,惹得顶级文论家金圣叹爱不释手,啧啧叹赏,故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抄录了贾生全文,近6000字;而《古文观止》也相中了《治安策》,却摘取菁华,果断删汰其余,节录部分不到2000字。 实际上,在整部《古文观止》中,70%左右的文章篇幅都稳定在500字至700 字之间。这对古文学习者而言——无论是清朝人,还是当代人——都显得非常友好。尺幅之间,能够近距离目睹大行家的行文手段、论说技巧,也能够读到有趣的史实、精彩的故事,甚至还能够学习工稳的对仗、华丽的辞藻。无怪乎文豪巴金曾说:“《古文观止》的200多篇古文,是我文学上的真正的启蒙教材。” 三 在这里读懂《古文观止》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君临中原以后,想要拓建京都外城。一日,他来到城门口亲自规划改造方案,猛然抬头,看到了门上题的那几个字—— “朱雀之门”。于是,赵匡胤回身问臣子赵普:“何不只写‘朱雀门’,多一个‘之’字用来做什么?”赵普赶紧给皇上科普语文常识:“这是语助词。”马上得天下的赵匡胤闻言大笑:“之乎者也能够助得什么事!” 赵匡胤的笑声似乎还没有散尽,民间就悄然兴起了一句俗语:“之乎也者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诚如斯言,阅读、写作文言文,那些貌似不起眼的虚词实在太重要了。在理解和运用上,稍微不仔细,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然,若要熟练驾驭古文,其挑战绝不仅仅止于虚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代的变迁,古今异义词汇铢积寸累,与日俱增;而文言语法、句式也同我们的日常表达渐行渐远。一本以实用性为卖点, 凭普适性风靡村塾学童的《古文观止》,搁在小视频和畅销网文面前,多少也有些文辞生涩,甚至佶屈聱牙。不过,这恰好是本书诞生的因缘。 我自2021年秋天起,重新细翻《古文观止》以自娱。而一个人读书难免有些寂寞,过去讲课的积习又还在,我干脆在B站上零零散散地谈点心得。幸运的是,也有朋友爱听。时间是最好的编修官,不知不觉间,我便集腋成裘了。 我从《古文观止》卷一和卷二中挑出了10篇文章——悉数出于《左传》——加以明确读音,疏通字词,翻译语句。对文章里面出现过的文言语法和重要句式,我也做了系统的总结,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及宾语前置句等。我不仅阐明相关规则,还顺手罗列了一些例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扫清阅读时的障碍。 更为要紧的是,《古文观止》关涉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和重大历史事件,在不同场合下诞生的作品,也存在不同的逻辑结构和行文技巧。如果只是了解了字词章句,便算作读过,那么肯定会有入宝山而空手回的遗憾。因此,我对每篇文章的史实背景、人物关系、行文结构,都尽可能地做了详尽的分析。 譬如《吕相绝秦》, 这是一篇酣畅淋漓的檄文,形式错综变幻,跌宕起伏;而内容近于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又牵扯秦、晋两国十一位君主的恩怨纠葛。我们纵然疏通了所有的字词,其实也未必清楚吕相究竟在说些什么,遑论赏析其精妙绝伦之处。因此,本书会逐一钩沉史实,使读者对吕相言辞中的夸诞和歪曲,乃至于他的论辩方式和手段,尽皆一目了然。 又譬如《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左传》所记述的第一个首尾完足、过程详瞻的历史故事,也是《古文观止》选中的第一篇文章,“江湖地位”自不待言。但是,对缺乏经验的读者来说,看到一大堆“郑武公”“郑庄公”“武姜”“姜氏”“共叔段”“太叔段”“公子吕”“子封”,就容易脸盲,分不清楚谁是谁了。因此,本书细致地梳理了人物关系, 顺便介绍了古人取名字的规则,如果有必要,再点出他们在“剧情”中的年龄,让人物真正“活过来”。 再譬如《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这里存着春秋时代最著名的一番外交对答。但若走马观花式地阅读,无论如何也体悟不到齐、楚两国的外交官是如何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中,将汉语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的。因此,一步步拆解了楚使与管仲的语言和逻辑,向读者揭晓为何这是外交辞令中的千秋绝调。 拉拉杂杂谈了这么多,也实在是太唠叨了,在康熙朝肯定过不了科举关。就此打住。这本小书送给爱好文史的朋友们,愿大家在这里读明白《古文观止》。 1.选篇涵盖教育部初高中《古文观止》必读篇目,内容涉及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精彩历史故事,有趣有料有梗 2.文言语法、文史常识、逐句精讲、一读就懂,随书附赠《知识考点一本通》 3.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博士、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关也,B站精品课程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