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十三讲:典藏版

中华经典十三讲:典藏版
作者: 郭继承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中华经典十三讲:典藏版
ISBN: 9787509016374

作者简介

\"郭继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市委讲师团主讲老师。 郭继承老师致力于中国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现代文明的困境与应对、中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人生哲学等方向的研究。他坚持以学术研究支撑文化传播,以文化传播彰显学术研究价值,主张既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又要有融汇人类不同文化优势为我所用的胸襟。 近些年,他先后出版《直面人生的困惑》《解决问题的智慧:人生问题三百问》等著作。 \"

内容简介

第1讲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如果我们问人生的第一等事是什么?不同的人可以 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是出于对人事的观察,还是对历 史的解读,有志向和有愿力当为人生第一等事。无论从 事任何一个行业、一份工作,如果是浑浑噩噩、无所事 事,没有人生的使命、情怀和抱负,都不会做成什么事 情。一个卓越的人也必定是胸怀大志,对自己的人生有 要求的人,必定是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反思精神,坚定 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的人。 当一个人真正领悟了这一生的使命和责任,并且心 魂相依,将自己的一生安住在确定的目标上面,才能做 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才能保持定力,艰苦奋斗,不 被诱惑和干扰,持之以恒地为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努力 ! 一、立志是给人生布一个局 一个人的志向有多大,人生的格局就有多大。王阳 明在贵州龙场做驿丞的时候,开班办学,吸引了当地不 少的好学青年前来参学。面对这些好学的年轻人,王阳 明开明宗旨,明确提出“立志”是所有求学学生的第一 等事。在开班办学的“告示”—《教条示龙场诸生》中 明确地指出: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 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 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 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 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 ,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 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 ?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 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 贱恶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 志矣。 王阳明为什么如此强调“立志”?为什么第一条就 明确地提出“立志”呢?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志不立 ,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的志向,将一事无成。 立志不仅是人生的方向标和“初心”,更是给自己 的人生做一个“局”。一个人的人生呈现出什么样的局 面,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立志 ,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开一个“局”,所谓立志 高远,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开一个宏大的局!有的人,气 度不凡,一生志在圣贤,志在千里,志在以身报国,这 些人往往会拥有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反之,一个人没 有志向或者只关注自己的小幸福,这并不能简单地说不 好,但开出的人生局面很小,因此很难做出丰功伟绩。 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看他的志向,看他的人 生格局,这是我们观察一个人的重要方面。这就是王阳 明所说的“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撷取名著精萃?阐释经典核心 阅读经典?造福大众?成就人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经典蕴含了无穷的智慧。作为精研中华传统文化与与西方哲学的哲学博士、中国思想史博士后,郭继承老师认为,要想成就卓越的人生,必得先从中华传统经典入手,于是从历代先贤名著中精选十四部著作,系统编排,深入解析。从世界观到方法论,从立志发心到建功立业,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解最深刻的智慧。书中所提到的内容,既是作为国人理应熟知的中华传统经典,也是追求卓越人士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