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经典读库

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经典读库
作者: 经典读库编委会
出版社: 江苏美术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7.50
折扣购买: 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经典读库
ISBN: 9787534473968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受谐音、传统观念和个人喜好影响,一些人会对 某个或某组数字格外偏爱, 并称之为“吉祥号”,认为这些数字能够给自己带来 好运。比如:“8”与“发” 谐音,常让人联想到“发财”,与其相关的“168” 、“888”也被解释成“一路 发”、“发发发”。 正是出于对吉祥号的偏爱,很多人在迎新嫁娶、 开张庆典、签约剪彩时都喜欢 提前选个吉祥日子、吉祥时间。比起那些廉价出售或 是免费赠送的手机号,一些带 有6和8的手机号常常是加价卖出。2012年,长春街头 一家出售手机卡的商铺甚至出 现了要价3000万的天价吉祥号。 手机号码作为普通的通讯用品为何能炒作到天价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吉 祥号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它的高价位,这是“物 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的正常 表现。 鲁迅先生在散文《藤野先生》中说过,“北京的 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 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 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 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一’,并对这种到了异 地就身价倍增的现象给出了解 释——“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对于善贾者来说, 如果他手中有世间仅存的两张 清朝大龙邮票,那么他一定会撕毁一张,因为唯一的 才是最稀缺的。吉祥号的数字 独特且唯一,不会再有第二个,所以会被卖到天价, 这也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资源的稀缺性,有些是天生的,比如钻石和金子 ;有些是衍生的,比如中国的 土地,人口的日渐增多导致土地越来越稀缺;有些稀 缺可以创造,比如地铁旅游公 司限量发行的地铁纪念磁卡《水浒》人物系列。比起 以毁灭求稀缺的撕毁龙票来, 限量磁卡是创造稀缺以增加文化品种,要显得更加高 明和有益。 要知道,一件物品之所以可以作为商品出售,首 先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需求,而 是因为它是稀缺的,比如我们都需要阳光和空气,但 因为它们太多了,所以不会成 为商品。相对于无限的阳光和空气,越来越少的淡水 资源显得稀缺,所以它的价格 从最初的免费供应,到逐渐涨价。当一个商品变得稀 缺的时候,它就开始变贵了。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资源的稀缺性。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为国家立下过汗马 功劳的猛将——公孙 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人意气相投,彼此互壮声 势,由于自恃勇猛无 比、战功赫赫,非常蛮横骄纵,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 里。晏子忧心势力逐渐 壮大的他们不讲究礼仪伦法,将来会惹出祸患。他将 这种忧虑告知齐景公。 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但晏子的话 也颇有道理,最终决定 按晏子的办法,用巧计除掉这三个人。 齐景公宣来三位猛将,赐给他们三人两只桃子, 让他们分吃,并声明由 于熟透的桃子只有两只,所以只赏赐给对国家功劳最 大的人。公孙接和田开 疆竞相陈述自己对国家的功劳,抢先取走了两只桃子 。古冶子不好意思太争 先,就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怒火中 烧的他历数自己昔日的 贡献,将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公孙接和田开疆自 觉做了无耻的事,羞愧 难当,拔剑自刎。古冶子见同伴因自己而死,也因懊 悔自刎而死。 在这个《晏子春秋》里记载的历史上有名的“二 桃杀三士”的故事中,晏子之 所以能除掉三员大将,利用的正是经济学上的稀缺性 。杀人的不是两个桃子,而是 稀缺性,因为稀缺才产生争夺,导致死亡。用经济学 中的稀缺性还可以为我们解释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比如,春运的时候想在“黄牛党 ”那里买一张火车票要付出几 倍的高价,一张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可以卖出20万的 天价。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指的 是相对的稀缺,强调的不是资 源数量的绝对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和需 求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 的。拿住房为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 住房条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能够遮风挡雨的小门小户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人 们还期望自己的家越大越好, 越舒适越好,越美观越好,地理位置越便利越好。这 样一来,即便是人口不增长, 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如此庞大人群的住房需求也 会产生压力,住房紧缺也是可 以理解的了。 P2-3 <p> &emsp;&emsp;真正了解经济学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还没来得及亲近它,就被它高深的面孔吓得望而却步。但事实上,无论再怎样疏远,我们还是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大到国家政策中的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小到个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是它研究的对象。<br /> &emsp;&emsp;虽然经济学重在理论,但有关经济学的书也可以没有过于艰深晦涩的陈词,没有充满学究味的论调,没有让多数人倍感繁琐的几何图形和数据分析,而是有着轻松的格调,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我们精心编写的这本《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就将“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为璀璨的明珠”摘下,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对它进行剖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