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视角下的自在写作——陆文夫的文学世界
作者简介
王燕,籍贯江苏镇江,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就职于常熟理工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和经典阅读。
内容简介
引 言 苏州城里乌鹊桥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弄堂,叫青石弄。弄堂深深窄窄的底部,有一处5号门牌,是叶圣陶先生的故居。这座石库门的院落,一半是庭院,一半是两层的中西式小楼。院内紫藤逶迤,小径崎岖,花石环绕草坪,绿树掩映长廊,俨然一处小园林,这就是陆文夫工作过的地方——苏州杂志社。不知道为什么,笔者觉得这就该是属于陆文夫的一方天地,与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隔着一堵院墙,安于一隅、独自芬芳。墙外就是十全街,一条闹中取静、充满了苏州元素的特色文化街区,她与平江路、山塘街一样,默默见证了姑苏城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古运河静静流淌过盘门,城内每一条小巷,每一脉支流,晨昏日落、寂静无声,浸润着岁月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市民还是外来者,一样的脚步匆匆,来去无痕。 有些气质是大自然的恩赐,与生俱来、天赋异禀;有些气韵,却是历尽沧桑、传承化育而来。苏州,这个古老秀美的城市,因其人其景而灵秀,人们永远铭记泰伯奔吴,开辟荒蛮、栉风沐雨创下句吴国两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漫漫历史长河虽然无法记载每一位辛勤劳作者的光耀,但肯定忘不了那些奉献真情、抛洒热血的东吴赤子。小巷文夫,就是其中的一员。文学创作的主要来源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因此,它需要一大批勇于思考和研究的探索者,去尝试和发掘多种形式的题材,进而揭示掩藏在种种社会现象后面的生命真谛与美学特质。当然,没有一个作家可以在其文学创作中囊括所有的真理,独揽一切文学成就。 文学创作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独一无二的成就与突破。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具有独特的题材领域、独特的观察视角、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别具特色的创作美学领域。陆文夫正是这样的小说家。他凭借自身独特的美学感受,引导读者进入了一个独创的艺术世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登上文坛的第一批中坚力量。陆文夫在艺术与现实的双重观照下,不断探索既匹配时代需求又满足审美理想的文学创作方法,努力开拓新的主题和题材,并准确把握多事多思、新旧交替的当代生活特质,在文学审美相对单一化的20世纪50年代,以探求者的姿态与实践,开拓了独具特色的“小巷文学”创作领域,以其精警的思想见识、亲切的风采韵味受到大江南北读者的广泛喜爱,只可惜刚刚迈出的探索步伐因政治风云阻遏而深陷泥淖。 20世纪70年代末,“归来”的陆文夫经过沉潜思考,归纳反思自身创作经验,形成了优先考虑读者的创作理论,并将相关文章结集出版,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用来指导80年代后的小说创作。陆文夫秉承日渐成熟的文学观念,重新拾起探求的勇气,沿着干预生活的主张,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点创新地实践着他的文学创作理念,以独特的视角、经年的心血搭建起一座设计精妙、内涵丰富的私家文学园林,供读者徜徉、流连、观赏、歇息,从中找到舒适的位置,慢慢感受苏州古城深厚的文化气息,以及充溢着厚重历史积淀的民间日常生活。他后期较为成熟的小巷系列文化写作,以深邃的风物意象、浓郁的民间意识,构建道德法庭,直击人的灵魂,既有新潮飘逸的文化韵味,又有凝重深厚的历史意蕴,将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文学理念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小说美学景观。 90年代以后,陆文夫总结回顾几十年的创作生涯,坚持走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并以多主题统一的无名写作,关注民生问题,展现真实复杂的现代社会。以读者所思所想为创作立场的陆文夫小说,在精品璀璨的当代文坛画卷中,留下了水墨荷塘般清新飘逸的画影,获得了读者的青睐与当代文坛的认可。他曾经四次荣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创作大奖,并且当选过两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当代文坛群星璀璨,陆文夫并不是顶尖的作家,却是极富特色、极有分量的一位。当代文学研究有那么多新鲜时髦的话题,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新晋作家,很多文学杂志也乐于刊发新人新作的评论文章,或者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探索空间更开阔的研究对象和批评文论,更不用说当下时髦的跨学科研究。那么,今天研究陆文夫文学创作的意义何在?正如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的:“常常需要一个时间距离,来检验和评价文学的力量和它的完美的程度,来领会它的气息和永不凋零的美。”现在距离陆文夫登上文坛的50年代,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在价值多元化和审美碎片化的现实环境下,回顾20世纪纸媒时代文学“笑傲江湖”的盛况,以及当代文学作者们的创作面貌,未尝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翻阅以往出版的多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关于陆文夫及其作品的研究,正逐渐缩减篇幅,从原来的专章专节的研究,发展到基本只出现在两处。一处是“50—70年代文学”,《小巷深处》位列“百花文艺”中的一朵小花(如洪子诚版)。另一处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市井文化写作”“城市小说”,突出其独具特色的“小巷”艺术天地或者对人的再发现(如董健等人的南大版)。最近,文学界的权威专家们都在总结当代文学60年,那么,陆文夫作为50年代登上文坛的作家群代表之一,应该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可惜鲜有提及,竟成雪泥鸿爪,过眼烟云。相比同时代的王蒙或者汪曾祺,陆文夫的影响看起来日渐式微,当然,这也许正是在不可阻挡的历史前行和社会发展趋势下,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生长迁徙,对文学创作及其贡献评论自然的选择或检验吧。如何在当代文学画廊中重塑陆文夫的形象和意义,准确评价其文学创作贡献和个性特点,是本文作者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 陆文夫先生是已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美食家》名噪一时,拥有大批读者。国内目前虽有零星的关于他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的介绍,但尚无专门研究其创作活动及其文学思想的著述。王燕的新著《双重视野下的自在写作》一书,以双重视角为切入点,聚焦于陆文夫的创作活动及其文学思想,立体地呈现了陆文夫的文学世界及其对吴越文化的继承与贡献,是了解陆文夫其人其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