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村落/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14/21/20221014210923272.jpg)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4.80
折扣购买: 中国古村落/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ISBN: 9787504485731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阴阳五行之说渗透到儒 学,至汉代逐渐发展成 讲究“天人感应”的经学,促进阴阳五行之说的兴盛 。阴阳五行、八卦等相 互配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宇宙总体结构,为风水学 奠定了理论基础,把五 行与方位、四时色彩联系起来,从而衍生出推测风水 的堪舆之学。 唐宋以后风水学广为流行。民间流传的一些方术 逐步升为理论,特别是 受宋代理学的兴起影响较大。理学大师朱熹、程颢和 程颐、周敦颐、王阳明 等对先秦时期“八卦”之学深化研究,认识到天地之 气对人的深刻影响,把 盛行的“五行之说”作为风水理论的核心提高到以“ 太极八卦”为依据的八 卦之说,成为后世风水学的准绳。 明清之际,风水学已发展到顶点,风水活动已遍 及民间,凡盖房建村都 得先经过风水先生的测定,方可动土兴建。 风水中所追求的核心是“气”,“气”是一种“ 物质场”。“气场”的存在 已在电子仪器上显示,生物气场与环境气场有相辅相 成的关系,环境学所要 研究的对象,是把“人”置身在生活环境中所得到的 结论。古人建村对选址 尤为重视,这涉及到全村人的生机和他们子孙兴旺发 达的大计。从现存古村 落的实例中可以见到“风水”对村落环境的作用,固 然某些方面是针对心理 状态和传统观念,但就总体布局而言,一般古村落的 环境与自然生态是吻合 的,村里村外的环境空间也是 优美的。古村落之所以能获得 这些环境效应,与他们按照前 人总结出的“风水学”去择基 选址有关。一般看风水有几大 要点和步骤:觅龙、观砂、察 水、点穴,即“山气茂盛、直 走近水、凝结为穴”。所谓 “穴”,是聚气的焦点;所谓龙, “地脉之行止起伏日龙”。 入山观水口。水口是选择 村落定居的关键,“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 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 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到 财来,户闭财不竭”(引 自《人山眼图说》卷七)。这里所说的是村落择址要 找有水源的地方,有了水 便有了生机,同时还要利用水挖湖,开田以蓄水,不 可让水白白流失。 点穴是指选择阳穴,即住宅的基地,称“阳基” 。“喜地势宽平,局面阔 大,前不破碎,坐得方正,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 (《阳宅会心集》)。 中国几千年广大农村对风水的尊崇与敬畏早已成 为传统的习俗,遵循风 水的法则去相地,建村选址,建房客宅。《古今图书 集成》记载: (1)宅址宽敞平整。 (2)宅外地势东下西高——前低后高。 (3)宅前有水,宅后有山——依山傍水。 (4)宅周植物生态良好——便于耕作。 在山区或丘陵选择四面环山的地段建村以聚气, 在平原以高地区为 “山”,象征聚气。 城镇住宅以象征性的街巷走向作为“水”的流向 ,以面对的房屋为“朝 山”“案山”,后倚的房屋为“座山”。 凡遇到非理想的基地,常人为地改造环境以求完 善。 (1)引水——“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 水而运”。挖沟开圳, 挖塘蓄水,即“塘塘蓄水,足以荫池脉,养真气”。 (2)植树造林,培补龙背砂山。 选择村址必须考虑村外周边的环境,因地制宜组 织外部空间。纳入村落 的组成部分。常借自然山形地貌冠以景后,以映照吉 、凶、祸、福,以求得 心灵的宁静。 楠溪江的芙蓉村因村后一座气势雄伟的山映照池 中,如芙蓉出水,故而 建筑了芙蓉村。南宋末陈虞之带领全村子弟抗元,退 守芙蓉山上。300人马跳 崖殉国,演绎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史诗。芙蓉山已成为 这个村子民风的象征。 自古以来中国人善于利用村外景物为村落所用,以寓 意、对景、点景、呼应 的手法将一座山、一块石、一丛林、一棵树、一条河 、一池水,纳入村落景 物的组成部分,借外景点内景,提高村落的文化底蕴 ,丰富生活情趣。 P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