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府
作者简介
刘玉栋,1955年生,山西绛县人,新闻记者职称。长期在党政机关和地方新闻单位供职。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著有长篇历史散文《古绛春秋》,长篇历史小说《晋文公》。系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绛县作协副主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1 山东济南府。 芙蓉街是横贯济南府南北的一 条主要街道,南通济南府内城南城门,北至大明湖, 因街中有名泉芙蓉泉而得名。肇始于汉,扩建于唐、 宋,兴盛于元、明,一直是齐鲁大地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除省巡抚府、布政司、巡院、都司、贡院及 济南府衙、历城县衙等坐落于此街外,也是商贾云集 之处,百货、布匹、杂货、银庄、当铺、粮行、铜器 、乐器、鞋帽、皮货、酒肆、旅馆、赌场、作坊错落 有致。不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名商巨贾也因此处 风景秀丽而建宅定居,可谓是济南府最繁华的地段。 芙蓉街南端,城内西侧关帝庙北面,设有一当铺 。此当铺面阔三间,楼高两层,铺门上方正中高悬一 块“天德堂”黑底金字匾额。门前两侧各立一木杆, 上挑黑底白字“ ”字。此当铺的东家是山西省平阳 府闻喜县横水镇人氏,姓乔名天成,字笃生,祖籍山 西祁县,其祖上以经商为业,因遭震灾,于明初辗转 到晋南闻喜县横水镇落户,以收购、贩运当地中条山 所产的连翘、黄芩等药材起家,经数代苦心经营,生 意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除经营药材外,渐渐涉足百 货、茶叶、绸缎等行业,在陕西潼关、甘肃兰州等地 设有多家铺面。 清乾隆年间,自幼读书的乔天成 两次童试未中,又值父亲乔衷兰英年早逝,无奈之下 ,便断了应试入仕的念头,继承家业,走上经商之道 。乔天成果然不同凡响,经商后,精明和诚信被他演 绎得淋漓尽致,生意越做越大,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在镇上新建了二十余间铺面,在宅院里扩建两座四合 院,在镇西购置下一百余亩良田。当地人为此盛传: “东出闻喜城,就数天德堂”,“横水生意千千万, 乔家占了一大半”。 为谋求更大的发展,清嘉庆 年间,乔天成又把生意扩展到齐鲁大地。他看中了济 南府芙蓉街这块风水宝地,花重金购得芙蓉街三间临 街四合院,开设当铺。乔天成让次子徵主管外埠生意 ,三子槐守家,主管当地商铺,自己与长子超长期坐 镇济南,专事经营当铺。由于生财有道,生意日渐兴 隆,很快在芙蓉街十多家当铺中脱颖而出。 按理 ,靠自己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将名不见经传的家庭打 造成横水镇数一数二的巨商,可谓功成名就,完全应 该颐养天年了,但乔天成并未因此而满足。他的家族 是当地枝繁叶茂的名门望族,同姓近族一百八十余户 ,祖辈们虽多以经商为生,但也固守着“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非常重视对后代子弟的教育 培养,不知从哪一代起,族里集资在其家族祠堂西侧 修建了一座私塾,由本族德高望重的饱学长者任教, 专收本族子弟就学。乔天成的曾祖父乔镇畿在顺治年 间曾考取秀才,其祖父乔日阳、父亲乔衷兰和他均三 代单传,他们均自小在本族私塾就读,都因继承商业 ,半途而废。父亲乔衷兰临死前,紧攥着他的手,断 断续续地嘱咐:“你是块读书的料,本该让你潜心读 书,考取功名,为民造福,可天不遂人愿,为了祖上 传下来的基业和一家人的衣食生计,只有委屈你弃文 从商,往后,你不仅要把咱家的生意做大,还要把后 辈们培养成才。” 从此,乔天成把父亲的遗嘱铭 记在心,让三个儿子从小读书,但三个儿子受了十年 寒窗苦,却未遂一鸣惊人愿,只得让其步己后尘。三 个儿子自小耳濡目染,经起商来有板有眼,均能独当 一面,尤其使他欣慰的是,后辈人丁兴旺,长子超生 峰秀、峰奇;次子徵生峰翠;三子槐生峰云。乔天成 把在儿辈身上未完成的夙愿寄托到四个爱孙身上。长 孙牙牙学语时,他除每年例行到各地店铺巡查,年终 听取各店铺掌柜汇报交账外,平时都把当铺生意交给 长子超打理。乔天成花五百两银子在济南府状元街上 购置了一座四合院居住其内。 乔天成之所以把居 所选择在状元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巷位于济南 府巽方文脉聚集之地。在此街道上,除有隋唐所建的 魁星楼、文庙、贡院外,还有多座书院。自唐贞观六 年青州益都崔信明应诏举魁,历宋、元、明、清各朝 ,山东共考取了四十二名状元,其中有八名出自此巷 的书院,此地因此得名状元巷。居住在此街道上的, 多是致仕官员、社会贤达和文人墨客。他定居于此, 一则可方便结识文友,二则可让孙辈就近入学。 入住状元巷后,乔天成除结交本巷贤达和名师外,他 把主要心思放在培养孙辈成才上。待长子超所生的长 孙峰秀、次孙峰奇长到四岁左右时,便将二人从老家 接到这里,乔天成与结发妻子裴氏一起,照料爱孙生 活,教其认字,背诵“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 进行启蒙教育,孙子长到七岁,即送入私学就读。 济南府有六所私学,崇圣书院最为有名。该书院系 孔氏后裔于北宋时创建,山长历代均由孔氏后裔中的 饱学名士担任。时任崇圣书院山长的系六十八代衍圣 公孔传铎之子,名继涑,字信夫,号谷园,别号葭谷 居士。孔继涑自幼聪敏好学,才华超人,乾隆年间乡 试中举,后屡试不第,青年时专学其岳父张照的笔法 ,在家中“玉虹楼”上苦学苦练十二年,使其书法出 神入化,孔府将其所书《大学》四幅联屏刻成石碑, 立于孔庙“金声门”左侧。乾隆帝瞻仰孔庙时,看联 屏上的字迹笔笔有力,字字通神,反复品味,连声称 赞。从此,孔继涑的书法闻名遐迩,常作为孔府赠送 外界的礼品。孔继涑不惑之年后,被聘为崇圣学院山 长。为了满足求学者的需要,他广募社会资金,扩建 书院,使书院规模更加宏大。书院除招收本地一百余 名学生外,还有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十八个州县的 二百余名学生慕名求学。学生中,既有接受启蒙教育 ,准备参加童试的童生;也有复习学业,应考举人的 秀才;还有潜心攻读、参加会试的举人,每年都有一 批学子通过应试,使崇圣书院声名远播。 道光初 年,乔天成得知孔继涑募资扩建崇圣书院,慷慨解囊 ,捐银千两。孔继涑深感其诚,登门拜谢,两人推心 置腹,各诉衷肠。乔天成得知:孔继涑其父孔传铎曾 任山西解州知州,在任上礼贤下士,曾到横水镇拜访 过乔天成父亲乔衷兰,后回孔府任六十八代衍圣公。 孔继涑出生于运城,其名就是以涑水河而取,少年时 随父旋归故里。两人谈及其祖上的历史渊源,更是相 见恨晚,遂相约到关帝庙,在关帝圣像前跪拜起誓, 结为金兰之交。(P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