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十年求是路(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陈亮,**经济师,浙江大学金融管理EMBA。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会长、浙江省工商联执委、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董、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上市公司联谊会执行秘书长、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杭州同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浙港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内容简介
陈国祥的**份工作是浦沿一家乡镇企业的技术 员。高中一毕业,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进入当地的 乡镇企业学做模具。这份职业为刚至20岁的陈国祥带 来了可观的收入,但一辈子若都是挤在这个小作坊里 开发模具,他是不答应的。 在4年的学徒生涯之后,他和表弟二人一起做起 了轻纺贸易。几个年轻人将布匹从厂中运出来,放在 国道、省道的高速公路边,举一块牌子,上面描上“ 某地有货”之类的字眼,让过往的司机捎过去,以此 做点零单的生意。布匹贸易也同样让陈国祥赚到了可 观的收入,但一年之后,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行。 为萧山一家节目灯具厂做圣诞灯具的塑胶件是陈 国祥开办企业之后的**笔生意,此后,他还为杭州 一家玻璃器皿厂生产旅行杯的塑料盖。“那时做生意 真不是容易的事。我有几台生产塑料件的设备,螺杆 式的,做梦都想拥有一台全自动的设备,那是我那时 *大的梦想。”他笑着说道。 在创办浦沿校办五金塑料厂两年之后,他得到了 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与当时的蚌埠果糖饮料公司建 立合作关系,为它生产配套的饮料瓶子。 然而好景不长,国营企业蚌埠果糖饮料厂随着市 场的变化开始走下坡路,陈国祥的企业也因此危在旦 夕。 第二站后花园实现工厂梦 1991年,陈国祥从安徽回到杭州,一切都是未知 数。 他也曾迷惘过,回到萧山没有业务资源,一切归 零;若是坚持本业,则需将公司搬迁至青岛,为当时 的崂山矿泉水做塑料瓶配套。权衡之下,他选择回到 萧山。“毕竟去一个新的城市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太 多,要重新融人一个城市并非易事。” 90年代初,机缘巧合结识了*本高丝,他并未急 于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他分析道:“化妆品行业当时 正逐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一大批化妆品配套企业也逐 渐涌入内地,以我当时的技术、资金水平,竞争力太 小,若花很大的投入在这一块上,*终的结果极有可 能是得不偿失。” 此时的陈国祥放慢了行驶的脚步,他将娃哈哈AD 钙奶的塑料瓶配套业务引入村办企业——杭州老年大 学塑料联营厂,并任该厂副厂长。在两年的积累之后 ,他正式进*化妆品行业。**步,便是为高丝生产 化妆品包装。 陈国祥的这一次起步并没有大型的规模和厂房, 他仅仅只是将家中的后花园改造成了生产车间,请了 三个女工,再加上夫妻二人,小小的家庭式作坊便成 立了。 当高丝的副总走入他的“后花园”考察时,陈国 祥紧张极了。“我以前从未接触过*本人,不知道要 如何跟他们交流。我觉得我的公司那么小,心里很担 忧,但一场考察下来,他竟然对我很满意!虽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