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在最好的年纪优秀到无可替代
作者简介
席之宸,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青年作家,背包客,爱自由,爱幻想,爱远方,想和你说说路上的故事,想和你分享心中的王国。
内容简介
**,你“被平庸”了吗 01 半年前,我去深圳出差的时候,偶遇小我两届的学妹小缘。 对于小缘,我对她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四年前。那时候的小缘,清秀可人,天真烂漫,周身洋溢着属于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灵动,**眼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我在深圳的街头,被一个皮肤蜡黄,油光满面,看起来像是三十多岁、自称小缘的大妈叫住的时候,我的**反应是:老大,诈骗吧? 然而,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 我请小缘去了星巴克,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在咖啡厅里晃晃悠悠地喝了一个下午,喝得我只觉得咖啡的苦涩慢慢地从嘴边侵蚀到心里。 小缘说,她刚进大学的那会儿,本着想要好好磨炼自己一番,进了校学生会。那时候的她干劲儿满满,每天都过得充实愉快。可是,这样的*子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她就感觉到舍友有意无意地疏远孤立她,紧接着便是明里暗里的冷嘲热讽。 小缘说,那个时候,身边所有的人都指责说她做错了,都给她洗脑说,大学本就是一个挥霍青春的地方。众口铄金,说的人多了,就连小缘自己也觉得在大学里不合群地独自奋斗、充实提升自己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小缘辞去了学生会职务,回到宿舍,跟着舍友熬夜追剧,翘课挂科,尽情地挥霍着青春。 毕业的时候,小缘想去北京打拼,但是母亲告诉她,一个女人*重要的是稳定、是婚姻;七大姑八大姨告诉她,女人只有趁着年轻赶紧结婚才是正理。于是,在大家一致的劝说下,小缘又放弃了去北京打拼的梦想,按照别人的意愿回到深圳,和一个不相爱的人结婚,浑浑噩噩地过着每**,周而复始,麻木不仁。 我有些唏嘘,又是一个被别人所谓的“指点”毁掉的孩子。我说:“小缘,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我不知道。”小缘摇了摇头,“可是,大家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一句话**噎死了我。我看着小缘那双昔*总是流光溢彩的眼睛,如今,早就已经空洞得没有光了。 直到回到酒店,我的心中依旧苦涩,小缘的那一句“大家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一直回响在我的耳畔。 我懂小缘的意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得过且过、平庸度**简单的事情了。很早以前,“二八”定律就告诉我们,平庸是种常态。但是现在,我很想反问一句,在*渐扩大的庸人队伍中,有多少人是自甘平庸的,而又有多少人是像小缘一样“被平庸”的呢? 02 迄今为止,我还是一直认为,人生而上进。毕竟小的时候,每每被问及自己梦想的时候,大多数人说的都是“我要成为科学家”“我要成为伟大的人”,而不是“我就想做个普通人,领着吃不饱饿不死的工资,浑浑噩噩地过完这一生”。 但是,这些梦想*终湮没在时光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梦想”,除了个人原因之外,我想,环境因素或许*加“功不可没”。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因为上进,所以被*击;因为努力,所以被孤立。为了迎合群众,不得不同化自己;为了不被人说三道四,不得不抛弃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人生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在环境的浸染之下,慢慢地“被平庸”。 这些人很可怜,却不值得同情。 毕竟,这个世上永远不会缺少爱嚼舌根的人,他们喜欢本着一副“过来人”的嘴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你未来的道路指指点点。而*可怕的是,无论你怎么做,他们的话都不会停。你过得好,他们会说;你过得不好,他们也会说;你委屈地控诉着:我都按照你们认为对的路走了,你们怎么还说我?或许他们还会指着你的脑袋对着别人笑道,嘿,看那个毫无主见的傻子。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那样在意别人的看法呢?生而为人,有幸来这世间走这一趟真的很不容易,为什么不把自己仅有的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为什么要在别人的言语之间小心翼翼地求生存,委委屈屈地“被平庸”呢? 你这样在意别人的看法,究其根本,是你的内心不够强大,是你人生信仰的缺失;你刻意合群,只是因为怕被众人孤立;你刻意平庸,只是因为你没有一个梦想值得你去义无反顾。 03 半年前,我接到高中同学小萱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小萱朝气蓬勃的声音。 她说:“阿宸,我的酒吧开张了!” 我不禁有些恍惚,依稀记得,上一次小萱和我说她想开家酒吧的梦想,还是在高中时代。那一次,她刚刚雄心壮志地和我们说完这个梦想,就被她妈拿着*毛掸子追杀了两条街。 打那之后,小萱便再也没有和我们提起这件事了,我一直以为她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想到,一别六年,再见面的时候,小萱已经开了一家自己的酒吧。 我到酒吧的时候,正好是大中午,酒吧还没有开始营业。淡淡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光斑;温暖的水晶灯,如一朵朵向*葵般慢慢地在心中绽放;黑格子的桌布,随风飘浮的紫色窗纱,黑白相间的马赛克风格墙壁,没有我想象中的奢靡,一切都显得深沉而高贵。 我在酒吧里转了一圈,*后坐在了吧台旁的高脚椅上。 我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道:“小萱,你这酒吧开得不容易吧?” “是啊,”小萱拐到吧台后,开始帮我调一杯*尾酒,“我刚刚来南京的时候,一边租房子,一边找工作负担自己的生活,还得做规划、找店面、租店铺,还要考虑各种关系,那阵子我整个人都要垮了……” 我点点头,作为一个同在追梦途中奔跑的旅者,我很能体会那种旅途中的心酸和夜深人静时的焦虑。 我问:“那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小萱将*尾酒推到我面前,然后认真地想了想,歪着头说:“大概比起生活的艰辛,我*怕的是,好不容易来这世间走一趟,却把**一次的生命,按照别人的意愿,活成了别人的人生。” 我抬眼看小萱,却见小萱低垂眼帘,细细长长的睫毛掩盖了眼中的一切情绪。 只听见她说:“小的时候,看着我妈他们,二十多岁的人过着七十岁的*子,千篇一律,麻木不仁,我总在想,当我垂垂老矣,回顾过往,我会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小萱苦笑了下“:某某的妻子?某某的妈妈?一个终*在柴米油盐中打滚的黄脸婆,一个将人生活成了男人和小孩的附庸的可怜虫!” “每次只要一想到这个,我就被吓出一身冷汗,那之后再苦再难,我都不打算放弃了。我总觉得,人生这么短,怎么样,也得为自己活一次。” 我点了点头,表示对小萱的认同。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时不时能听到一些“过来人”在那里侃侃而谈,说什么“女人就是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出来拼什么事业啊?”“你一个**大学出来的,怎么能去工地搬砖呢?”“创业有什么好的,还是赶快考个铁饭碗稳定才是真。” 但是,这世上哪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不过是不同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而已。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活法也不同。在我看来,只要是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奋斗的人,只要是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只要是为了把自己的人生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其实,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难得来这世间一趟,就要为自己而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果因为害怕别人的议论而不敢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如果因为怕被说三道四而强迫自己“被平庸”,那样的人生才是对生命*大的辜负。 愿你的未来不惧流言,坚守本心。愿你在垂垂老矣的时候,回首曾经,能够坦然地说,我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每分每秒,我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允许自己不** 01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关了自己的公众号,停止了各大平台上小说的连载。每天宅在家里,对着打开的Word 文档,写了删,删了写,昼夜颠倒地反复折腾,就是没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 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一种无端的焦虑中,我迷茫,我彷徨,到*后状况升级,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写作这条道路。 这样的焦虑一直持续了小半个月,终于有**,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我索性关掉电脑,请了年假,一张动车票,直奔苏州散心。 结果,万万没想到,我人还没到苏州,便已解开心结。 驱散我心头阴霾的,是古典老师收录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的一篇文章——《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我至今还记得,那篇文章篇幅不长,讲的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学画画的故事。 据说,“二战”结束之后,丘吉尔在政治上*到打击,被请下了首相的位置。那一阵子,他终*抑郁,无事可做,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好那时候,他们的邻居是爱尔兰**画家John L**ery 爵士 ,于是,家人们便鼓励丘吉尔去和女画家学画画。 丘吉尔在政治舞台上敢作敢为,横冲直撞,但是面对干净洁白的画布,他却迟迟不敢下笔。他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所以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再承*另一场失败。他希望等一个**的时机再下笔,结果,他死盯着画布,发了十多分钟的呆,却还是没能琢磨出自己的**笔应该落在何处。 好在John L**ery 爵士是个有智慧的人,她站在旁边看了很久,然后一言不发地拿起丘吉尔的颜料盘,直接向着干净的画布就是一甩。各色的颜料,一股脑儿地被泼到了画布之上,顷刻间,雪白的画布变得乱七八糟,就像一幅*恶劣的油画般一片狼藉。 然而,这个举动却让丘吉尔**放松了下来。 不就是一块画布吗?画得不好又如何?惨不忍睹又如何?反正都这样了,还能*坏吗? 这就是丘吉尔绘画生涯的开始,虽然惨不忍睹,但是,却因为这般不**,才**打开缚在丘吉尔身上的枷锁,让他在余后的十年里,肆意发挥,无拘无束,*终创作了很多风格迥异、思维大胆的油画。 在故事的*后,古典老师写了这样的话:“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不妨试试一个坏的开始吧。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的开始,则永远都不会来到。” 02 那天,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便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其实,我之所以焦虑,之所以一直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并不是因为我真的不适合写作,也不是因为什么扯淡的江郎才尽。归根究底,我和当年初学画画的丘吉尔犯了一样的错误——太想要一个**的开始,以至于一直无法开始。 在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的文章应该是由**的开头、**的过程再加上一个**的结局构成,而要想得到一个**的结局,必须要有一个**的开始。所以,在一开始码字的时候,我便对自己诸多挑剔。不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总希望自己在敲下**个字的时候,它便已经处在一种**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好能够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我敲上*后一个**的句点,*终构成一篇无可挑剔的文章。 这样的心理一直盘踞在我的心头,直接的后果是在一开始便对自己过于严苛。我用一套**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以,才总觉得自己写出来的文字不能令自己满意,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因为我太想要一个**的开始了,所以,我能写的范围越来越窄。**的开始就像一把枷锁,让我无从下笔,到*后,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起笔了。 但是,冷静之后想一想,这世上又有什么在一开始就是**的呢? 新东方成立的时候,只是一个几十人的辅导班;阿里巴巴创业初期只有18 人,马云一度被人认为是传销;可口可乐**年只卖了25瓶…… 不论他们*后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他们之中,没有谁的开始是**的。 所以,从苏州回来之后,我便告诉自己,你得允许自己不**,接*自己不**。很多时候,与其说**的结局由**的开始来成就的,不如说,**的结局其实是由许多个不**的开端,在不断修正中发展而成的。 写作是种将价值观与美感融为一体的艺术,你得先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用文字写出来,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怎么进行修改。想想那些*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极具文学价值的经典著作,有多少没有在出版之前,被反反复复修改千八百遍? 所以说,你*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的开始,而是无所顾忌去尝试的勇气。*何况,这世上其实并不存在着****的结果,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其实都是一个趋向心目中**结果的过程。 03 我的**篇长篇小说,诞生在大三下学期。 那时候的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中二病晚期患者。因为寒假无聊,接连在家看了几部热血小说后,便止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地燃烧了小半个月,终于在开学前夕,熬了几个通宵,顶着一双充血的眼睛,脑袋发热似的,在Word 上面洋洋洒洒地写完了万字大纲。 那篇长篇小说,我*后一共写了二十万字。从*开始的热血沸腾,到中途的磕磕绊绊,再到*后的华丽结尾,一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勉勉强强把它完结了。 我至今还记得,敲下“End”的那一瞬间,虽然已是深夜,但我却总觉得,自己的整个天空都亮起来了。 后来,有事没事,我都会把那部小说翻出来看看。那时候的我总觉得,虽然整部小说写得断断续续,增删不断,还差点半路弃坑,但是整体看来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其中的几个片段,真是怎么看怎么满意。 再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再进行过长篇小说创作。接连几年,我的产出一直停留在短篇杂志文和励志*汤文这两个类型上。所以,某天我看到一篇长篇完结作品约稿函的时候,**反应竟然是把我大学时期的旧文投出去。 为此,我特意把那篇压箱底的旧文从电脑里翻了出来。本来是想着,花两天时间把文章小修一番,就可以拿去投稿。毕竟,对于这篇**作,我的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那篇小说到*后,改了整整七天。整整一周,除却吃饭上厕所,我几乎一直坐在电脑面前,每天从早上八点一直改到晚上十点,直改得自己头昏眼花,眼冒金星。把稿子丢出去的那天晚上,我万念俱灰地躺在*上,脑子反反复复只有一个几近崩溃的念头:如此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中二气息的文章,真是我曾经的得意之作? 也是在那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原来这世上可能不存在**的事物,因为在不同的时期,人对**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随着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当我们回头再看那些自认为很**的东西,可能会察觉出一些缺陷。 能发现自己曾经的不**,这本身是件好事,说明你在成长,你的视野在不断扩大,你已经站在了比从前*高的位置上。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世上并没有**的事情。曾经自认为**的事物,也不过是基于那时候的年纪和阅历,是一种相对的**。而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都是在渐渐走向一个*为完善的过程。 04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在问,年轻人*应该注意的事情是什么?其中,点赞率*高的答案是:由于害怕而什么都没有做。 那我们究竟会害怕什么呢? 无非是害怕失败,害怕结局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世上或许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人在不断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和阅历的丰富,就算曾经觉得很**的事物,经年累月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觉得不过尔尔。 所以,与其说**的结局由**的开始成就,不如说,一个相对**的结局,其实是由许多不**的开端在不断修正中发展而成的。若是一开始就追求**的**,那么*后必然会被所谓的**所桎梏。 比起一个**的开始,我们*需要的是尝试的勇气。你总得走出**步,才能知道自己憧憬的**究竟是什么,才能努力一步步地*上一层楼,不断地接近自己心中的**。 一次性把事情做到** 01 大三的时候,卸去了学生会职务的我,一下子空闲了下来,在舍友的建议下,我跟风报了个驾校学车。 我还记得去驾校报名的时候,我问教练,正常来说要多久能拿到证? 教练想了想说,正常来讲一个月。 也是因为这句话,我潜意识里认为,所谓驾考,应该也不是什么很难的考试,然而,现实立马便甩了我一个耳光,在科目二上,我竟然很不华丽地挂了四次。 那时候,我们有规定,每个科目*多只能考五次,第五次再不过,所有成绩作废,回到科目一从头再来。因此,科目二挂了四次之后,我**慌了。 那时候带我的教练姓杨,我们都叫他老杨。老杨虽然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但却是个特别负责任、眼光特别毒的主儿。 那天,再一次挂了之后的我,一出考场便毫无悬念地被老杨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 我低着头,耐心地听着他一路从车管所门口骂回了候考室,老杨才稍微有些消气。我见状忙递给他一瓶水,他喝了一口,态度才缓和了下来。 他很嫌弃地看了我一眼问道:“你有没有反省一下,为什么自己考了这么多次还没过?” 我默默地抬头,一脸“求指点”的认真表情。 老杨恨铁不成钢地叹了口气道:“其实每次送你们来车管所考试,你们在考,我们也会在旁边看。你也别怪我骂你,如果你去看了自己的这三次考试,你也会发火。**次是半坡熄火,第二次是倒车入库压线,这一次连直角都能给我挂。你说你又不是不会开,但是每次偏偏都给我差那么一点,看得直接想让人把你揍一顿。” “老杨我当教练也不是**两天了,看人还是有点水准的。你不是说不会开,如果你真不会,我也不会同意你去考试。我也知道你每次挂了之后都挺难过的,所以,在之后的练习里都会特别注意上次犯错的项目,以保证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可是,问题是你在加强那些项目的时候,能不能把其他项目也练一练,咱们都是应试教育,都是临时抱佛脚,趁着熟能生巧直接给过了,你也不是不懂这道理的人,你说你为什么每次就非得偷这一点懒,不肯把所有项目都练清楚,再去考试呢?” “我知道夏天练车很苦,也知道你们私下调侃说什么‘跑完一趟,汗如雨下;跑完两趟,面如土色;三趟跑完,就地飞升’。”老杨说,“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一开始就不遗余力地把所有项目练清楚了再去考试,按照我的预测,你四月份就能拿证了,现在你早就窝在家里吹空调了,哪里需要到这里*苦*累呢?” 我闻言一愣,就听老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给我记住了,只要你不过,你就还得回到这里吃苦。该吃的苦,或早或晚都要吃。你现在为了偷一点小懒,不肯一次性把所有的苦都吃了,*后你就差那么一点还要从头来过,到时候你不仅没有偷懒成功,反而要加倍地吃苦,还要赔上几倍的时间、精力作利息。你说亏不亏?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偷懒,一次性把苦都吃了,省得再回来从头来一次,你说是不是?” 老杨的话醍醐灌顶,**唤醒了我。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你想要做成什么事情,你总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吃一定的苦。与其偷一点懒,让事情功败垂成,倒不如一开始便把所有的苦都吃了,一次性把事情做到**,让付出的时间、精力变得有价值。 那天之后,在练车的时候,我再也不敢偷懒了,哪怕临考之前三天,外界气温达到了四十多度,我还是坐在车里,将每个项目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在第五次补考的时候,一次性通过。 02 驾考事件已经过去了许久,可是自那之后,无论是考试还是工作,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当年的驾考,还有老杨的话。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说梦想和现实之间隔着一条沟壑,那么努力便是架在二者之间的一道桥梁,奋斗过程中付出的那些时间精力、辛酸苦楚以及寂寞孤独便是砌筑桥梁的原材料。不论你是偷工减料还是半途而废,结局都是功败垂成,除非你*终放弃,否则,该吃的苦你都躲不掉,还要搭上几倍的时间精力作利息。 或许有人说,不过就是时间精力嘛,我还年轻,我耗得起。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这一点时间精力的叠加。 03 几天前的深夜,阿苑给我打了个电话。尽管已是深夜,电话那头却依旧有些嘈杂,我随口调侃道:“这大晚上的,你一个大姑娘家又去哪里浪啦?” 阿苑哈哈一笑,肆意而又张扬,她对着电话大喊道:“之宸,我的**部电影杀青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和别人说我是个编剧了。” 阿苑的话到*后带上了些许哽咽,听得我百感交集。挂了电话后,我睡意全消。我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夜风习习中,我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这姑娘努力了整整七年,终于做到了。 阿苑是我在大学时认识的朋友,这姑娘博学而浪漫,热情而有想法,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我还记得那时候,阿苑在学业之余,**的爱好便是流连于各大网站看小说,后来,许是看得多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大三那年,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 很多写手的**部小说都写得很平常,究其原因,无非两点:一来初次试水缺少经验,二来未经练习,文笔、思想、结构也确实不成熟。阿苑的**部小说便是如此,当年我看完之后,只觉得文笔幼稚、结构涣散,但是字里行间那光怪陆离的脑洞以及一些对人性的思考,却让我觉得,假以时*,这姑娘定成大器。 只是时不我待,阿苑刚刚完结了**部小说,找到了追逐的方向,却迎来了毕业狂潮。猝不及防地被推入社会熔炉的阿苑,开启了为每*的柴米油盐奔波的*子。 那一阵子,阿苑特别纠结,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彷徨。她说,她理想中的生活,是在自己构筑的王国里自由驰骋,而不是天天面对枯燥冰凉的钢筋混凝土,和各个施工队的工头为了一点点的工程量扯皮。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个作者比读者还多的年代,没有一定的名气,想要仅仅靠写作养活自己,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生存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得让步。虽然很痛苦,但是反复思量,阿苑还是考入了曾经自己*为不屑的体制,干起了自己深恶痛*的造价。我以为阿苑会就此将梦想束之高阁了,却没想到,阿苑只是换了条路,曲线求国。 阿苑说,那时候的她已经二十多岁了,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待在家里啃老。她需要一个谋生的手段,却也不想就此放弃梦想。而二者综合,入体制无疑是*好的选择。朝九晚五的生活规律稳定,能够在养活自己的同时,有时间、有精力继续自己的小说创作,而考取相关专业的证书,则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专业。毕竟写作这条路前途未卜,倘若此路不通,届时,她也需要为自己的将来留条退路。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整整六年,她没有过**清闲的*子。拒*了相亲,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提升自己上面,六年的时间,她在写了七本书的同时,还以一年一个证的速度依次拿下了造价员、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含金量极高的专业证书,把一起毕业的小伙伴们甩了好几条街。 第七年,她的小说火了,她的剧本卖出去了,那个所谓成熟的时机终于到了,于是,阿苑没有丝毫犹豫地辞了职,成功转型成为一个编剧。 后来一次吃饭的时候,提起这件事,我莫名有些感叹,我问阿苑说:“整整六年,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你究竟是靠着怎样强大的意念坚持下来的?” 阿苑垂下眼帘,想了好久,才说道:“大概是对如今生活的不甘、对梦想中的生活的憧憬,还有就是觉得自己真的已经不再年轻,再也没有偷懒和从头来过的资本了吧。” 阿苑说:“其实这些年,我遇到过很多写手,他们很多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创作,而我却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了追逐。在起点上,我已经比别人晚了那么多了,而我想要的却一点也不比别人少。这让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有危机感。” “直到有**,我想通了,过去的时间不可追溯,我能把握的只有未来的时间。所以,在毕那做好规划之后,我便和自己说,从今以后,不论做什么事情,要么一开始就放弃,若是决定去做,那便要不留余力地去努力,一次性将所有的事情做到**。与其为了偷一点点懒,从头来过,不如留出*多的时间精力,向着*远的地方走去。” “那之后,不论是写稿还是考证,每一次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努力,一次性把所有的苦都吃了,争取将所有的事情一次性做到*好。再后来,我发现这个想法真的很有用。每每同龄人因为偷懒而功败垂成,不得不原地踏步重新来过的时候,而我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在他们为自己的偷懒付出几倍的时间精力做代价的时候,我却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如此反复几次,不知不觉中,我就比他们走得*远了。” 04 我们都知道,这世上*公平的,便是时间。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时,一生也只有一次青春。 我们无法让时间为我们停止,也无法让时间过得慢一些,我们能做的,便只能尽可能地去追赶时间。要么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多的事情,提高效率;要么一次性把事情做到**,避免耗费*多的时间精力从头来过。 一次性把事情做到**,说到底,其实是对时间的珍惜,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所以,若你真的想要做成一件事,那么请你在*初的时候,便下定决心,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到**,不要为了偷一点点懒,功败垂成,从头来过。 冷静的哲理,清醒的笔调,我不负责温暖你,我只负责撕开生活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