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作者: 蔡明康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70.00
折扣价: 41.30
折扣购买: 三亚逸事耐人寻
ISBN: 9787514219180

作者简介

蔡明康,海南乐东人。长年笔政直言,先后窃取三亚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主席之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少年时,喜爱崖州民歌。20世纪50年代初期,牵着崖州民歌的衣角,出来混饭,从此,妄涂纸尽,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99年10月,被海南省作家协会授予省文学开拓者十佳称号。 出版过诗歌、散文、文化随笔和文史笔记等几本小书,爬上了新华书店去“蹲点”。自惭形秽,岂敢列出名目呢!

内容简介

崖县抗日公祭大会 崖县各界公祭抗日军人阵亡大会,1938年初冬在 第四区望楼河(今属乐东县九所、利国二镇)举行, 由当时的崖县主政者发起公祭。 崖县的抗日军人韦碧烈(望楼村人)、吴金美和 陈恩伟(均是乐罗村人)分别任国民党军营长、连长 和排长。他们三人同为国民党军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 司令薛岳之部属。1938年10月1日至10日,参加薛岳 指挥的江西省德安县境内的全国抗日战争三大战役中 的“万家岭”战役,同侵华目军冈村宁次部作殊死的 战地争夺。崖县籍军人韦碧烈、吴金美和陈恩伟三位 ,为中华民族争生存,冒弹冲杀,力战成仁,而壮烈 牺牲在麒麟峰战场上。 崖县主政者,为了表彰抗日阵亡军人的战功,激 发民族精神和军民同心抗战,因此特意选择了三位阵 亡者的故乡——“望楼河”,作为全县各界公祭的会 场,以求通过凭吊,追思亡者和团结抗日。 “望楼河”公祭,到今天已经有77个年头了。为 了更加真实地了解当年的公祭情况,我于2005年5月 10日回到了九所故乡,走访了昔年曾经亲身参加过公 祭的蔡启汉(罗马村人,高小校长)先生。蔡老生于 1921年,今年94岁。我请他回忆那一年公祭时的场景 和他印象最深刻的往事是哪一件。 蔡启汉先生说,“望楼河”公祭那一年,他17岁 ,正好在阵亡者的家乡乐罗高级学校里读书。那天他 亲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生队伍200多人,在教师的 带领下去参加“公祭会”。当天大会由一位军人主持 。他领着大家首先向三位英魂灵位行三鞠躬礼,继读 祭文和全县各界人士敬献来的挽联与悼幛。接下来是 县的头脑讲话。最后由各界代表上台分别发言,共同 声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罪行。公祭仪式,井井有 条,整齐有序。 蔡老接着说,“望楼河”公祭,印象最为深刻的 是整个会场的氛围,走进会场,身临其境,场里鸦雀 无声而又庄严肃穆。那天约有3000人参加公祭。人山 人海的人们都挂上了一张张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的, 有如物伤其类之感。场里四周,白白漫漫,铺天盖地 的挽联、悼幛,约有40联(件),尽都挂满了会场内 外,触目惊心,一片悲凉的景象。直到今天,蔡启汉 老先生依然深深地记得,公祭台前的那幅黑布白字的 横额,上面写着:“崖县各界公祭抗日志士大会”12 个大字。台后还悬挂着“民族之光”特别醒目的4个 大字,祭台的两侧,同时又悬挂起一副长长的挽联, 左日:“旌旗所指,敌胆皆寒,英名共仰”;右日: “浴血奋战,裹伤沙场,气壮山河。”此外,公祭大 会还接受崖县各界人士敬献来的多副挽联,均都分别 挂在主祭台的两旁,现录在下面。 崖县中学全体员工的挽联: 杀身足以成仁,赖诸君唤起 元元,流血铸成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