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枪那一刻(2018年度公安文学精选)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寻找吴天标 张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 心失败,妄图“反攻大陆”,不断派遣特务潜入内地进行破坏 活动。据记载,仅在某山区就曾先后空投特务四批,共29名。 其中28名陆续被击毙或抓获,只有一名至今下落不明。 ——作者题记 吴天标,这是个虚构的名字,或者说,是一个符号。 想来他当然有真实的姓名。他不是孙悟空,不是通灵宝 玉,由天地精华孕育而生。他有父母,有兄弟姐妹,还可能有 妻儿,甚至会有一个庞大的家族背景。然而他的那些真实,我 却不想去刻意寻找,仿佛那种真实,反会破坏沉浸在我脑海里 的另一种真实。 若是下些功夫,不是找不到的。在海峡那边,英烈祠中一 定会有他的照片和简历。甚至他还会有一座衣冠冢,埋着他的 些许遗物,一支笔,或一件背心。在海峡这边,公安机关的档 案室里藏着已经泛黄的老档案。为了寻找他的下落,当年他的 同伴一定被反复地审讯过,他的姓名和体貌特征,甚至性格特 点,会反复出现在他们的口中,最终落到纸面上。严厉的钢笔 会划破粗糙的预审记录纸,留下斑驳的墨迹,把他定格在历史 的册页中。还有,他的同伴们会按下鲜红的指印,以保证自己 供词的真实。 今天,当初的指印想必已呈陈年的暗红,却在无精打采中 固执地坚持着他们对他的描述。 但是我仍然愿意使用一个虚构的名字来称呼他。这个名字 是我为他起的。当我第一次听说他的经历时,这个名字就莫名 地跳出了我的思维,在我眼前很生动地铺展开一个活灵活现的 故事。它使我从中捕捉到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符合他那谜一样 的人生,也给了我写作的冲动。面对电脑,我在他的故事里徘 徊,我用我的思想填充着故事的细节、情绪和猜测,我要轻声 询问:吴天标先生,你这位至今下落不明的国民党特务,你到 底在哪里呢? 寻找吴天标的工作当然进行过多次,甚至,应该是持续了 多年。 那座横亘在安徽、湖北和河南交界处的莽莽大山,曾是中 国历史上的政治与军事重地,有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曾在 那里发生。蒋介石先生的目光,毛泽东先生的目光,都曾经在 军用地图上投射到这片用红笔反复圈下的区域,并且像两把剑 客手中的利刃,在那里发生过激烈的厮杀与碰撞。熟悉这里丛 林沟壑的蒋先生,把“反攻大陆”的梦想和他的部下一起空投 到这里,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只是始终不明白,他为 什么只安排了29名“壮士”,连个30的整数都没凑足。是他手 下已经无兵可派?还是他认为29个人就足以颠覆共产党的天 下? 他的精心安排策划,显然从开始就有着此螺撼树的悲壮和 空虚,而他却不能不为之。处于心情极其复杂状态的蒋先生, 当然更想不到,也不愿意想,他的计划与痴梦使许多人的命运 粗暴地被制订了新的走向,甚至在之后画下了休止符。 吴天标,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到了故乡。 我并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是在松花江边长大的东北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