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共4册
作者简介
南柯月初,本名巩柯君。95后纯中国制造,零件完整、运转稳定,整体质量差强人意。遗憾是空有一颗讲究的心,却长了一张将就的脸。理想是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
内容简介
在和秦国打了两仗后,赵国撑不下去了。赵国虽然在推行胡服骑射后成了军事大国,但是个瘸腿的巨人。尽管赵惠文王整顿税收,使得赵国“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但家底不厚,要应付强秦,后劲还是不足。 其实,秦国撑得也很辛苦。战争拼的不止是军事力量,还有经济实力。兵戈一起,黄金万两。再这样打下去,秦赵就要两败俱伤,到时他国会坐收渔利。因为要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为了防止腹背受敌,秦国暂时放下架子,主动向赵国示好。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战国时期列国间的邦交关系,那就是“床头打,床尾和”。互抛橄榄枝后,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给赵惠文王发微信,约他在渑池吃饭。 秦昭襄王:亲,咱们好几年没见了。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嫁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赵惠文王:说人话! 秦昭襄王:老子想请你吃饭,约吗? 赵惠文王:不约! 秦昭襄王:要么约,要么死! 赵惠文王:哼,约就约! 赵惠文王看似答得挺硬气,实则四处露怯。他心里发毛呀,上回因为一块疯狂的石头,两国已经闹得很不愉快了,赵国又刚刚被秦国胖揍过。这次叫我去饭局,肯定不是给我介绍对象,万一自己交代在那里,赵国可怎么办?于是,他召来廉颇和蔺相如。 赵惠文王:“秦王约我会于渑池。去还是不去,你们怎么看?宝宝怕,不想去……” 廉颇立马气得胡子都着了:“大王,如果我们不去,秦国一定以为我们怯懦。男人,只有战死的,没有吓死的!二营长,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拉出来!大王,我们必须去!” 赵惠文王吞吞吐吐道:“可是……万一最后我不能自然死亡,怎么办?” 蔺相如沉稳说道:“去,是肯定要去的,但我们须谨慎谋划。臣的意见有三点:第一,廉将军陈兵边境,随时准备跟秦国摊牌;第二,太子监国,如果我们三十日内没有返还,就拥立太子为新王,避免内乱;第三,臣愿与大王同去,肝脑涂地,以报大王!” 赵惠文王:“别说话,让我先哭一会儿,太感人了!相如所言甚合我心,我都想封你为太子了!” 蔺相如:“谢大王!咦,为何莫名地有种被占便宜的感觉……” 秦昭襄王(以下简称秦王)与赵惠文王(以下简称赵王)会于渑池大酒店。就这样,这场历史上有名的饭局开席了。 秦王:“赵王不远千里来赴宴,我很欣慰。来来来,先尝一口八二年的雪碧!” 赵王:“我最近血糖偏高,咱先吃点清淡的吧……” 秦王:“那就尝尝这道‘雪山飞狐’。” 赵王:“豆腐上放几个虾米?” 秦王:“再尝尝这道‘猛龙过江’。” 赵王:“凉白开上漂根葱?” 秦王:“怎么样,够丰盛吧?” 赵王:“还有更奇葩的菜吗?” 这时候,侍从抬进来一个美女,身上还盖着一张大饼。赵王懵了,有特殊服务也得等到晚上呀,为何心里有点小激动呢? 秦王:“吃呀,老赵!” 赵王:“这是……” 秦王:“‘老婆饼’啊!” 赵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王露出了奸笑。 秦王:“只是吃呀喝呀的太无聊了,要不咱们KTV吧?听说赵王是赵国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我正好带着瑟,你来一段?” 赵王鼓瑟了一阵后,秦王对秦国史官说:“来呀,给我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令赵王鼓瑟,赵王屁颠屁颠地鼓了半天。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拿钱捧个钱场!” 赵王被摆了一道,本以为只能吃哑巴亏,就在此时,蔺相如捧着瓦缶对秦王说:“外臣听说大王您以前是秦国傻不拉几乐队的首席击缶手,请您也来一段助兴!” 秦王大怒:“小子,同样的招数对圣斗士是没用的,这招我已经用过了。” 作为战国时期行走的表情包,蔺相如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他把瓦缶举过头顶,青筋暴起:“你不弹,就是不给我赵国面子!知道我是谁不?太行山十三太保知道不?我就是老大!想当年,我手拿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一直砍到邯郸东路,砍了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没眨过!” 秦王:“你眼睛不干吗?” 蔺相如:“不要再串戏了!总之,你不敲的话……哼哼!我现在就在你面前,五步之内,我脖颈里的血就喷你一身,喷花你的高级化妆品,喷毁你的高端定制秦装,你看着办吧!” 秦王左右拔剑要剁了蔺相如,但见他“张目叱之”,于是“左右皆靡”。秦王实在没办法,就在瓦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马上对赵国史官说:“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不管怎么说,面子暂时保住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情节,秦国大臣们此时起哄道:“今日乃我王寿辰,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城来为我王祝寿!” 赵王正暗道秦国人咋套路这么多,蔺相如就开口回击秦国群臣了:“要不怎么说有缘呢,今日也是我王寿辰,请秦王用咸阳来为我王祝寿!” 几番较量下来,秦国没占到便宜。这时有人给秦王出主意,让他借这个机会杀了赵王和蔺相如,就算不杀赵王,这蔺相如是万万留不得的。秦王何尝不想,当他示意手下埋伏刀斧手时,蔺相如对秦王一作揖:“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谢大王款待。我怕回去晚了,边境的十几万大军会着急。廉颇将军正等着我们回去打麻将呢,三缺一,大王要不要同去?” 秦王自然听得出这其中的意思,廉颇已率十几万赵军严阵以待,赵国大有鱼死网破的架势。渑池之会目的是与赵国结盟,以便专心对付楚国,所以秦国也不敢把情况搞得太僵而影响大局。 至于这次饭局的结果,还是用《史记》的原文来表述吧:“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注意“位在廉颇之右”这句啊,这是知识点。从先秦时期至秦汉时期,都是以右为尊。蔺相如动动嘴皮子就爬到廉颇头上,这就引出下一个故事了。没错,就是你熟悉的“负荆请罪”。 廉颇,迷一样的男人。我翻阅了众多正史,都没找到关于他的“童年”“在人间”“他的大学”的记载,首次出现在史书上时,就已经是名将了。相信大多数看官第一次听说廉颇的名字,要么是因为小学课本里的“负荆请罪”,要么是因为辛弃疾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个什么故事呢?公元前245年,老当益壮的廉颇攻取了魏国的繁阳,此时赵惠文王之子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即位。他一上任就大换血,组建自己的新班底,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被迫出走魏国。魏王虽好吃好喝地待他,但并不敢重用他。 之后,秦国攻打赵国,赵悼襄王发现自己居然无将可用,这才想起廉颇,于是派使者去探望,看他身体如何。廉颇觉得重回巅峰的日子不远了,就当着使者面一口气吃了十斤肉、一斗米。那些网红在直播时猛吃是为了快速赚钱,廉颇这样吃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身体依旧硬朗,还能领兵打仗。殊不知使者早就收了廉颇政敌的贿赂,回来报告赵王时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只不过一顿饭的工夫,去了三次厕所。” 领悟到使者的说话技巧了没?真话假话掺在一起说,最容易忽悠人。最终,廉颇没能回到赵国。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他入楚。廉颇是人在楚国心在赵,没能继续沙场建功,最后郁郁而终于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他去世后不久,秦亡赵国。 虽然晚景凄凉,但在壮年时期,廉颇可是所向披靡的,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数十年征战岁月中,他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未尝败绩。那么他都有哪些战绩呢?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公元前283年,率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赵国随之越居六国之首。班师回朝后,拜为上卿。 公元前279年,再次攻打齐国,破其军。 公元前276年,攻取魏国防陵。 公元前269年,秦国攻打赵国几地,救几地、破秦军。此后,强秦长期不敢攻赵。 公元前251年,燕举兵攻赵,在鄗、代两地大败燕军。 从以上几个战例就可看出,廉颇这个扛把子打起仗来,那是杠杠的!被封为上卿时,廉颇正值壮年,也算是大器早成,虽然喷了古龙水,但还是掩盖不了一股子傲气。渑池之会后,赵国满朝欢喜,唯独他高兴不起来:蔺相如虽然立了大功,但都是舌尖上的功夫。如果动动嘴皮子就能当上卿,那我还打啥仗啊?!天天在家练脱口秀得了!再者,当上卿就当上卿吧,居然还是个右上卿!我廉颇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才混到副部级,那小子陪领导出席个饭局就升到正部级,这还有天理吗?! 于是廉颇放出狠话:“我遇见蔺相如时,一定要羞辱得他无地自容!”蔺相如听说后,接下来的几个月,天天请假不上朝。但就算不上朝,不可能不出门吧?他和廉颇都住二环内,肯定有碰上的时候。这天,蔺相如刚开着自己的奥拓出门,就看见廉颇开着悍马迎面冲过来,他赶紧让司机拐进一个胡同里躲起来(这条胡同故得名“回车巷”)。 第二天,蔺相如发现府内静悄悄、空荡荡的,司机、厨子、侍从全走了,只有一个会计在账房内算账。见蔺相如走进来,会计忍不住发问了。 会计:“老爷,您都是正部级了,为啥还开一辆奥拓?咱家司机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 蔺相如:“我是想让全赵国的人都知道,我很低调!” 会计:“您都低到下水道里去了!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权力比廉将军大,见到他居然吓。人可以怂,但不能怂得太走心!” 蔺相如:“哈哈哈!你觉得,廉将军和秦王,谁更牛?” 会计:“自然是秦王!” 蔺相如:“我既然敢痛斥秦王,还会怕廉将军吗?大争之世,最忌讳将相失和。秦国之所以不敢动赵国,就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要是我俩内斗,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 会计听后,既羞愧又感动,立马发了条微博《蔺相如,一个男人的胸怀与大义(不转不是赵国人)》。这条微博被疯狂转载,上了头条。廉颇无意间看到了,顿时觉得自己太狭隘,竟将个人荣辱置于国家大义之上,于是肉袒负荆,来到蔺相如家门口请罪。 廉颇:“大人,请用荆条狠狠抽打我吧!” 蔺相如:“将军,您以为自己在演《五十度灰》吗?我不好这口的……” 廉颇:“想什么呢!按照剧本,接下来的剧情是你原谅了我,并热情接待我,然后咱俩结成刎颈之交。” 蔺相如:“感谢你的剧透……” 这出“将相和”就这样以大团圆结局收场了。史书关于蔺相如的记载,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戛然而止了,之后他便在史书中销声匿迹。廉颇除了在之后的长平之战中跑了个龙套外,也没有太出彩的戏份来使历史这出大戏剧情反转。 按照套路,上述这些故事最后都能给人灌鸡汤,让人像小学生答语文题似的,说从中可以学到蔺相如的机智大度、廉颇的知错更改、“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道理等等。但对于历史而言,这两位贤臣猛将再流芳千古,也只是“著名配角”;秦昭襄王再默默无闻,到底还是那一时期的“非著名主角”,剧情发展仍在他的掌控之中。龙套无论做多少努力,都无法根本性逆袭。但是,即使明知结局,即使只是龙套,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博得了两千余年的喝彩,可以像星爷那样有底气地说出那句话——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天涯1600000+名网友热捧,像追剧一般追读! ·权力、欲望、阴谋、博弈、道义、梦想交织而成的春秋战国史! ·故事精彩,段子连篇,既长知识,又让你笑出眼泪! ·看乱世中的大人物与小角色演绎人性,体味中国人世情百态中的温柔与凛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