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了(4)

历史来了(4)
作者: 编者:张奕|总主编:高怀举
出版社: 济南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历史来了(4)
ISBN: 978754882961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9月15****三访特园时,张澜提出,要公开 重庆谈判的结果,以便于全国人民监督和推动。毛泽 东赞誉他“老成谋国”。9月18*,张澜在《新民报 》上发表《致国共两***的公开信》。在信中,他 让全国人民知道了一些谈判的真相。 重庆谈判后,1946年1月10*,政治协商会议在 重庆开幕,史称“旧政协会议”。在***人和** *派人士的密切配合下,*****被迫签订了改组 **等有利于人民的五项协议。 协议的通过,激起了千百万中国人对实现和平、 **、团结、统一的热切期盼。1946年6月,当国民 ****悍然撕毁墨迹未干的停战协定、发动全面 内战时,实际上它已经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虽然在 装备和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在中国***领导的** 广泛的人民**统一战线面前,***的失败已经成 为必然。 新政协的准备 1948年春天,解放战争的战局*益明朗。1948年 4月30*,***发布号召:“各***派、各人 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 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中共 中央的这一号召立即得到了各***派、各人民团体 和无*派**人士的热烈响应。建设**的理想像一 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爱国**人士,许多人冒着生命 危险、历经千辛万苦从各地奔赴解放区。 1948年秋,周恩来亲自指挥,派出大批**的干 部,负责接头、联络、陪同、掩护等,护送大批** 人士穿过***封锁线,分期分批北上。当时**人 士分两大部分进入解放区,一部分是包括北平和上海 的北部地区的**人士,另一部分是在香港的南部地 区的**人士。其中,从香港北上准备出席新政协会 议的**人士和文化界精英就占了110多人,他们分 七批北上,都是秘密离开香港、辗转抵达北平的。如 **批有沈钧儒、***、蔡廷锴、章伯钧等十几人 ;第二批有郭沫若、马叙伦、许广平母子、陈其尤、 沙千里等人;第三批有李济深、茅盾夫妇、章乃器、 彭泽民、邓初民、王绍鏊、柳亚子、马寅初等30多个 人;第四批有黄炎培等人;第五批的**、臧克家等 250多人;第六批有黄炎培和夫人姚维钧、俞澄寰、 盛丕华和他的儿子盛康年等;第七批有于立群和她的 三个子女,钟敬文、陈秋凡夫妇和两个子女,黄药眠 夫妇,王亚南、陈迩冬、傅天仇、舒绣文、方青、盛 此君、张文元、巴波夫妇等100多人。 这些**人士的北上过程,都困难重重,经过大 费周章的精心安排,才得以顺利完成。沈钧儒、蔡廷 锴等人离港时,为了安全起见,由护送人员先行运走 行李,自己离家时只带一个小提包。化了装以后,步 行到铜锣湾海边坐上事先雇好的小艇,再去往停泊在 维多利亚港的“波尔塔瓦”号货船去。这艘货船在行 使过程中还遇上了强劲台风,差一点触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