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姿态(美绘版)/小学生读名家

成长的姿态(美绘版)/小学生读名家
作者: 秦文君
出版社: 北方妇儿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5.10
折扣购买: 成长的姿态(美绘版)/小学生读名家
ISBN: 9787538568639

作者简介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于1971年去黑龙江大兴安岭“上山下乡”8年。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起从事专业少儿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儿童文学选刊》主编、《中国儿童文学》主编。1982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作品五百万字左右。主要有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我做女孩》《十六岁少女》等。 她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电视剧飞天奖、台湾中华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台湾九歌文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内容简介

成长的姿态 小孩出生时都是很棒的,挥舞小手,无所畏惧。 三五岁时,小孩对父母的依赖、挚爱、亲近、亲密是 无限深情的,有时是无条件的,即使父母是贫穷的, 有疾病缠身,小孩也不会嫌弃,总认为自己的家人是 最好的,好像可爱的小狗,没有那么多患得患失,一 直到七八岁,小孩也是可爱的,没有自艾自怨的细胞 ,成长的姿态是兴致勃勃的。 暑假即将过去的这几天,苏州唯亭实验小学的校 长把学校的孩子写的一部分习作给我看,那些十来岁 的孩子无拘无束地写他们眼里的小世界,并不做作, 也不故作深沉,而是老实淳朴,都是稚嫩的涂鸦之作 ,有小孩的天真和特别的香味。 我看他们兴致勃勃地写春游,写帮妈妈收衣服, 写把自己做过的得意的事存起来,当作一个“快乐银 行”,也有写老师不在的时候,班级里造反的有趣情 景,我看了不由开心起来,觉得兴致盎然,心里真是 爱这些小孩,多好呀,只要生活中有温暖,哪怕小小 的,他们也觉得幸福,并不受纷乱的世界的影响。 不谙世事的小孩为何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内心宁 静,并没有太多的杂念和贪心,努力地做他自己。只 要生活有爱,小孩就会觉得自己很不错,就像心灵中 有了一片碧绿的叶子,爱庇护着自尊和成长的能量。 那正是成人世界遗失的优秀、纯洁、自信、优雅 。幸而小孩能够重新获得。 记得有一年感恩节,去朋友家做客,主人有可爱 的女儿,收藏了73只可爱的芭比娃娃,她的儿童房里 挂着一副涂鸦之作,并不起眼,不同凡响的是画下有 女孩的留言,赫然写着:受梵高向日葵影响而作此画 。 在场的人不由肃然而敬,看似无用的话语,却体 现了孩子的自信和阳光,这样的成长姿态,未来说不 定就来个一鸣惊人呢。 小孩做自己的时候是活得挺带劲的,只要每天进 步一点,成长姿态应该是很优雅的,只要心里快活着 ,兴致高昂着,小孩是最不可以低估的,遗憾的是有 的小孩长大一点就变了,渐渐地不想做自己了。主要 是评价体制变了,太急功近利了,只有眼前的表现, 只有所谓的成绩排名才是有价值的,不然,就是失败 ,人生毫无意义。 小孩以为世界就是这样实际,要么做所谓的强者 ,要么就什么都不是,这样,小孩可爱的童心失落了 ,渐渐地就不能接受自己。 其实人生的路更宽,小孩们松弛着快乐地前行, 这样的成长,姿态最美。虽说每个人的经历是独有的 ,但是克服了急功近利,人才能成长为自己幸福人生 的建设者,重获宁静和高贵。 亲爱的川娃子们 2009年5月8日去成都,参加“5·12周年见证, 著名华人作家成都行”的活动,正是成都平原收割的 时节,气候却温润缠绵,细雨连绵,时有时无,仿佛 是天边漂过来的,有时候东门下着雨,西门却不动声 色,没有一丁点雨丝。 在我的印象中,生长在巴蜀大地的川娃子是机敏 的,甚至有着自在不羁的劲头,民间有“少不入川, 老不出关”之说,想必那言语暗指四川人的生活方式 是安逸的,营造的氛围是松弛的,四川人爱小吃,火 锅、茶馆、垂钓、麻将是天下有名的。此次和我们同 行的新加坡作家尤今说,她曾在四川乡下见过叹为观 止的情景:因为天气热,几个汉子光着膀子在河里打 麻将,腿脚和桌脚都浸泡在河里。几年前,有个朋友 人川,应邀去朋友家打麻将,翻牌时,发现背后站着 一个娃子,出了几罔牌后,那娃子忽然插言道:“等 啥子?和了。” 人川后,第一站就是都汀堰的蒲阳小学,在那所 震后的板房小学里,有个叫倪慧的小姑娘,长着可爱 又俊俏的小脸,大地震的那天,上课铃声刚响,倪慧 感觉到桌椅什么的都滚动起来,以为顽皮的同桌在踢 她,还嗔怪着说:摇什么摇呢。可是此时大地震动, 房屋坍塌,风尘滚滚,张嘴说话,都能吃一嘴灰,她 和同学们迅速地冲下楼,此时,校长王芳就站在楼道 下指挥孩子们疏散在学校对面的菜田,她踩着的水泥 地已经裂开了宽宽的缝,她的两只脚,站在裂缝的两 边,一边高,一边低。 孩子们迅速转移,当时一年级的苟思琦,不幸被 倒塌的楼板砸成了血人儿,抱她的老师穿着白衬衣, 那衬衣上全是血,裤子和手也是血淋淋的,看见这一 切的孩子尖叫起来,可是他们还是按着安排,克服着 恐惧,有条不紊地疏散着。 有好几个川娃子说起那场8,0级的汶川大地震, 仿佛在说一个噩梦,坦然着呢。当时念五年级的毛瑞 被疏散到菜田后,远远地看着凋零坍塌的校舍,觉得 心痛,这娃子生命中从未经历过大动荡,他死活不相 信地震会在自己的家乡发生,他说:“一定是别的地 方地震了,四川是盆地,不容易地震。” 王亚是个班干部,在菜田里她听见有同学在轻声 哭泣,就安慰同学说:“不要哭。”后来周围的孩子 都哭了,她也哭了,不过,她说并不是因为胆怯,而 是想到父母可能遇难而担心。 不久,家长们纷纷赶来,孩子是大人心头的珍宝 和至爱。毛瑞的妈妈跌跌撞撞跑来时,连鞋子也没顾 上穿,在家干活的她知道地震后,什么也不拿,光着 脚就来找孩子,一见毛瑞就抱着痛哭。 我发现,凡是双亲健在的川娃子对这场灾难的看 法简单直观,把它看成是一场意外的地壳运动。那个 叫倪慧的小姑娘爱画画,她的家在余震中倒了,厨房 什么的都不存在了,只有她的小房间还行,勉强支楞 着。父母冒险爬进去,取出她最在意的水彩笔,还有 画纸,以及编花用的纸绳。有了这些,倪慧还是个爱 编花、爱画画的说话笑吟吟的女孩。她的世界有爱、 有温暖、有趣味、有信念,那是孩子成长宝贵的精神 土壤。 至于受伤的苟思琦也顽强地复苏了,她被送去广 州医治了一个多月,那是她生平第一次乘飞机,爸爸 妈妈平时在外地打工,外婆是她最亲也是最喜欢的人 ,有外婆陪着,她很安心,不孤独。我让她说说对地 震感受最深的记忆,她睁着乌溜溜的眼睛,说记得最 清楚的是,她养好伤从广州回到家的情景,下了飞机 ,全家到姨妈开的店吃火锅,为她接风。那是劫难之 后全家的第一次团聚,庆幸和悲伤同在,那百感交集 的场面令她终身难忘。再后来,苟思琦就是现在这样 。她仍然是地震前那个安静多思的女孩,只不过多了 一份经历。 而有的娃子的遭际不那样简单,那个叫马与棠的 小女孩,她小脸饱满,眼睛灵活,可是她安安静静, 不说话,等着你去发现她的存在。马与棠的父母、爷 爷奶奶等亲人都在地震中遇难了,眼下她和姨妈生活 在一起。我和她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说了几句知心话 ,她的眼圈不由红了,我不忍问她最伤心的话题,但 是我跟她说了我童年时失去朋友,刚刚失去父亲是怎 样说服自己的,我让她相信爱,爱的回忆永远富有力 量,而爱和温暖、信念,能让我们找到活着的理由、 生活的乐趣、世界的美妙、人间的欢乐。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