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科技史

给孩子的科技史
作者: 吴军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给孩子的科技史
ISBN: 9787521733167

作者简介

吴军 博士 “文津图书奖” “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得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先后就职于谷歌和腾讯,分别为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和搜索业务副总裁。现为硅谷投资人。 注重子女科学素养教育,女儿就读常青藤名校,曾为其择校亲自走访过英美数家著名大学。出版过多部科技类畅销图书,其中本书蓝本《全球科技通史》《信息传》荣获“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入围“中国好书”,入选“文津图书奖”。

内容简介

用石头砸开坚果 绝大多数动物只能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获取食物,比如锋利的爪子、长长的舌头、灵活的触手,而人类却拥有“附加技能”——人类是仅有的几种能够使用工具的动物之一。 石器的出现,对人类的发展特别重要,它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我们今天看那些石器,会觉得简单而粗糙,可那是人类当时仅有的工具,它帮助人类在和其他动物的竞争中胜出,并且让人类能做许多具有创造性的事情,比如剥兽皮制衣、获取兽骨、分食大型动物、砍树搭建住所,以及后来的耕作等。 早期,人类可能凑巧用石头砸开过坚果,或者打死了一些小动物,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类越来越主动地使用石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石头也逐渐成为一种简单的工具。过了很多代之后,人类发现石头上锋利的棱角可以划开动物的皮,还可以砍断小树,于是石头的用途变得更加广泛。又过了很多代之后,不知是谁,偶然发现摔碎的石头用起来更方便,于是聪明的人们开始把很大的石头摔碎,制造成自己需要的工具。今天,我们把这些人称为能人,意为能制造工具的人。 到了大约20万年前,石器的种类突然丰富起来,制作也更精良。那些石器的大小、形状和功能各不相同。 第一类被称为石核或石砍砸器,它最原始,个头也最大,作用有点像今天的锤子或者剁肉的刀。 第二类是刮制石器,它比较厚,形状千差万别,已经有相当锋利的刃,有点像我们今天用的菜刀,但一般尺寸比一个手掌要小一些,这就是我们祖先早期使用的刀和武器。 第三类是尖状石器,它是在刮制石器的基础上,用石核轻轻砸制形成的类似梭形、更小巧锋利的工具,有点像后来的匕首。 与漫长的人类历史相比,文明的历史可要短暂多了。如果用时间类比,将现代智人25万年左右的历史压缩在一年之中,那么直到这一年的12月15日,人类都还在使用石器。 在今天看来,石器虽简单而粗糙,但是在当时,可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它仿佛黑夜中的曙光,预示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照亮人类前路的,正是火的使用。 1.【吴军博士重磅青少科普作品】 “文津图书奖” “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得主、常青藤老爸吴军博士写给青年、少年的科普作品。 2.【早一点建立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科技史, 早一点学会用科学思维解决学习和生活难题。 3.【内容有趣有料,拿得起放不下】 1000多个别人不知道的知识点,300多幅Q萌的手绘插图,让你大呼过瘾、大开眼界、大有作为! 不光是给孩子,成年人也可以来挑战一下! 4.【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是梦】 从用石头砸开坚果,到展望星际旅行,一睹176万年的科技发展大历史。农业、工业、艺术、天文、地理、生物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让你大开眼界、大呼过瘾、大有作为! 5.【他们读了都说好!】 张泉灵:隆重推荐给孩子们。快50岁的我手不释卷一气读完。像来到人类思想进化博物馆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旅程。 李永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从原始社会到未来人类科技的发展历程,文字简约却不肤浅,内容深刻又不晦涩 这本书能让你打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基础,更宏观地看待世界的全貌,将所学的各个学科打通。 混子哥(陈磊):人们今天的工作、生活以及文化特点,都能在书中找到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