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士谈营养
作者简介
马冠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学生营养研究与营养实践推广工作,负责或参与38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50篇,主编科学著作10余部。
内容简介
茶,可常饮 我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茶树的种植和栽培以及饮茶习俗都起源于我 国。在距今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时期,为了生存及治疗疾病,我们的祖先 在寻找药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树的鲜叶有养生、疗疾和解毒等作用;并在自 然界成千上万的植物中独独选择茶叶做饮料,形成了闻名于世的茶文化。在 我国,作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饮料,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 随着现代医学和分析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茶叶中含有多种成分, 如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多糖等,这些都具有特殊的医疗和保健功效 。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饮茶可能有以下益处: (1)茶多酚中的儿茶素能够有效阻隔致癌物的形成。儿茶素类物质有 抗癌、抗突变、抗氧化损伤、抗病毒、细菌等活性,可能在防治慢性疾病过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饮茶可以减少体重的增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这在动物实验 中也得到了比较确切的证实。 (3)饮茶可以降低血压。可能是由于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和 抗氧化的作用。多项试验表明,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 (4)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可以调节血脂,降低血胆固醇,从而保护 血管内皮,抑制平滑肌的增殖和肥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在 荷兰,研究者发现每天喝1~2杯红茶可使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降低46% ,每天喝4杯以上红茶,危险性则降低69%。 (5)茶氨酸是一种独特的具有保护神经作用的氨基酸,可减少神经退 行性疾病的发生。2001年英国就有研究者发现,一种绿茶的提取物对预防帕 金森病有效。 (6)茶含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这些可以扩张肾微细血管,从而 起到利尿作用。 (7)茶叶中的氟和茶多酚有杀灭口腔细菌的作用,能有效预防牙周炎 。咖啡碱有助消化,可预防便秘,能减少消化道疾病发生。 适量饮茶好处很多,但凡事有度。如果饮茶过浓,饮茶时间、方法不合 适等,都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饮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太热或太凉。喝茶时,茶的温度不宜超过60℃;10℃以下的 冷茶对口腔和肠胃道会产生副作用,提倡温热饮。 (2)不宜过浓。浓茶刺激性过于强烈,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失调, 甚至会引起头痛、恶心、失眠、烦躁等不良症状。 (3)不宜空腹饮用。空腹饮茶会冲淡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影响食欲 和消化吸收。 (4)忌饭后立即饮浓茶。茶多酚可与铁质、钙质、蛋白质等结合而影 响营养素的吸收,因此一般宜饭后半小时饮茶。饭前半小时也不宜饮茶。 (5)不要长期大量饮茶。茶叶中的鞣酸会阻碍铁质、钙质的吸收,因 此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患者应注意补充富含铁和钙质的食物,不要长期大量 饮茶。 (6)睡前不饮茶。饮茶会使人兴奋,难以入睡。 水,要足量 水是一切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体内水的来源 有三个:喝进去的水、食物本身所含的水和体内代谢产生的水。水的排出途 径也有三个:大部分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其次是经过肺呼出去、 经皮肤蒸发和随粪便排出。对于健康的人来说,进入体内的水和排出体内的 水基本相等,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健康的成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 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约6杯,每杯200毫升) ,再加上来自食物中和体内产生的水就够了。由于水的需要量受到年龄、环 境温度(温度越高需要的水越多)、身体活动(活动量越大需要的水越多) 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高温、强体力劳动、大运动量锻炼等条件下,应适 当增加喝水的量。平常喝水应掌握的原则是,少量多次,要主动喝水,不要 感到口渴时再喝水。最好选择白开水。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根据气温、工作强度及个人情况来定。有些人平时 需要的水就比较多,可能需要喝9杯、10杯才够,那就没必要非得渴着自己 ,只喝6杯就不喝了。 酒,不过量 在我国,饮酒是一种文化,也是社会交往、婚丧嫁娶和庆贺活动中一种 不可缺少的方式。从“无酒不成席”中可以体会到,饮酒在我们生活中的重 要地位。我国城乡成年男性中有42%的人经常喝酒,而在成年女性中这个比 例要低得多,仅为5%。饮酒的人群中约有一半人过量饮酒,其中男性分别 为51.5%,女性为32.1%。 谈到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我们需要先看看酒精饮料中都含有哪些成分。 酒精饮料除水及酒精外,还含有一些其他化合物,白酒中可检出微量氨基酸 ,葡萄酒和啤酒中有一些蛋白质、肽类、氨基酸、糖类和碳水化合物。除此 之外,虽然有些酒精饮料中含有铁、铜或铬,但由于含量都太少,所以不具 有太多的营养价值。 酒精饮料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特别是高度的白酒。1克酒精可以产生7 千卡的能量。酒精饮料中含的酒精量不同,能量也不同。100毫升浓度为50 %的白酒可产生350千卡的能量。虽然酒精在体内不能直接转换为脂肪,但 其产生的能量可以替代食物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在体 内代谢。当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时,机体就会将由酒精所替换其他食物来 源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储存。 经常无节制地大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导致多 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 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某些癌症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 危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行为的增加,影响个人健康及家庭和社会和 谐。长期过量饮酒还可导致酒精依赖症、成瘾以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人每天饮用相当于含有14~28克酒精的酒 可以降低总死亡率。与不饮酒的人相比,每天饮用相当于含有14~28克酒精 的饮料的成年人患冠心病的风险更小。而在大量饮酒的人中,发病率和死亡 率比不饮酒的人高。饮酒与血压之间也有类似的曲线关系。即少量饮酒(每 天摄人酒精10~30克)者的血压比不饮酒或戒酒者低,但每天摄入酒精30克 以上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 查结果显示,在45~59岁中年人中,每天消费5~10克酒精可能有利于预防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葡萄酒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如白藜芦醇、原花青素等黄酮类物质 以及鞣酸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但是,到目 前为止,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还没有最后的定论,需要 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而适度活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等已证实是可以有 效预防心血管疾病,且不存在饮酒过量的各种副作用。因此,不建议任何人 出于预防心脏病的考虑开始饮酒或频繁饮酒。 综合考虑过量饮酒对健康的损害和适量饮酒对健康的可能益处,《中国 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 (0.5两),相当于啤酒750毫升(1瓶),或葡萄酒250毫升(1杯),或38 度白酒75克(1.5两),或高度白酒50克(1两);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 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50克 (1两)。孕妇和儿童应禁止喝酒。 P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