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党(梅兰芳与梅党)/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12年前后的梨园界,前承“同光十三绝”之余绪,后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之发端,可谓名角如林、群伶荟萃。梅兰芳何以能够脱颖而出,超越前辈和同时代演员,进而继谭鑫培之后荣膺伶界大王,执剧界之坛乩,这是一个颇为值得探究的话题。或许有人说,梅兰芳顺应民国初期戏剧改良的时代潮流,锐意进取,然而与之同时代的艺人无不受时代大潮所裹挟,岂独梅兰芳一人哉?或许有人说,梅兰芳天赋太厚,气质清丽静婉,扮相雍容妩媚,唱腔甜美婉转,做工贴切细腻,然而以嗓子唱功论,梅兰芳不及陈德霖;以身段做工论,梅兰芳不及王瑶卿。或许有人说,梅兰芳谦逊向学,勤奋用功,试想在梨园行拼生活的伶人哪个没有经历十年寒暑?转益多师,并非梅兰芳一人如此。诚然,以上种种都对梅兰芳的成名起到了作用,却不是梅兰芳得享盛名的最根本原因。那么,在战争频仍、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梅兰芳?这一谜题像巨大的磁石般强烈地吸引着大众,使人欲罢不能。作者在阅读大量民国史料和梅兰芳相关著述的基础上,接近了谜题的答案,将目光聚焦到梅兰芳背后的神秘群体——“梅党”身上。 在历史车轮的推移下,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举凡成就大功业者,无不得众人之力,收绿叶红花之效,犹如萧何、张良、韩信之于刘邦。梅兰芳也不例外,从自幼失孤的少年歌郎,到风靡南北的“剧界大王”,再到足迹遍及亚欧的国际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永远走在时代前沿,引领社会风尚,演绎了传奇而又精彩的一生。除梅兰芳精湛技艺、优美扮相、醇正唱腔等自身天赋和努力外,在他的背后有着这么一群“王的男人”,他们不像梅兰芳举世皆知,但若没有他们,梅兰芳或许只是个普通的伶人,泯然众人。对此,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多次提及,“我这几十年来,一贯地倚靠着我那许多师友们,很不客气地提出我的缺点,使我能够及时纠正与改善”,“对我有过帮助的朋友,除了本界的前辈以外,有外界的戏剧界、文学家、画家、考据家、雕刻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教育我、培植我、鼓励我、支持我。”这些话语中,既饱含着梅兰芳的感恩与谦逊,同时也向世人透露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梅兰芳的艺术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批倾心帮助过他的朋友。诚然,这些师友并非都是“梅党”,不过那些“倾心为梅”的“梅党”自然涵盖在内。 那么,什么是“梅党”?它何时出现的?有哪些成员?他们和梅兰芳之间有怎样的趣事?让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 本书旨在挖掘隐藏在舞台聚光灯下的“梅党”群体,对其形成、成员构成及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分别从剧本创编、服饰布景、表演方式和传统范式等方面,分析“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