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天光(潇湘山水之画意与诗情)
作者简介
衣若芬,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原中文系系主任。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研究领域为文图学、苏轼、东亚汉文学与文化交流、新加坡文史艺术等。出版学术专著10种,主编及合编论著9种,发表期刊论文百余篇。近年著作有《春光秋波:看见文图学》《陪你去看苏东坡》《书艺东坡》等。
内容简介
“潇湘”以湖南为基本指涉范围,骚人墨客在湖南的地方经验创生了“潇湘”主题的文学与文化。北宋时期,“潇湘八景”山水画开始流行,根据沈括(1031— 1095)的《梦溪笔谈》可知,“潇湘八景”包括“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以及“渔村落照”。 “潇湘八景”本属绘画题材,《梦溪笔谈》中并未记载其中各景的确切地理位置,因此后人经常凭借着“潇湘”文化传统所凝聚的文化记忆探索猜测。 笔者从个人追寻“潇湘八景”进行实地考察的经验出发,反思北宋以来文士对于“潇湘八景”所制造的文化记忆,并以明代画家董其昌为例,析论“地方经验” 与“文化记忆”的相互关系。 “潇湘八景”未必即实存的人间特定地点,仿若《庄子·逍遥游》所形容的“无何有之乡”。 一、追寻“潇湘八景” 当笔者开始研究“潇湘八景”诗画,经常被询问是否去过湖南,游览过“潇湘八景”。这个问题预设的想法是:“潇湘八景”是至今仍有迹可循、实际存在于湖南 境内的景观,亲身体察的经验将会增益对其了解。 如同旅行之前总会参考指南手册,搜集相关信息,我们首先得到的材料,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 一本关于“潇湘”山水的诗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