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黄沙狮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黄沙狮子,因起源于临海市黄沙洋地区而得名。白北宋庆历年间杨显* 创立黄沙狮子以来,近千年延续不断,代代传承。由于舞狮为人们祈求吉祥 、消灾降福,因此深*当地群众和周围山区人民的喜爱,具有完整的历史沿 袭性。 我国历**不产狮子,《说文解字》中也找不到“狮”字。它*初的汉 名“师子”,自《汉书》起有记载。一般多认为“狮子”是波斯语的音译。 国人真正知道狮子,始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时。《汉书》卷九六《西 域传》:“乌弋山离地暑热莽平……而有师子、犀牛。”逮至东汉,乃有狮 子的“贡献”。《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是岁(章和元年)月 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迄于南北朝,仍时有狮子来至中国。《册府元龟 》卷九六九《外臣部·朝贡》:“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一月,颇看国献狮子一 。” 狮子体形威武,被誉为“百兽**”,而我国又不*狮患所害,因此民 间对狮子有了亲切感,把它当成威武与吉祥的象征。由于古俗称“狮吼驱百 魔”,认为狮子可“镇宅**”,而被誉为“中国四大神兽”之一。上至帝 相,下迄僧俗黎民,俱将狮子视为祥瑞。 南京现存的公元5世纪南朝梁陵墓大型辟邪石兽,是我国*大、*古老 的一座石狮雕。唐代诸皇陵几乎都有一对走石狮,至巨、至美、至雄、至精 ;唐肃宗李亨陵墓的东、南、西、北四门各有两只石狮子。临海各地的寺庙 、古宅前也大多设有石狮子。狮子的图纹在中国民间是作为一种辟邪招福的 象征的,汉代建筑物的墙壁上就出现了狮子的绘画。而模拟狮子行为的狮子 舞也应运而生,每逢庆典及大型集会都会有舞狮队助兴。历**许多文人墨 客都对舞狮表演有生动的描绘。 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中有“象人”一词,三国时魏人孟康注*: “象人,若今戏鱼、虾、狮子者也。”“象人”即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 。由此可见,那时已有简朴的舞狮活动。 唐朝是舞狮艺术活动成熟期,狮子舞已发展成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 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被称为“太平乐”。《旧唐书·音乐志 》记载:“太平乐,后周武帝时造,亦*五方狮子舞,缀毛为狮子,人居其 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客,二人持绳秉拂,为戏弄文状。”唐朝段安节在《乐 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 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可知舞狮活动 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节目。此时,舞狮已得到官民广 泛的青睐。 唐代以后,狮子舞在民间继续广为流传。欧阳修《新唐书·礼乐志》中 也有舞狮的记载:“铜钹二,舞者四人,设五方狮子,高丈余,饰以五色, 每一狮子有十二人,画衣,持红拂,首如红抹,谓之狮子郎。” 北宋年间,临海黄沙洋杨岙村出了个有名的人物叫杨显*。他从小好武 ,曾往金华等地学武访友,学得了一身好武艺,不但拳术精湛,轻功高超,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练得了一手舞狮的好身手。 杨显*学艺出师之后,一心想报效**,但四处投*而不得,他想到了 威镇天下的杨家将,仗着他家与自己同宗,就决定前去投奔。正值杨门六郎 延昭为国捐躯、杨家*奸臣迫害之时,杨显*得到了六郎幼子杨充广(即杨 文广之弟)的赏识。两人年龄相差不远,相见恨晚,整天一起切磋武艺。杨 充广素有“金*”的绰号,一杆杨家*舞得不见人影,连水也泼不进去。杨 显*与杨充广亦师亦友,很快学得了杨家*法。 不久,岭南(今两广地区)诸族叛乱,朝廷发兵讨伐,杨家将重新得到重 用,杨显*随杨充广出征。但不久杨家将又被朝中奸臣陷害,杨充广所带* 队几乎全*覆没,杨显*侥幸逃脱。 北宋庆历至皇祜年问,杨显*回到了家乡,看到家乡的落后状况,就在 琳山九问洞开设了一个武馆,招募当地青年习武健身。传说杨显*开设的武 馆没有大门,只有窗户,师徒平*进出武馆,都是飞檐走壁由窗户出入。 杨显*办武馆的初衷是想让家乡的青年人学好武艺,可以出去闯荡汀湖 ,混一口饭吃,这也是一种生财之道,因此前来学艺的青少年络绎不*。 由于杨显*的武馆收费不高,一段时间下来,*常开支捉襟见肘。为了 长远打算,杨显*想起自己学过舞狮,就决定教徒弟学习跳狮子,一来可以 给单调枯燥的学艺生活增添趣味,二来可以利用节庆*子为当地百姓舞狮助 兴,三来还可以增加武馆的收入,维持武馆的*常运营。 为了显示自己的舞狮与众不同,杨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把学到 的武术,特别是轻功,与舞狮相融合,创立了_上桌狮子。 杨显*挑选了几个健壮而轻功超群的弟子作为舞狮班的骨干,每天演练 不辍。与一般的舞狮不同,上桌狮子能在地面上做翻滚、抢球、停立等动作 。他把农村常用的八仙桌堆叠起来,自下而上,桌子张数逐渐减少,形成宝 塔形,舞狮者跃上一层层的桌子,并在这叠加的桌子上展示轻功,凌空跳跃 ,左右翻滚,一系列高难度、高技巧的*技令人咋舌。这就要求舞狮队员有 **深厚的武术功底。 在杨显*的**下,徒弟们的武艺*益见长,舞狮的技艺也*臻成熟。 狮子上桌由*初的两到三层,—直叠到九层,其高度距地面有三丈二尺四寸 。扮演狮子的杨氏师徒由地面逐层跳上*高层,并在上面做一系列高难度、 高技巧的动作,观众在地面上观赏。须仰头才能看见,只见狮子如入云天, 在云端腾云驾雾。这种武艺与舞狮活动相结合的上桌狮子,*到了当地百姓 的喜爱。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