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要从小事里琢磨--识人用人防骗防陷阱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01从眼神中看出一个人是否自信、坦荡 博厄斯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 志可由此看出来”。可见,眼睛是无声的语言,它与 一个人的思想流动和感情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实验表明:生物之中能像人类那样辨识到颜 色的只有猿猴,因此得出结论——人类是一种视觉动 物。医学实验表明,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为敏感的器 官,它的感觉领域几乎包括了人体所有感觉的70%以 上。一个人内在的思想会不自觉地通过其眼睛表现出 来,所以,我们想要读懂一个人,细心观察这个人的 眼睛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穿过人的视线,我们能窥探出人的内心活动;透 过人一笑一颦的细微动作,我们可以挖掘其背后暗藏 的丰富信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内心深处隐藏的欲 望和情感,往往流露于面部,被自己的眼睛所‘‘出 卖”。因此,如何透过一个人的眼神变化来了解他心 态变化和心之所想,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并在实践 中多加观察、细心总结。 视线活动篇 视线是眼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当我们和一个人对 面而坐的时候,我们想要知道对方对自己持什么样的 态度,内心对我们的真实想法是怎么样的,通过观察 对方的视线,我们将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李珂是IT行业的精英,每次换工作都是工资越来 越高,工作环境越来越好,职业前景一片乐观。朋友 和同事们对他异常羡慕。论能力朋友中超过他的大有 人在,但是却没有一个有他那么“好运”的。于是很 多人向他“取经”。李珂说,自己比较善于从面试官 的视线中读出有效信息,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聊一些 问题。当面试官看自己的视线坚定,他就会少谈些自 己而多谈些工作前景及薪资福利;当面试官的视线有 些涣散迟疑,他就多谈些自己的工作经验及能力,这 样就消除面试官的顾虑。可见,李珂的成功并不完全 取决于专业技能和学历,而是因为较之别人他更善于 观察人。他每次面试都能游刃有余地和面试官侃侃而 谈,直到谈到面试官的心窝里。 可见,对人视线的把握其中大有学问。 相对而坐视线向左的人。他们聪明,头脑灵活, 反应快,而且极富创意。在谈话进程中,他们的心中 往往已做好其他各种各样的盘算。 相对而坐视线向右的人。他们个性忠厚、老实、 善良、诚恳,但是思想有些传统而守旧,交谈中他们 一直思忖你说的话是不是符合逻辑,推敲你说话的可 信度。 相对而坐视线向上的人。他们表面看去风平浪静 ,不拘小节,似乎凡事无关紧要。而实际上他们具有 较强的主观意识,而且口齿伶俐,言辞犀利。 相对而坐视线向下的人。他们自尊心强、心思缜 密,做任何事情都谨小慎微。其缺点是优柔寡断。他 们做决定很难干脆利落。 相对而坐视线向前的人。他们自信、坦荡,做事 效率高,雷厉风行,而且对人比较有礼貌。 视线的移动顺序。一个人惯性的视线移动顺序和 他的内心所想是分不开的。从上往下注视人的人一般 比较自信,他们坦荡、大方地做自己的事情,不会畏 首畏尾、患得患失。从下往上注视入的人却常有自卑 心理,他们对外部世界比较畏惧,同时也极力阻止外 部信息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里。 视线的凝视度。专心致志看着人的人,他们尊重 别人,也常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生活中,他们性格随 和,心胸宽广,很容易相处。木然坐着视线游离的人 ,性格执拗、怪异,他们封锁着自己,不去顾及别人 ,也较少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说眼睛是人类的心灵之窗,那么眼神就是打 开这扇窗子的推力器,而视线则是内心思想的导引。 眼神的相交,视线的移动,往往是沟通和交流的开始 。人际交往中,要善于用眼神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也要善于从别人的视线中观察出他们的想法与性格。 只要用心观察“心灵的窗户”,定会有更多更新的发 现。 视线交流篇 人的视线活动方式,也是人心态的一种外露。它 是视线交流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寻常可见的一些细 节、一种暗示。享誉全球的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曾说过 :“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 就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下面的故事更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国鼎立时期,各国首领费劲心计,使用浑身解 数明争暗斗,想摧毁对手。一次,曹操派一刺客前去 刺杀蜀国刘备,为掩人耳目,故弄玄虚,刺客与刘备 见面后,没有立即实施刺杀,而是先与刘备“套近乎 ”,谈论蜀魏战争,大献削弱魏国的良策。此刺客深 得刘备欢心,刺客心中欢喜,准备过一会儿,在刘备 完全没有戒备的时候下手。这时,诸葛亮走了进来。 刺客见到这个神机妙算的孔明先生比较心虚,借故上 了厕所。刘备对诸葛亮说:“依我之见,刚刚那位奇 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诸葛亮却连声叹道: “此人一见我,神色慌张、畏首畏尾,视线低而流露 出忤逆之意,奸邪的形态完全暴露出来了,他必定是 个刺客。”刘备闻此命人去追,谁料那刺客早已翻墙 而逃。 诸葛亮之所以能识破刺客,是因为刺客的眼神中 暴露了秘密,他那闪烁不定的眼神,暴露了内心刺杀 的机密。其实对眼神的捕捉并不多么深奥,只要用心 观察,我们也能完全了解些许奥妙。 目不转睛注视说话者的人。目不转睛注视着说话 者的人较为诚实,他们大多是个有礼貌的人; 而那些死死盯住说话者一刻都不放松的人,心理 定是有着什么特殊的目的和情感。 视线在说话者身上扫来扫去的人。他们的视线很 难在谈话对象身上找到凝聚点,这类人多是性格急躁 、心里没底之人。 初次见面第一个移开视线的人。如果两个人初次 见面,先一步将视线移开的人,他们的性格一般较为 主动,在生活工作中是积极的策划者和主导者。 初次见面眼神东张西望的人。他们在生活中是不 负责任的,极其自我。 交谈中视线突然躲闪的人。那些本来客气、礼貌 地注视着你的入,突然间将视线离开了,眼神变得躲 躲闪闪,那多是因为你们谈话的某些地方触动了对方 心里的弱点、缺陷,他们于是心中有愧、底气不足。 一方面,他们要装作若无其事,另一方面,他们又无 法控制自己本能而发的情绪。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下, 将视线移开是他们自然而然会选择的掩饰动作。避开 了视线交流,他们也就可以暂时逃避被人戳穿缺陷, 并在伤疤上撒盐的窘迫了。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