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养成教育

中职生养成教育
作者: 杨海年 赵惠新 张成德 钱沛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中职生养成教育
ISBN: 9787300324944

作者简介

杨海年,甘肃省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高级讲师。主要讲授“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课程,参与编写的教材有《校园安全教育》《中职生心理健康》等。2020年,担任甘肃省基础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21年,担任甘肃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赵惠新、张成德、钱沛,甘肃省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内容简介

一、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一)文明礼貌
众所周知,文明礼貌是最起码的做人标准,是有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与人交往更为密切的现代社会,文明礼貌更是一个人的名片,它有助于人们健康人际关系的形成。在人际交往中,一个真诚、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往往能引起别人的好感。而一个满口粗话、行为举止放荡不羁的人,很难赢得他人的信任。做文明礼貌的人,要求人们说文明语,做文明事。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
(二)助人为乐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中助人为乐的事迹很多,如司马光砸缸、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等,这些都是助人为乐的典范。作为中职学生,在生活中要努力做到团结友爱、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三)爱护公物
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要爱护国家的公共财产,使之不受侵犯。学校的公物是学生正常学习的物质保障。在学校里,桌子、椅子、门窗、电灯等都是公物,校外公共场所中的一些设施,如垃圾箱、路灯等,也是公物,都应予以保护。爱护公物是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中职学生应该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培养爱护公物的思想意识,为建设优美校园、幸福校园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