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三论

写作三论
作者: 汤国铣|责编:戴小璇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写作三论
ISBN: 9787520526296

作者简介

汤国铣,教授,1938年5月生,重庆市巴南区人。1962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部队作宣传工作11年,1973年回母校中文系任写作教师至退休。读中学时开始发表文章,1976年开始学术写作,迄今发表作品约250万字,出版有《金瓶梅》(缩写)《中学作文教学论》《散文杂文创作论》《作文的奥秘》《作文奥秘续谈》等著作。

内容简介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作,写好作文必须要有创造精神。中学生写文章难免模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把他们往创造的道路上引,使他们的作文逐渐地有所创新:或者有新的思想见解,或者有新鲜的感情体验,或者有新的选材角度、新的表现形式,等等。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新意,没有新鲜感,只是人云亦云地弹老调子,讲老一套,不能为社会的精神财富增添新东西,严格地说,这文章就没有写的必要。中学生的作文虽然属于练习,不送出去发表,不强调对社会的作用,但也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的文章有新意,能给人新鲜感。这是因为,文章是否老套、是否人云亦云,是个文风问题,不可小看。如果在中学没有养成好的文风,以后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为养成好的文风和克服不良文风都不是一天一日的事情。更重要的,正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指出的,八股调会窒息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中学生如果只会作人云亦云、跟人学样的老套文章,反过来他们的创造精神也被窒息了。学生没有创造精神,不能独立思考,只能人云亦云地讲话,只会跟着别人的脚后跟做事情——如果我们把年青的一代培养成这样的人,他们又怎么能承担起四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呢?所以,作文教学中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强调作文要有新意,要有新鲜感是不行的。但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对一二类试卷都要求要“有新意”,可是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部语文课本中没有哪一册的作文知识短文讲到作文要怎样写才“有新意”、才有新鲜感。平时对学生的作文不作这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评高考作文卷子又一直把这一条列为评分标准,这不是奇怪的事吗?但是,评分标准虽然超出了教材内容,却不是它定错了、定高了;这件事只说明“作文要有新意,要有新鲜感”一直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盲点。也正因为它一直是盲点,所以就贵州而论,每年四万份左右的高考作文试卷中,有新意有新鲜感的作文实在是太少了,大量的都是平庸、老套、人云亦云的文章!这表明克服作文教学中的这个盲点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把握住什么样的文章是创新的?也就是要从这个角度去对范文作透彻的分析,以便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对文章的创新问题有切实具体的理解和把握。创新无非是两个方面,即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作者都有新的东西,前者叫作“有新意”,后者可叫作“有新鲜感”。文章千变万化,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纷繁复杂,不是一下子可说清楚的,这里只能简单地提一下。表现形式方面有新鲜感的,如上边提到的柯蓝的散文诗《车轮》,从思想内容方面说它并没有提供什么新东西,它只是告诉我们:不管有多少困难曲折和坎坷,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历史指引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但是,用车轮的形象来表达这一思想却从未有过,这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诗人独创精神的表现。因为它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主题,而且抒发了一种很美好的感情,所以尽管主题有些老,文章仍然能给我们新鲜的感觉,读来仍然是感到高兴的。通常所谓文章给人以“新鲜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思想内容方面的“有新意”,且以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上的《谈“从菜篮子看形势”》②一文来说明。文章开篇就说,“‘从菜篮子看形势’,这话不假。”那么作者从菜篮子中看出了怎样的形势呢?文章在扼要的剖析中逐一指出:看见“东西涨价了”,人们的“副食结构向良性发展了”;看见人们“钱包的票子多了,家底比过去厚了,购买力提高了”;看见买东西不用排队,可见市场供应形势好了,生产者积极性提高了,社会前进了;也看见几十年来“城市居民吃菜难的问题”在今天终于“得到了解决,可见改革收到了成效;我们必须搞改革才有出路……我们也常从菜篮子看形势,但看得简单、肤浅:东西涨价了,便说形势不好了;菜篮子的东西便宜了,便说形势好了;供应的东西不多,便说形势不好,供应的东西多,便说形势好,如此而已。不能说这样看没有一定道理,但对比一下这篇文章所讲的,人家看出了多少东西,而我们看见的就比较贫乏。文章的“新意”虽然与看问题深、看见的东西多有本质性联系,但讲“新意”的着眼点在于与一般的看法相比较,它超越了通常的看法而带来了新的认识,有新的思想见解,有新的体会或心得。像《谈“从菜篮子看形势”》这样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思想认识(当然是正确的认识),就叫作“有新意”。学生懂得了新指的是什么,就为发挥创造精神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也就有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发挥。 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方法:1.记录灵感的方法。人们平时的思维都是在常规思想认识的范围内运行,都没有写出来的价值;常常只有在灵感爆发之际才使我们冲破常规思想认识的藩篱而获得一种新鲜的意思,这种意思有时就很值得写出来。但灵感来得突然,去得迅速,稍不注意就跑得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回来。而且即使注意了,它来的时候多半都是在我们没有条件写的时候,(或在做别的事,或条件不允许坐下来写,等等)所以要随时带上纸笔,一有了灵感就简要记下,待有了时间再将它详细写出来。这种灵感记录可以是片断的,也可以是成篇的,但都有新东西,都可贵。学生作文的时候,如果平时记有这样的灵感材料作参考,就比较容易写出富有新意和新鲜感的文章来。2.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造性思维是超常规的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就是突破常规思想认识的藩篱获得新鲜意思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跟常规思维方向作相反方向的思考(逆向思维),与常规的结论作对立面的思考(求异思维),用解释甲的道理来解释乙(类比思维),等等。总的说来与常规思维方法的直线性、单面性、封闭性、框定性相比,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网状性、多面性、开放性、随机性等特点。因此,进行创造性思维也就是避免常规思维的直线性、单面性、封闭性和框定性,而使思维多向地展开、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不受已有认识局限,并能随实践的发展寻求新结论。上边提到的《谈“从菜篮子看形势”》一文就是作者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思考“菜篮子”的结果。作者不是单面地、直线地认为菜篮子里的东西涨价了形势就不好,便宜了形势就好,而是突破流行议论的“框定”,对事实作了多向、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他由东西涨价但消费量上升看见人们“钱包里的票子多了”;他由菜篮子里的高档次东西多了看见人们的“副食结构向良性发展”的事实;他从供应的东西多看见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在提高”,“社会在前进”,并进而看见了改革的正确,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样看,就比“站在自家的门口只注意一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原文语)的常规思维方法所看出的东西要多得多、深得多,也全面正确得多了,所以能在“菜篮子”这个很寻常的话题上为读者提供一些新鲜的认识。至于《车轮》一文,则是以创造性的类比思维为基础,作跨类思考,赋予车轮以象征的含义而获得的一种新颖构思的结果,这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不必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