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风骨(新安画派张家百年丹青)(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7/00/20190927003300593.jpg)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沧桑风骨(新安画派张家百年丹青)(精)
ISBN: 9787539663067
甲午海战后,*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 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在 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提出 变法主张。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变法思想逐渐在全国兴 起。 1900年八国联**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 西安。一路颠簸,惊慌失措,这给她以惨痛教训。 签订《辛丑和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 1905年9月2*,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 度被光绪皇帝的一纸谕令终结,下令自丙午(1906 )科开始,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科考试一律停 止。 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相继创办。 在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徽州府歙县南乡一 个叫定潭的古村落里,有一个人内心极不平静,这 就是举人出身的名儒张恩诰。 张恩诰,字训臣。他少年聪颖,诗文过目不忘 ,因精于诗文绘画而远近闻名。他的书法,*是融 碑的骨力与帖的灵动于一体,被徽州府内大户人家 争相收藏。 张训臣还是有名的孝子。《歙县志·卷八·人 物志·孝友》记载了他的孝道故事:“……咸丰乱 时,(张训臣)奉大父避居乡曲。寇至,迹得其大 父,将以杵杀之,恩诰抱杵乞宥,方持拒间,大父 得脱。寇怒榜之,几濒于危,额际瘢痕至老犹在。 ”也就是说,他为了救父亲,自己挨了贼寇的棒打 ,额头的伤痕到老的时候还在。 **,定潭村的人还在感念张训臣的孝道,把 他的事迹记载在功德墙上。 光绪末期,安徽徽州知府刘汝骥任职期间编辑 了《陶甓公牍》一书,从中可见在清末新政的推行 过程中,官绅成为统治阶层倚重的对象,形成了官 为**、绅为辅助的模式。张训臣作为德高望重的 举人、重要的乡绅,被歙县县令陈令德禀批,为宪 政进行议员选举。 歙县水竹坑柯氏是当地望族,历代书香兴盛, 名人辈出,声望显赫。曾任***副**的柯庆施 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1926年,水竹坑柯氏修家谱,邀请当时声誉远 播的乡绅——张恩诰撰文。 深孚众望的张训臣生性恬淡,中举人后再也无 意功名利禄,在定潭晨雾晚霞间,寄情山水,营造 着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他应乡邻请求,开设私塾 ,传授学业。 张训臣虽然自己无意科举,但对他的门生倾心 培育,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科举走向仕途,像众多徽 州学子一样,光宗耀祖。在众多学生中,张训臣有 两个得意门生,一个是自己的大儿子张翰飞,一个 是后来成为佳婿的吴承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