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讲诗词故事(5册)
作者简介
杨雨,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方向为唐宋词研究及批评。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主任。 湖南省政协委员。?***新世纪**人才,入选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中南大学升华学者育英计划、中南大学首届杰出青年人才。 2011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10)《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心事有谁知”“端午时节话屈原”“诗歌爱情”“杨雨话中秋”“诗歌里的春天”“诗歌话清明”等多个系列。担任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华人汉语大会》?等节目点评专家,担任《见字如面》《中华好诗词》《少年国学派》等卫视节目点评专家等。 已出版《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网络诗歌论》《纳兰性德诗词》《问世间情是何物——杨雨讲述经典爱情诗歌》《落花时节又逢君——诗词中的人间冷暖》等著作20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获多项省级、校级科研、教学奖励。2018年1月在喜马拉雅FM上线首部音频课《杨雨品历代名家词》。2018年3月携新书《杨雨讲诗词故事》亮相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出席“在美丽的中国文化中遇见——中国文化走出去中西对谈”。
内容简介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淳熙十四年(1187 年)十二月初,陈亮从浙江东阳跋山涉水,赶到辛弃疾在上饶铅山瓢泉的新居与他相会,而他们这次相聚想要讨论的主题是“恢复之事”,也就是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大事。 1187 年,离北宋灭亡的1127 年已经过去了六十年,南宋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偏安局面,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了**地位,尤其是在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这是继秦桧**的绍兴和议之后又一次极其屈辱的和议,南宋朝廷除了继续割地赔款之外,跟金朝的关系也由过去的称“臣”改为称“侄”。自此以后,宋朝送往金朝的国书,正式的格式就变成了这样: 侄宋皇帝眘,谨再拜致书于叔大金圣明仁孝皇帝阙下…… 宋孝宗赵昚要自称名字,而金朝回复的国书只写“叔大金皇帝”,不像宋朝一样还要署上皇帝的名字,国书上也不写“谨再拜”,只写“致书于侄宋皇帝”,皇帝前面不用尊号,不称“阙下”。两方的不平等从国书的格式上都可以看出来,可就是这样的不平等,太上皇赵构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占了好大的便宜。因为以前绍兴和议签订的时候,赵构要对金国皇帝称臣。现在儿子赵眘称金国皇帝为叔叔了,“君臣”关系变成了“亲戚”关系,那自己不就是金国皇帝的大哥了吗?辈分一下子提高了,这不是占了大便宜了吗? 隆兴和议再一次浇灭了抗金主战派涌动的**,朝廷的不思进取,大臣们文恬武嬉的状态,让辛弃疾、陈亮这些爱国志士们扼腕痛惜。陈亮不顾自己平民百姓的低微身份,冒险上书皇帝,历陈朝廷不可对敌人软弱,恳请皇帝励精图治,振兴**。可是这篇历****的《中兴五论》被朝廷置之不理。因为陈亮屡次上书,让朝廷的主和派十分忌惮,他还遭到了严酷的排斥和打压。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改变陈亮恢复中原的爱国志向,也因此,他和志同道合的辛弃疾成为了至交好友。 陈亮是辛弃疾难得的知己,他们同是豪放派词人,个性张扬豪迈,喜欢谈兵论法;他们持有相同的抗金主张,都以国事天下事为己任,都曾经慷慨激昂地上书皇帝,纵论抗金北伐的策略,并且因此而名声大震。 他们早在临安时就已经成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正因为他们毫不掩饰的抗金志向,直言不讳、屡屡上书劝谏皇帝,因而都被主和派打击排挤。辛弃疾于1181 年被撤职退居江西上饶后,陈亮一直想找机会去看望他。直到淳熙十四年(1188 年)冬天,陈亮从浙江东阳赶到上饶,才终于实现了盼望已久的相聚。 深厚的友谊慰藉了正在生病的辛弃疾。他与陈亮讨论**大事常常直到深夜还不觉得疲倦,他带着陈亮流连于上饶的风景名胜,他们在鹅湖、瓢泉等地一起高歌痛饮,将他们对国事的担忧、对个人身世的悲愤都倾泻在酒杯之中、抒发在诗词之中,那真是一段酣畅淋漓的日子。 然而,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陈亮在上饶逗留了十日,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候。离去的那天,辛弃疾心中**恋恋不舍,与陈亮挥手告别之后,他又很后悔没有多送陈亮一程。辛弃疾是一个心里想什么马上就会付诸行动的人,第二天,他就沿着陈亮离去的路线快马加鞭地追了过去。可是时值冬天,他追到鹭鸶林的时候,雪深泥滑,马匹无法再前行。他只好在鹭鸶林附近的方村独自喝了一夜的闷酒。 就在方村投宿的时候,他辗转反复难以入眠,这时,耳边远远地飘来了笛声。笛声的悲切激发了词人的创作**,他挥笔写下了词史流芳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一词。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没想到只过了五天,陈亮就写信来索要辛弃疾的词。收到辛弃疾的词作后,陈亮感慨万分,立即用原韵和词一首。这样反复唱和了好几轮,辛弃疾与陈亮酬唱的五首《贺新郎》词轰动了整个南宋词坛。在这五首词中,辛弃疾与陈亮不仅把两人的友谊比作古代伯牙和子期的知音之交,*把两人暂时的退隐比作闻鸡起舞的祖逖与刘琨,无论他们曾经遭受到怎样不公平的待遇,一旦**有难,他们都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辛弃疾和陈亮深厚的友谊、共同的男儿志向不仅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佳话,也激发了辛弃疾创作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灵感与**。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同甫是陈亮的字,这首词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表达共同志向的作品。尽管这个时候辛弃疾已经被撤职,被迫闲居在江西上饶,可是他经常在愤懑的醉意中“挑灯看剑”,仿佛在梦中又重新回到他的青年时代:那时,辛弃疾曾经率领着山东的起义军兄弟们在金军阵营里左冲右突,杀敌无数。“八百里”是牛的名字,“五十弦”本来是指的一种名为瑟的乐器。将烤熟的牛肉分给麾下勇猛的部将,军乐团奏出慷慨激越的边塞战场的豪迈军歌,在秋风中检阅千军万马,整装待发。 战场,那才是一个铁血军人真正施展才华、保家卫国的地方。的卢是一种骏马的名字,相传当年刘备的坐骑就是的卢马。战马像的卢一样飞驰,离弦之箭像霹雳惊雷一般射向敌军,让敌人闻风丧胆。辛弃疾和陈亮都渴望着能够驰骋疆场,消灭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挽救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建功立业,报效**和君王。可惜的是,在主和政策的**之下,南宋朝廷软弱无力,不思进取,像辛弃疾、陈亮这样的英雄志士却遭到了猜忌,一直被打压和排挤,眼看着鬓生白发,大好的青春年华迅疾消逝,抗金北伐的大好机会也一一丧失,怎不令英雄扼腕,壮士痛惜! 南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江山,朝廷的主事者却并没有收拾旧山河的意思,让辛弃疾、陈亮这样的英雄豪杰只能沉沦在风花雪月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理解了辛弃疾和陈亮的鹅湖之会,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辛弃疾在上饶的闲居生活,看上去从容悠闲,可实际上,面对破碎的山河,破碎的理想,他的内心深藏着何等的苍凉与悲愤! 1、才女教授倾心之作 此套丛书的作者杨雨教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专业的古典诗词学术涵养,她不仅多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与古典诗词相关的节目,还担任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见字如面》等多档电视节目的导师或点评嘉宾,被誉为“古典诗词的形象代言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大使”。本系列图书为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倾心之作,收录了历史长河中的经典诗词篇目150篇,融入了杨雨教授多年研究诗词的心得体会,以及女性解读诗词的独特视角和细腻情感,可谓汇集知识、才华、思想、智慧和情怀于一体,是一套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高、可读性强的佳作。 2、故事里的古典诗词 此套丛书不同于目前图书市场中以鉴赏、诵读为主要特色的诗词类图书,而是希望在当下传统文化出版领域里表达“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出版立意,采用孩子们*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追根溯源,让青少年不仅领略经典古诗词的魅力和精髓,*领略诗人的风骨和情怀,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和充分感受这些传颂千古的诗词歌赋背后,所蕴含的高尚情操、诗意情怀,以及传统文化中正能量的价值观、人生观。 3、篇目涵盖语文教材 丛书所选篇目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了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卓有影响的作品,以期帮助青少年在学习古典诗词鉴赏和写作运用的同时,*进一步拓展青少年的诗词视野,提升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