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礼乐文化·秦汉卷
作者简介
周永源,男,汉族,山东文登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彭笑远,博士,教授,现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副所长。李伟波,女,山东莱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
《新语》概论 一、陆贾生平及思想 陆贾(约前 240—前 170),楚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与一般 独坐书斋中的思想家不同,陆贾的生平颇为跌宕起伏,同时,他提出的很多思 想或多或少地对汉高祖刘邦产生了影响并进而影响到现实社会。 陆贾秦末追随刘邦平定天下。汉高祖刘邦坐天下后,认为中国连年战争, 百姓生活苦痛,不忍再对南越开战,于是派陆贾出使南越。陆贾凭借自身高超 的外交技巧,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出使任务。之后南越王赵佗向汉朝称臣朝贡, 高祖也因为陆贾的外交成功,兵不血刃拿下南越四郡,所以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在陆贾首次出使南越的后两年,高祖刘邦驾崩,惠帝即位,吕后垂帘听政,把 持朝政。后来吕氏家族的外戚们擅权,扰乱朝纲。面对这一乱局,陆贾亲自拜 访并游说丞相陈平,劝导陈平和太尉周勃联手对付吕氏家族并最终诛杀了吕氏家族,迎立文帝,使得汉初动荡的政局得以转危为安。因此,陆贾不光协助高 祖刘邦创立汉王朝,还力挽狂澜让汉王朝得以延续。汉文帝在公元前 179 年以 外藩的身份,受到百官拥戴,继承了皇位。在此之前,因为吕后垂帘听政,听 信谗言,严禁南越与内地互市,激起赵佗的叛变。汉文帝不愿武力解决问题, 于是又派遣陆贾以太中大夫身份第二次出使南越。南越王赵佗见到陆贾后,非 常恐惧害怕,于是顿首谢罪,再次臣服于汉王朝。陆贾再次圆满完成第二次出 使任务。 陆贾学习儒家仁义思想,并影响到高祖刘邦,使得这一思想对现实产生了 作用。同时,陆贾也学习道家无为思想,所以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惬意。因 为他对于现实的功名利禄采取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所以对于得失看得很淡, 一生官职就是太中大夫。他的这种融合儒道、务实稳健的思想也体现在其所著 的《新语》之中。 《史记》将郦食其与陆贾同传,因为此二人当时都被视为“辩士”。通过 《史记》中司马迁对陆贾的评价,结合《新语》反映出的思想,可以看出,陆贾 不光是辩士,还是汉初学术思想界的先驱。陆贾在汉初最早总结秦汉兴亡的历 史经验教训,提出了“行仁义,法先圣”这一统治之道。《史记》记载的陆贾向 刘邦提出的治国方略是“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实际上是以“行仁义”为主 而兼取“法令”“刑罚”。因为《新语》一书以总结秦汉兴亡的经验教训为主, “反秦”是其论述的重点,故陆贾对“法令”“刑罚”的积极作用较少做正面论 述,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主张“法令”和“刑罚”。 从渊源上看,陆贾的思想来源复杂多元,儒、道、法、墨甚至阴阳家思想, 都有所吸取。从《新语》来看,陆贾的思想则是以儒家为主而兼容其他。《新 语》中反复出现“仁义”,并将其视为治国之本,这便是陆贾思想主要受到儒家影响的明证。同时,他还接受了黄老思想的影响,主张无为静治、因时权变、 尚实务用。由此可见,陆贾的思想颇为驳杂,有明显的黄老思想,但其最基本 的思想还是儒家的“仁义”之说。因为陆贾的目的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 他把儒家的仁义和道家的无为之教结合起来,开启了两汉儒道并行的风气。因 此,我们说,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 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 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并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