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分钟:科学三分钟·犯错?原来科学是这样进步的!](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121/14/20220121140035955.jpg)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科学三分钟:科学三分钟·犯错?原来科学是这样进步的!
ISBN: 9787571010607
【意】卢卡·佩里——天体物理学博士,米兰天文馆的著名讲师。2015年赢得Famelab“科学三分钟”(世界领先的科学传播竞赛)意大利赛区冠军,并入围世界决赛。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文化频道《鹦鹉螺》(Nautilus)等多个专题节目的撰稿人和主持人。
科学家的典型形象 在你们的想象中,科学家是什么样子? 2009 年,帕多瓦大学的社会学学院展开了一次调查。 他们邀请了 1300 名学生通过画图描绘他们脑海中科学家的形象,这些学生来自意大利各地的 72 个中小学生班级。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创新的实验。早在半个世纪前,美国的一个学校就已经做过首次实验。但在意大利,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研究。据说韩国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尽管在地域和时间上存在差异(从孩子们在实验中所画的科技元素上可以反映出来),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接受实验的学生对于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却很一致。 在他们的画笔下,科学家通常是秃头的中年人,眼镜上的镜片就像酒瓶子底一样厚。外形基本上可以参考电影和动漫里的各种博士,年纪要老一点儿。那些花白卷发的小胡子老头儿,多数长得像某因斯坦…… …… 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发现 在新闻里宣布了一个新的科学成就之后,许多人心里并没有为这项成就感到激动,他们往往会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一项研究没有得出结论,或者发生一些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样的疑问就更多了:为什么要把钱花在这些没用的 事情上?我们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钱! 但这样的研究工作真的是浪费钱吗?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 为什么犯错也是件好事? 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的各种错误,即便是大错误,也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家并非完人,他们也是普通人,所以也会犯错。 另外,尽管看起来不太理智,但是他们也有感情!比如,一些研究人员对实验中发现的数据依依不舍。尽管这些数据不可靠或者实验无法复制,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放弃它们。 1932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欧文·朗缪尔在 1953 年提出了术语病态科学。指一些科学家将科学想法变成一种真正的固执,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哪怕其他研究学者对这种想法产生质疑并且有多人反对,那也无关紧要。最终有人会喜欢上这个想法,并且继续深入研究。因为当你确认自己发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新事物时,不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感情都会战胜理智。 为了将你的“发现”从那些否定者的手里救出来,你会找到上千个或多或少、复杂而又充满想象力的论点,去解释那些无法 重现的报告和实验数据。 与此同时,你有可能会指责科学界思想封闭,对你个人和你们的创新思想怀有恶意。 当然,病态科学是一种极端情况,但不幸的是,它出现过好几次。错误的想法经常是误判了因果机制的结果,也就是说, 把偶然的结果归因于完全无关的理由。 …… 1.靠谱作者和插画师倾情打造 国外优秀科普作家撰稿,知名漫画家绘图,让科学更接地气,治愈“科学过敏患者” 2.脑洞大开的小文章,能量满满的大收获 科学家也有社死瞬间,一键开启这门“八卦味儿的科学课”,原来科学也能这样好懂,简短的文章蕴含大大的能量 3.奇奇怪怪又认认真真,颠覆常识,构建开放的科学思维 撇开系统的教案,从质疑开始,重新整理科学思维,超open超理性,看完你也能变科学解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