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注(高中部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孟子选注(高中部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作者: 责编:胡文骏|校注:李炳英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2.10
折扣购买: 孟子选注(高中部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ISBN: 9787020163090

作者简介

李炳英(1889-1969)原名李江灵,字蔚芬,四川中江人,著名学者、爱国民主人士,同盟会会员,日本东京宏文学院毕业,曾任天津《民意报》编辑,成都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成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川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四川师范学院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54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孟子选注》、《庄子补注》、《史记附录稿本》等书。

内容简介

王立于沼上章 孟子见梁惠王〔1〕。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2〕,曰:“贤者亦乐此乎?”〔3〕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4〕:‘经始灵台〔5〕,经之营之;庶民攻之〔6〕,不日成之〔7〕。’‘经始勿亟〔8〕,庶民子来〔9〕;王在灵囿〔10〕,麀鹿攸伏〔11〕。’‘麀鹿濯濯〔12〕,白鸟鹤鹤〔13〕;王在灵沼,於牣鱼跃〔14〕。’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15〕,故能乐也。《汤誓》曰〔16〕:‘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17〕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梁:即“魏”。“魏”本是春秋时晋国大夫一个氏族之称,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开始的时候,就作为一个诸侯的国名。魏惠王因畏秦兵,自安邑(今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河省开封),故“魏”又称为“梁”。惠王:名,公元前370年即位,前334年死。周朝天子称“王”,至战国时,诸侯也自称“王”。 〔2〕沼:池子。鸿:大雁。麋:鹿之一种。 〔3〕贤者:聪明正直的人(有时指才能优越的人)。乐:快乐,下同。 〔4〕《诗》:指《诗经》。以下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引自《诗经·大雅·灵台》篇。 〔5〕经始:经营、筑作基址。灵台:台名。 〔6〕庶民:众多的人民。攻:造作。 〔7〕不日成之:原不给予期限,但很快就建成了。 〔8〕亟(jí):同“急”。句意谓:“筑作基址的工程不用太急啊!”这说明不加督促的意思。 〔9〕庶民子来:民众像儿子为父母工作那样热情地来工作。 〔10〕王:指周文王。囿:是养禽兽的地方;和“灵台”一样被称为“灵”。“灵”有美好意,借以歌颂文王的美德。 〔11〕麀鹿:牝鹿。攸伏:在自己的处所,伏着不动。攸:所。 〔12〕濯濯:娱乐游动的样儿。 〔13〕鹤鹤:肥白的样儿。 〔14〕於(wū):感叹助词。牣:满。言跳跃的鱼充满池中。 〔15〕偕乐:同乐。 〔16〕《汤誓》:《尚书》的篇名。 〔17〕时:是,犹言“这个”。害(hé):何,此言何时。丧:灭亡。予:夏民自谓。女(rǔ):你,指夏桀。皆(xié)亡:共同灭亡。根据汉伏胜《尚书大传》说,夏桀自比为“日”,有“日亡吾亦亡”的话。夏民在受桀暴虐压迫下,痛苦极了,迫切望他快快灭亡,呼吁着:“这个‘日’何时灭亡啊!只要你灭亡,我们宁愿和你共同灭亡啊!” 章解 此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与民偕乐”的主题思想;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两句为提纲,引《诗》、《书》中文王的“贤”和夏桀的“不贤”作鲜明的对比,形象地描述人民欢乐与仇恨的情绪,突出“与民偕乐”的主题。 本书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推荐中学生朋友课内外阅读,版本完善,编校精良,注释专业、翔实。该书市场上虽有多个版本,人文版独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