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范本经典/王冬龄书法著编丛录

书法范本经典/王冬龄书法著编丛录
作者: 编者:王冬龄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书法范本经典/王冬龄书法著编丛录
ISBN: 9787300205663

作者简介

王冬龄(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兰亭书法社社长。 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客座教授。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在**外举办个展三十余次。应邀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瑞典马尔默美术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葡萄牙东方美术馆、土耳其现代美术馆、中国香港艺术馆,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公开演示巨幅大字*书创作。 主持策划“’94现代书法探索展”、“’95首届**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杭州**现代书法展”、“书非书——2010**现代书法艺术展”、“书非书——2015杭州**现代书法展暨书非书文献展”。作品为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收藏。

内容简介

学习书法,临摹古人**碑帖是通道,别无其他 选择。 中国书法*神奇之处,是通过一支毛笔,用出神 入化的线条点画,表达出作者的精神气质与性情风度 。 名碑法帖都具有某种生机与力量,它们蕴藏在线 条点画之间,书家的作品所具有的精神力量不会因时 间的推移而消失。 没有进行过书法练习的人对书法线条点画的认识 往往是肤浅的。**的书法线条正如古人所形容的那 样,是“筋骨血肉俱全”,有肌肤之丽,而且是有生 命、有情感、有个性的墨痕。 写好书法是不容易的,《书谱》说的“人书俱老 ”,正是此意。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中有不少 人在年轻时就获得极高的成就,但随着年岁增长而江 郎才尽者也大有人在;而书法**却没有少年成名或 年长后反而才华尽失的大书家,宋四家中米芾寿命短 些,但书法成名也是四十岁以后的事了。古人从小就 耍毛笔的,可见在传统书法上没有三十年以上扎实的 临池功夫,是难以成为大家的。“人书俱老”这句话 很有哲理,人老了,自然学养深厚,阅历丰富,当然 临池的功夫也*深,所以书也*纯熟,内涵也*充实 。 书法之难,就难在线条的锤炼上。线条是人的精 神、性格的载体,要使线条达到这种艺术境界,非全 身心地投入不可,非一辈子的功力不能。长期临写碑 帖的过程,主要就是对点画线条去粗存精的锤炼过程 ,也是一种在笔法上精益求精而达到炉火纯青的过程 。 书法之难,还难在书法线条的“质量”上。书法 点画线条有老、嫩、硬、软、厚重、飘浮的质感区别 ,同时因书写材料的不同,质感也不同。如写在熟纸 、生宣、绢、竹(木)简、玉石上的线条就不一样。 除了墨迹外,还有大量的碑帖。对碑版刻帖而言,虽 然毛笔的书写是**道工序,但我们看到的却是经过 摹刻与墨拓后的效果,这就多了一层刀的参与。刀在 石上刻划,追求毛笔书写的效果,但毕竟是刀刻,必 定会有所不同;再加之汉魏隋唐碑刻因年代久远而漫 漶泐损,捶拓过多而使有的字口(笔画)模糊,这种 金石与自然残破的趣味,产生了与墨迹线条不同质感 的线条,使得书法*有艺术魅力。 总之,临帖中对点画线条的训练,可以提高线条 的艺术表现力。 临帖中,除了点画线条的训练,另外一个重要方 面便是结字。篆书、隶书有文字学的规范,不可随便 杜撰与编造,楷书有楷法,唐代欧阳询的“三十六法 ”,明李淳进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都有一定价 值,都是值得遵循的规范。不仅如此,行*书也是有 其规则的,相对而言,行*书的规则比较灵活,特别 是*书,有很多就是约定俗成的法则。 不管哪一种书体,我们的临习过程,都是一个摹 仿古人结字的过程。 在点画线条和结字之外,还有行气与章法值得注 意。行气与章法,我们只有在临习范本时进行细微的 认识及总体的把握,才能逐步感悟与体会。 书法是讲求功夫与技巧的,这与射击很相像。没 有过硬的功夫,射击就达不到百发百中。书家对线条 的控制能力若不佳,表达就不能随心所欲。当然,书 法与射击又有不同的地方,书法单靠技巧还不行,它 是艺术,因此还必须要通过技巧来表现书家的艺术气 质与艺术风格,即人们常说的“书如其人”、“书为 心画”。因此,书家的气质、学养是十分重要的。读 书能改变人的气质,读帖临池也能起到这种作用,而 历**遗留下来的各种书法经典范本就是改变气质的 老师、朋友。试想一下,一个经常向虞、褚、颜、柳 及苏、黄、米、蔡等**书家学习的人,能不*到其 品格与气质的陶冶而有所裨益吗? 古人说过:“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 世。”古代求得古刻佳拓法书不易,而**情况不同 了,经过大量精美的印刷,古代碑帖种类应有尽有, 有时倒使初学者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大有无所 适从之感。实际上选择书法范本是一门学问,笔者所 著《书法艺术》一书中曾指出择帖的三原则:一、取 法乎上;二、性之所近;三、辨别范本优劣。而本书 所举的一百一十七种范本,按五种书体区分,都是学 书者所“取法”的“上”品。例如篆书未取宋元明三 代,隶书未取魏晋唐宋元明,楷书、行书、*书不取 清代。这样的取舍主要是想选出堪称经典的范本,可 供反复临习。另外又选了一些碑帖,作为参考借鉴, 这主要是为了开拓书法艺术视野,同时也供有一定书 法基础的人参考临习。 清刘熙载《书概》称:“书凡两种:篆、分、正 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为一种,皆简而动者 也。”初学书法必须先习静然后再动,先工稳而后飘 逸,所以,篆书、隶书、楷书都可作为入手的范本来 学,再进一步学习行*。学习书体顺序有一定规律, 但又不是僵化的教条,例如学习行*要有楷书的基础 ,但不等于说要楷书写得十全十美才可以写行*,如 果这样学成行*需要十年时间。各人情况不同,临习 的方法也不一样。根据笔者学书及教育的经验,归纳 成十点,可供读者在临习中参考。P1-3

本书精选一百多幅历代法书上品,按五种书体分类,堪称经典范本,可供书法爱好者反复临习。每种范本的“风格特点”和“临习提要”,又为读者指出了鉴赏和临习的原则及方法,有助于读者开拓书法艺术视野,体味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之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