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全生命周期视角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事业单位。重点研究我国公共政策、危机管理、社会治理、文化建设、智库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出政策建议。承担相关领域政策解读和评估;开展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开展全国政策咨询系统人力资源培训;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内容简介
" 一、“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共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包含躯体、心理、社会等维度,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es,HiAP)作为一种重要政策理念和政策倡导源于对健康的社会、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关注,是全球性共识,中央就此及时作出了重要部署。 (一)“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国外不断推进 1. 全面健康战略的提出 1978 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在阿拉木图召开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Declaration on Alma-Ata),将19 世纪末欧洲发达国家在健康预期寿命方面的重要进展归因于社会、环境、经济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和福利制度的建立,并据此提出全面健康战略,要求跨部门健康行动不仅要提供卫生服务,还要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不佳健康状况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强调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不仅涉及卫生部门,还应包括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教育等部门。 2.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的倡导 1986 年, 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指出健康的影响因素广泛多样,据此提出健康促进概念及其五大关键领域,即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加强社区行动、提升个人技能和重新调整卫生服务方向。1988 年,第二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并发表《阿德莱德健康促进建议》(Adelaide Recommendations on Healthy Public Policy),指出健康与经济因素、社会公平等密切相关,健康问题仅靠卫生部门无法解决,需要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即所有政策要关注健康和公平问题并对政策给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负责,并首次提出健康影响评估。 3.“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国别层面,芬兰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践行的国家。1972 年,芬兰经济委员会指出,实现健康不应局限于医疗保健措施,许多预防性健康举措是通过经济、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农业、交通和贸易等政策得以实现的。此后,为了应对心脑血管疾病,芬兰开展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示范研究,通过社区项目促进居民健康行为、减少健康风险,达到降低慢性病死亡率的目的。这一项目后来在芬兰全国推广。1999 年,芬兰利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契机,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发起了相关研讨会,很快,这一理念成为欧盟官方政策和新的健康战略。2010 年,所有政策中的卫生问题会议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世界卫生组织在《阿德莱德声明》(Adelaide Statement on Health in All Polices)中正式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实际上,早在1991 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死亡原因的调查结果就表明,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医疗卫生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分别仅占8% 和15%,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则分别占60%、17%,意味着社会因素起到决定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还统计,2016 年全球71% 的死亡人员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造成的。这些从学理层面奠定了健康融入公共政策的基础。2013 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理念作为第八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会议主题。2016 年,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这一理念开始在各国推广。" 《健康中国:全生命周期视角》从人的生育、托幼、教育、就业、养老、临终关怀等全过程健康管理的需要出发,提出了通过全人群融入、全生命周期融入、全方位融入、全政策链条融入,将健康融入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公共政策的具体建议。内容丰富、数据翔实、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是了解健康中国建设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益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