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作品集:国史新论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七岁入私塾。曾就读常州府中学堂、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高中肄业后,辗转任教于无锡、厦门、苏州等地小学、中学,并励志苦读,精研学问。1930年《刘向歆父子年谱》问世,为学界推重,转入大学执教。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等校。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书院。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一生著述,广涉经史子集,后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甲乙丙三编,凡一千七百万字。
内容简介
1.关于教育: ? 教育制度不能确立,则考试制度终是单枪匹马,功效有限。 ? 只能由在野的学术界来指导政治,不当由在朝的政府来支配学术。经术虽当尊,然定为官学,反滋流弊。汉代五经博士,渐成章句利禄之途,此乃前车之鉴。 ? 王安石当政,人人言经学;司马光当政,又人人言史学。学术可以与政治相合,却不当与利禄相合。政府当为学校之护法,却不当为学校之教主。 2.关于知识分子: ? 中国当前的智识分子,遭遇是艰苦的,职责是重大的,凭借是单薄的,培养是轻忽的。 ? 最近期中国社会之一切乱象,智识分子该负最大的责任。非这一辈智识分子先得救,中国社会仍将不得救。 3.关于心性: ? 切不可为要学别人而遗忘了自己,更不可为要学别人而先破灭了自己。 ? 在这衰世乱世,做人总要有点豪杰精神,不然便会站不住脚,挺不起腰。 ? 中国人的人生理想,有一个最高要求,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成功有许多是要外在条件的。而我们有一个办法,使一切外在条件不足以屈服我,只要我有内在条件便得……若把我们的历史理想、人生理想都放在外面去,则权不在我,也不由我作主,试问哪还有何理想可言? 4.关于中国历史: ? 远从《尚书》起,已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一种“君职论”,绝不是一种“君权论”。 ? 我们还得把自己历史归纳出自己的恰当名称,来为自己政治传统划分它演进的阶段,这才是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若只知道根据西方成说附会演绎,太随便,亦太懒惰,决不是学者应取的态度……一如邯郸之学步……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苟有成就,亦必非驴非马,丧失了自己,亦学不像他人。 1.从社会问题出发的国史入门书 犀利追溯近代中国诸多社会问题的历史根源和演变过程,以社会体制、传统政治、教育制度、知识分子为不同线索,讲透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 2.看士与知识分子如何影响三千年中国文化 社会体制、传统政治、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士与知识分子深刻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本书是对士的使命和人文精神的回望,也是钱穆继承士之传统的生动写照。 3.重新理解中国历史中的“封建”与“专制”,重新发现三千年社会与文化 在新文化运动时代,钱穆为何、如何为“封建社会”“专制政治”正名?读《国史新论》,重新认识三千年社会与文化。 4.钱穆“以分别眼光治史”之代表作 钱穆治史,本于三途:以变化眼光治史,代表作为《中国文化史导论》;以专门眼光治史,代表作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分别眼光治史,代表作为《国史新论》。三书参读,更能深刻理解钱穆治史的“温情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