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与贵阳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筑城的围棋 活动渐兴。民国19年 (1930年),由贵阳围棋 爱好者袁荩之、唐体仁、 徐廷栋、曹鹤翔等共同发 起,在筑城光明路(今省 府路)志道学校(今省府 路小学)隔壁选定一家木 工房作为下围棋的场所, 成立了“弈楼”,开辟了贵阳 第一个面向社会的围棋活 动场所。当时的“弈楼”很简 陋,仅有弈友捐赠的五副 围棋,其中有日本子、石 头子各一副。弈楼开展活 动的经费则由弈友集资, 每人出大洋2元,后改为每 人每月出大洋1元。前清进 士、书法家、贵州省三穗 人杨俊卿自愿住在“弈楼”, 义务管理弈具和对“弈楼”进 行日常管理,另雇一工友 负责摆设弈具,打扫卫生 等。“弈楼”开业以后实行昼 夜开放供弈友和爱好者前 来切磋学习,主要还是致 力于向市民推广这项运动 。弈楼开展活动由组织者 轮流值班,不仅对初学者 免费,而且免费对初学者 进行辅导。由于颇受欢迎 ,以致天天都是满座。时 常出现人多棋少的情况, 五副棋子不够用时组织者 们便采用“公弈”的方法,组 织8人、6人或4人同下一局 ,以此缓解棋子不足的状 况,这种灵活的方式亦吸 引了大量围棋爱好者。为 加强对“弈楼”的管理,组织 者们还专门制定了一份《 围棋公约》,列有“不准借 弈赌博”“爱护弈具”“不许吵 闹”等条款,这也是贵阳乃 至贵州最早的围棋公约。 当时,筑城有名气的代表 性棋手有徐廷栋、曹鹤翔 、谢根梅等。其中谢根梅 珍藏有一副“弈潜斋永川围 棋子”,材质为清朝时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