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救在身边--青少年篇

守护生命救在身边--青少年篇
作者: 编者:魏丽丽//韩晶//王艳辉|责编:李玫//郝文娜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8.00
折扣购买: 守护生命救在身边--青少年篇
ISBN: 978703069206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第一响应人
  经过急救培训,在事故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什么是急救
  急救就是紧急救治。当我们遭受意外伤害或者突发疾病的时候,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目击者和伤病者本人尽可能利用当地所有的人力、物力所做的一些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
  生存链
  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CPR)、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和心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
  注意事项
  检查呼吸脉搏的时间不超过10秒!非医务人员如发现伤病员没有呼吸,可不检查脉搏,立即施行心肺复苏。在拍打呼叫无反应的情况下也可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操作时要注意伤病员的反应,如有呻吟、活动等立即停止。
  “救”在身边,小馨提醒:
  胸外按压要注意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动作:扣、直、直、翘,观察患者面部。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6cm。按压放松比例:1∶1。连续按压30次不中断。按压通气比:30∶2。
  CPR要及时未学习心肺复苏的目击者,如现场没有救护员,可在急救中心接线员的电话指导下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电除颤/复律早期电除颤/复律,能提高复苏成功率,因此有必要在公共场所大量安装AED。
  人工呼吸要注意头偏向一侧45°检查并取出口腔内异物。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动作要求:捏、吹、看。注意防止漏气。吹气2次,每次吹1秒以上,放手1秒让气体呼出。每次通气量:500~600ml,吹气时能看见胸部起伏即可。通气频率:10~12次/分。
  “救”在身边,小爱提醒:
  判断一般来说,当某人在进食或口含物品活动时突然停止,儿童出现哭闹,阵发性高声呛咳、阵发性喘鸣、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常不由自主地双手呈V字状紧贴于颈前喉部。
  海姆立希手法原理是利用突然冲击腹部的压力,使膈肌抬高,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具有冲击性、方向向上的气流,将异物从气管排出。
  三步曲剪刀:肚脐上2指。石头:用手握住拳头顶住2指位置。布:用另一只手包住“石头”,快速向后上方冲击5次,反复操作,直到异物咳出。
  自救用力咳嗽产生高速气流将异物咳出,或将自己一只手放在上腹部脐上位置,另外一只手呈空心拳状,用力往腹部内、腹部上进行快速冲击4~6次进行腹部手拳冲击,或在椅子背、桌角撞击自救。
  “救”在身边,小馨提醒:
  止血1.少量出血:如小伤口、擦伤等,伤口周围洗净,用创可贴或干净的敷料包扎。2.严重出血:立即止血,同时呼叫救护车。(1)直接压迫止血法。(2)加压包扎止血法。(3)止血带止血法。注意:止血带会导致神经和血管损伤、肢体坏死、心律失常甚至死亡,一定要慎用,通常不推荐非医疗专业人员使用止血带。
  包扎快、准、轻、牢。包扎时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包扎动作要轻,不要碰触伤口,以免增加伤员的疼痛和出血。包扎要牢靠,但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血液流通和压迫神经。
  检伤1.检查反应。2.检查气道。3.检查呼吸。4.检查循环。5.检查神经系统。6.全面检查伤情。
  固定的原则1.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3.开放性骨折,不要把暴露的断端送回伤口内,先止血、包扎再固定。4.固定和包扎,要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供。5.将伤肢抬高。6.预防休克。
  搬运的原则1.如有危及伤员生命安全的可能,不要搬运。2.搬运前要做必要的伤病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3.根据伤员的情况和现场条件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4.搬运过程中应保证伤员安全,防止发生二次损伤。5.注意伤员伤病变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