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典型大中城市多源有机固废物质流与能量流
作者简介
周爱姣,女,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背景:(1) 2004-03 至 2008-12, 华中科技大学, 市政工程, 博士 (2) 1999-09 至 2001-12, 华中科技大学, 市政工程, 硕士 (3) 1993-09 至 1997-06, 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学士工作经历:(1) 2018-11 至 今, 华中科技大学, 市政工程, 教授 (2) 2012-04 至 2018-10, 华中科技大学, 市政工程, 副教授 (3) 2011-03 至 2012-03, 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 土木工程, 其他副高级职称 (4) 2010-10 至 2011-03, 华中科技大学, 市政工程, 副教授 (5) 2002-03 至 2010-09, 华中科技大学, 市政工程, 讲师承担项目情况:1.国家重点研发计项目,多源有机固废物质流能量流特性及转化利用与污染防控耦合机制,子课题“长江经济带大中城市群双重“湿热”特点的多源有机固废物质流和能量流”,负责人,课题编号2019YFC1904001(本书依托项目);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778256,磁性光敏温敏水凝胶吸附剂对水中典型PPCPs的吸附/解吸行为表现及机制研究,主持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磁性温敏/电敏智能纳米水凝胶作正向渗透汲取剂的行为表现及其机理,主持
内容简介
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的要求下,长江经济带周边大中城市更应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政策。近年,我国固废资源化处理也逐步向物质流与能量流领域开展研究。 结合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在固废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工艺(热解、焚烧、水泥窑协同、厌氧发酵),采用微观的企业物质流分析以及能量流分析,建立起不同工艺下评价物质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 衡量不同工艺多源协同处理有机固废的物质、能量利用效率并找出最佳配比;结合不同工艺物质流、能量流结果,构建有机固废强耦合协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探索新的运行模式,提升不同工艺收益,实现生产投入高效节约和资源、能源梯级循环利用。 本书以长江经济带大中城市产生的固废垃圾为研究对象,基于ASPEN模型,对三条热线、一条生物线输入输出的物质流向以及能量流向进行预测分析。本书是基于长江经济带大中城市实际的示范工程以及产业园区开展的,具有针对性。本书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数据依托,增加了理论可信度以及书本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