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皇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记修订版)/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作者简介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评论称:作者的感叹深沉而悲怆,令人惊悚不已——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岳南等作家写出这一年的好书,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帝国的落日 慈禧最后的日子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①(1908年11月),严酷的冬季 过早地笼罩了北国旷野,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枯枝败叶,在 古都北京大街小巷窜动不息。神圣威严、王气逼人的紫禁 城②,弥漫着厚重的沉寂、神秘和紧张气氛。 十月十四日深夜,中南海③仪鸾殿四周一片漆黑,几 棵古树的枝条在朔风的吹动中,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 响。夜幕的遮掩下,太监宫女在殿角亭廊无声又紧张不安 地来回穿行。此时,宽敞的仪鸾殿内,尽管陈设未改,华 丽依旧,却沉寂得令人恐怖。几支特制的红色御用蜡烛端 放在御案上,飘忽荡动的火苗映照着不远处垂挂的黄色帏 帐。帏帐内的软床上,侧卧着一个女人,跳动的烛光透过 半边撩起的帏帐缝隙,洒到她那枯黄并夹杂着几丝惨白的 脸——这张脸由于身心的极度痛苦而不时地抽动,原本被 脂粉填平的褶皱,随着连续的扭动j像蛛网一样在整个面部 、脖颈慢慢散开凸现出来,同那不时颤动着的满头青丝, 形成了一个鬼气四散、骇人心魄的景象。 ——这就是大清帝国权倾朝野、威震四海、最为显赫 和高贵的慈禧皇太后。现在,她要死了。 随着几声痛苦但极其微弱的呻吟,她的身子在不住地 抽搐、颤抖,两条干瘦的小腿伸开,蜷回,又伸开。看得 出,在即将拥抱死神的最后日子,她是那样地不情愿,又 是那样地于心不甘。但当她想要将已经瘦脱干瘪的躯体翻 卷时,却总未能如愿——或许,只有此时,她才真正意识 到,命运不可抗拒了,她应该为那个关乎大清帝国命运的 千古大事,做出最后的抉择了。昏暗的烛光下,她痛苦地 闭上眼睛,焦灼而沉重地思虑着。 翌日晨,慈禧在仪鸾殿的病榻上召见了军机首辅、庆 亲王奕勖,令他即日起程赴河北遵化州④清东陵,查看自 己的陵寝工程——这是慈禧在若干年前耗费大量金银,为 自己在菩陀峪山峰下修建的陵寝。由于工程在不断地修整 ,至今尚未全部完工。在自己即将撒手人寰之际,她不能 不派朝廷重臣去做最后的安排。 庆亲王接命后,未敢有半点停留,即携带随从火速赶 赴东陵。消息传出,举朝惊惶,哪怕是最愚笨的臣僚官宦 也已预感到,本朝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要发生了。 但是,所有的臣僚包括庆亲王自己在内都没有料到, 慈禧让奕勖火速奔走东陵的真正用意并不在自己丧事的安 置,而她最为关心的也并不是自己陵寝修建的进度。事实 上,这个陵寝早在多少年前,就按照她的意志修得富丽堂 皇、固若金汤了。现在所要做的只不过是一些零碎的装饰 罢了,或好或坏亦无关在整个陵区力压群芳的大局了。那 么,庆亲王出走东陵,到底意味着什么? 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慈禧开始患病,虽 经太医张仲元等精心调理,仍久治不愈。进入这个冬天之 后,咳嗽加剧,并头痛目倦,面目浮肿。至十月十日她七 十四岁生日时,由于重病缠身,且此时的光绪皇帝亦患重 病,于是改为只在内廷行礼。此时的慈禧深知“皇帝之病 ,必不能愈”,而自己又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