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叶笃庄回忆录)
作者简介
叶笃庄,**翻译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精通英文、德文、*文,为达尔文著作在中国的系统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简介
据说被捕后,叶范舆终*闭眼念佛,眼睛都急红 了。当时我父亲 在河南做榷运局局长,听到此讯后,即由开封坐火车 到北京营救。到 北京后,火车站上已有熟人等候在那里,告诉他,人 已处决,劝我父 亲不要进城,赶紧坐下一班火车回开封。 叶范舆死后,他家就迁往上海。他有一个儿子、 一个妻子和两个妹 妹。两个妹妹因哥哥早逝,终身未嫁,照看遗孤。二 姑太太(即范舆二 妹)每年还要由上海来天津住一些时候,并去北京收 房租。记得我父亲 死后,她还来过。以后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就不再来 天津了。他的儿 子叫叶弥减,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英语极好,毕业 后一直在学校教英 文,解放后在南京大学教英文。1947年我去上海时, 还去看过二姑,当 时她还活着。 父亲由河南省开封榷运局下来后,就回天津闲住 。有**,督* 衙门转来一封袁世凯(总统)的电报,叫我父亲进京见 他。我父亲立 即起身,到北京后即去报到,定于某夜九时去*** 晋谒。父亲按时 前往,在会客室稍候,袁就出来了,先说了一些闲话 ,现在干什么工 作,家里情况如何了,等等。然后即说到正题:“南 方有一个‘民*’ (民*指***或同盟会而言)被暗杀,民*说是** 干的。你去调 查调查,写一个报告,你说的话,他们(指民*)信。 ”我父亲听 到“你说的话,他们信”这句话后,吓得“差点从椅 子上溜到地上” (父亲原话)。他接到任务后,就去南方调查,匆匆忙 忙写了一份报 告,交差了事。我父亲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 见他了。”袁说 那句话的意思是,我父亲和民*有联系。其实是没什 么联系的。 袁后来有意叫他做安徽民政长,即省长,但我父 亲没有干。我父 亲胆子**之小,经历了巡警道任上的那场风波,又 经过袁世凯当面 说的那句话,他已无意再在官场上混了。他在天津加 入周学熙财阀集 团,办起实业来了。后来段祺瑞做“执政”,有意叫 他做天津海关 监督,这是一个肥缺,但他也不敢再干了。他教育儿 子,也是鼓励他 们学工、学医,不要做官。 父亲曾任天津华新纱厂和河南卫辉华新纱厂坐办 ,中国实业银行 常务董事,启新洋灰公司常务董事,华新银行总经理 。他们办工厂 时,采用的还是清朝官僚制度那一套去管理工厂。工 厂里的‘‘官”有 总办、坐办、会办等。下属见上司要递手本。在技术 方面则一点不 通。于是请外国人,引进技术,如唐山启新洋灰公司 当年就是用年薪 一万多两银子请德国总工程师办起来的。 华新纱厂是**次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时 候发展起来的。 华新在此期间逐渐发展成四个厂,即唐山厂、青岛厂 、天津厂、卫辉 厂。河南卫辉厂址地处棉花产区,条件*好,可是由 于*阀混战,这 个厂始终办不起来,工厂开不了工。 欧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这几个厂的业务逐 渐衰落,但还 可以维持。九一八事变后,就**不如**了。拿华 新纱厂来说,青 岛厂全部被*本人侵吞,唐山厂*本强行入股百分之 五十一,这些都 是“冀东防共****”(傀儡**)成立后发生的。 而卫辉厂则从 未生产运作过。 在我十岁(1924年)以前,我家是很兴旺的。十岁 以后,特别是 1927年后,就有下降的趋势。虽然还能支撑门面,但 经常听父亲说: “要节省,入不敷出了。”记得有一次八月节(旧历 八月十五),开 支成问题,他写信给周学熙,周借给了他五千元。 我还记得下面几件事:我家空场那三间房,空着 无人住,堆些竹 帘等物。*阀混战时,*队在那里偷偷放了一支步* ,然后来检查, 发现了那支步*,说是私藏*火,闹得不可开交,结 果赔款了事。 北伐战争开始后,*阀节节败退。本家叶某纠集 了二十多人,说是 安徽同乡,拥上门来,指责我家占用了安徽会馆的房 子做马号,让马号 迁走,并索赔。这伙人派出代表四五人,在小客厅同 我父亲谈判, 结果给了他们几百银元,才算了事。这伙人闹事时, 佣人通知了警察 局,来了一个巡官,他只是站在院里,没有过问。我 想,大概因为北伐 *就要打到天津了,他们才出来闹事的;而警察也不 愿在这时得罪人。 北伐后,阎锡山的势力进入天津。天津市长崔廷 献有一次到我家 拜访我父亲,叫我父亲捐钱赞助市政——实际这就是 敲竹杠——结果 被敲了一笔钱。北伐前还连续收到过匿名信,于是找 来警察在大门口 轮流站岗,以防不测。 我父亲并没有因为当时中国地界不太平,而迁往 租界去住。我们 的亲戚朋友几乎全都住在租界里,而他还坚持住在不 太平的中国地 界。许多朋友劝他搬往租界,他都没有听。我想,我 们家庭太大了, 在租界要找这么大的房子,恐怕要花一大笔钱的。 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