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周恩来(贴身卫士眼中的共和国总理)

走近周恩来(贴身卫士眼中的共和国总理)
作者: 权延赤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9.24
折扣购买: 走近周恩来(贴身卫士眼中的共和国总理)
ISBN: 9787220096884

作者简介

权延赤,祖籍河北顺平,1945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197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历任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传干事、大队副政委,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后成为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室专业作家。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长篇纪实文学《红朝传奇》《龙争虎斗》《掌上千秋》《共和国密使》《中国最大的保皇派——陶铸沉浮录》。其中,《红朝传奇》中的《狼毒花》已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内容简介

我要讲的新内容是周恩来的三次预见预言,其中 无疑闪烁着伟大思想家才能独具的智慧的光辉。 第一次预见预言就发生在我刚到周恩来身边,随 他奔赴重庆的路上。因为刚到首长身边,一切都新鲜 激动,所以记忆非常深。 像毛泽东和周恩来这样伟大的人物,与生俱来的 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毛泽东气吞山河地高歌: “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当毛泽东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那位一代天 骄统统视若等闲时,周恩来又在想什么?干什么? 他也不迷茫。他已经勇敢、自信、明智地选定了 自己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上的位置,并且当仁不让 地在这个位置上坚持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天,我们一百多名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跟随 周恩来,分别爬上3辆卡车,开始了艰苦的旅程。 经宝鸡、凤县,卡车在崎岖的土石路上颠簸,午 后驶入一道大山沟子。 沿途景致在悄悄发生变化。陕北高原受雨水侵蚀 ,形成塬、峁、梁、沟如大海一样波状起伏的地貌。 而这里,山间原有的自然风貌仍然存在;仰面眺 望,千柯争翠,万木葱茏。5月的阳光下,在寂静的 热气中花草的芬芳悄悄蒸腾,那些挡住视野的陡壁岩 石不时地闪出青色白色的反光。 拐过一道弯,卡车哼了一声,我听到有人嚷嚷: “苗台子镇!” 前方轻烟缥缈,笼罩了一片建筑物。卡车停在了 镇西。 “都下来吧。”车门开了,传来召唤: “去看 古迹!” 我们一百多人纷纷跳下车,心里不免纳闷:这一 路多少古迹啊,从没说过看看。特别是在西安,住的 时间长,名胜古迹又多,还不时有各方人士邀请,周 副主席却一处未看。如今特意钻进这大山沟子来看什 么古迹?不理解! 周恩来已经下车。他一露面,我们这些警卫就本 能地摸住腰间的德国20响快慢机,环绕着警卫在四周 。 我近在咫尺地看着他眺望着下车,眺望着立住脚 ,就那么保持眺望的姿态站了很久:双手环抱胸前, 肩膀随着深呼吸起伏,一副久违了的神情,像游子终 于回到故乡,带着静谧无言的激颤要寻回遥远的记忆 …… “周副主席来过?”当时的副官老钟小声问。 周恩来摇摇头,没作声。在他最突出的特征—— 两道浓浓的黑眉毛下,波光闪烁的两眼显得含情脉脉 ,神思悠悠。 我是第一次见他这么动感情,印象太深了。此前 他从来不曾这样,他属于那种善于驾驭感情的人。记 得路经洛川时,国民党一名军长来拜见他。这位军长 是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教过的学生,见面那一刻,军长 叫了声“老师!”整个脸孔、嘴唇和敬礼的手就都激 颤起来,感情无法抑制地奔过来用双手抢握周恩来伸 出的手。周恩来不那么感情外露,热情而不失常,亲 切而不失态,关心而不形于色。那种从容似春、大度 似海的风度直令我心灵震颤,立刻被迷住了。 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