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区人地关系辑录·农业卷(全两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上编 古代东北农业历史编年
**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东北农业史料
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
汉武帝元封四年,灭朝鲜,置玄菟郡,以高句丽为县以属之。汉时赐衣帻朝服鼓吹,常从玄菟郡受之。后稍骄,不复诣郡,但于东界筑小城受之,遂名此城为帻沟溇。“沟溇”者,句丽“城”名也。王莽初,发高句丽兵以伐胡,而不欲行,莽强迫遣之,皆出塞为寇盗。州郡归咎于句丽侯驺,严尤诱而斩之。莽大悦,更名高句丽,高句丽侯。光武建武八年,高句丽遣使朝贡。
(唐)李延寿:《北史》卷九十四《高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111页。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
延熹九年正月,诏曰:“比岁不登,人多饥穷,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盗贼征发,南州尤甚。灾异日食,谴告累至。政乱在予,仍获咎征。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追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复收责。其灾旱盗贼之郡,勿收租,余郡悉半入。”三月癸巳,京师有火光转行,人相惊噪。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遣三府掾赈禀之。
(宋)徐天麟:《东汉会要》卷三十《民政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42页。
东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
永康元年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诏州郡赐溺死者七岁以上钱,人二千;一家被害者,悉为收敛;其亡失谷食,禀人三斛。
(宋)徐天麟:《东汉会要》卷三十《民政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42—443页。
西晋武帝太康六年(公元285年)
(太康)六年三月,青、梁、幽、冀郡国旱。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二十八《五行志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39页。
太康六年三月,青、凉、幽、冀郡国旱。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三十一《五行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06页。
太康六年三月,青、凉、幽、冀郡国十五大水。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三十三《五行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52页。
西晋武帝太康七年(公元286年)
(太康)七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乙卯,诏曰:“比年灾异屡发,日蚀三朝,地震山崩。邦之不臧,实在朕躬。公卿大臣各上封事,极言其故,勿有所讳。”夏五月,郡国十三旱。鲜卑慕容廆寇辽东。秋七月,朱提山崩,犍为地震。八月,东夷十一国内附。京兆地震。九月戊寅,骠骑将军、扶风王骏薨。郡国八大水。冬十一月壬子,以陇西王泰都督关中诸军事。十二月,遣侍御史巡遭水诸郡 己亥,河阴雨赤雪二顷。是岁,扶南等二十一国、马韩等十一国遣使来献。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三《世祖武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6—77页。
西晋惠帝永宁二年(公元302年)
晋惠帝永宁元年,自夏及秋,青、徐、幽、并四州旱。是年春,三王讨赵王伦,六旬之中,大小数十战,死者十余万人。十二月,郡国十二又旱。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三十一《五行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07页。
东晋元帝永昌二年(公元323年)
永昌二年十二月,幽、冀、并三州大雨。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二十九《五行志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75页。
晋元帝永昌二年十二月,幽、冀、并三州大雪。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三十三《五行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63页。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
晋明帝太宁元年十二月,幽、冀、并州大雪。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三十三《五行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63页。
北魏太武帝太延三年(公元437年)
(太延)三年二月行幸幽州,存恤孤老,问民疾苦,还幸上谷,遂至代,所过复田租之半。
(宋)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卷一一二《帝王部下 巡幸》,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1224页。
太延三年二月,行幸幽州,还幸上谷,遂至代。所过复田租之半。
(宋)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卷四九〇《邦计部 蠲复第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5554页。
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公元476年)
承明元年九月,幽州民齐渊家杜树结实既成,一朝尽落,花叶复生,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