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科学传播指南

芝加哥科学传播指南
作者: (美)斯科特 L·蒙哥马利著; 杨文源,赵博译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7.50
折扣购买: 芝加哥科学传播指南
ISBN: 97870306868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部分 科学语言和修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章 传播科学
  一个人若是讲了真话,那是他肯定自己迟早会被发现。——奥斯卡 王尔德(Oscar Wilde)
  一、引言
  科学家既是作家,又是演说家。如果我们从事生物、物理或地理等科学方面的职业,会对这一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作为可共享的知识,科学与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密不可分。做科研与传播科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也没有隔阂;传播科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在做科研。如果只做科研而不传播科学,就好比把科研数据扔在森林里,没有人会听到,也没有人会看到。那些未能形诸笔墨、见诸出版的研究,要么还没有发表,要么还处于设想阶段,要么根本不存在。出版物和学术报告,事实上是在彰显科学工作的现实存在,这也是一种可共享的存在。
  以上这些基本事实,指明了科研工作的起点。科学家是专注于学习和研究的学者,也关注不易获得的学术头衔。传播科学是科学家的本职工作,决定着科学研究的存在以及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地位。所以,科学家必须履行传播科学的义务,接受写作的需求和责任。除了履行传播科学的职责外,科研工作本身也需要科研工作者能够与同行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
  所有致力于科研工作的人都避不开传播和交流科研成果的需求。可以肯定地说,良好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决定着人们对所做工作的重要性与可靠性的理解。在科研领域的声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能力。因此,提升表达交流能力不是为了取悦英语老师,而是专业领域的现实需求,有助于专业发展。良好的沟通交流是为了自身发展得更好。换句话说,清晰准确的书面和口头表达是专业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上述观点可能与你的个人经历和听别人故事的感受不太一样,不过没有关系。创造和分享知识不仅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种活动属于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层次的成就。但实际上,当你用电脑键盘打字,当你走上演讲台,当你站在教室里讲课时,你都是在参与这项人类最重要、最需要智力投入的事业。
  本书旨在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胜任科学传播者—作家这一角色。我要表达的是,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员,你该如何自在地表达和交流,甚至为自己能够进行这样的交流而感到自豪。这个过程没有煎熬,也没有什么金科玉律,只需要有耐心,有向他人学习的愿望,以及正确看待“作家”这个身份的态度。
  二、态度的重要性
  对于科学家来说,写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许多杰出的研究工作者写的文章能把刚教作文课的老师“炫”花了眼,而且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但实际上,写出好文章对任何人、任何学科(无论是量子力学还是艺术史)来说都不容易。写作是一项技能,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系列技能的集合。写作并不是模式化的机械活动,往往还需要情感的投入,并且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断磨炼。日语里有个非常好的谚语用来形容学艺的艰难,叫作“三年石上立”(Ishi no ue ni,san nen)。
  我不建议大家这么做(用一两年时间养成一个好习惯,太耗费时间了),但这里指出了大概方向。作为科学家,应该接受的写作方面的训练是什么样的呢?事实上,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是,撰写、评论和修改文章是人文学科基础训练的核心内容,但科学学科不是。此外,研读前人的优秀著作也是人文学科训练的重要内容,但科学教育则很少有这类训练。我们在基础物理课上,不会读艾萨克 牛顿(Isaac Newton)的文章;在植物学课上,不会读卡尔 林奈(Carl Linnaeus)的文章;在化学课上,不会读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的文章;在地理课上,不会读查尔斯 赖尔(Charles Lyell)的文章。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复杂,与近代科学史有很大关系。但科学家进行写作训练的成效却是显而易见的:科学家应当自己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要么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写作课程学习写作技能,要么在进入专业研究领域后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来提升写作能力。
  如果正式、规范的交流对于科学家和工程学家来说是一种压力,那么,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改变这种情况呢?研究者对撰写科研文章和科学语言的理解非常重要。要想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你至少应当能够驾驭你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作为作者,你起码要意识到,你正在使用文字和形象的描述来展示研究工作。同时意味着,你应当知道你正在通过特定的方式和逻辑架构讲故事,说服特定的听众。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科学工作者经常感到语言是一种障碍,需要耗费很大工夫应对语言问题。学术发表有固定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发表者能说什么和不能说什么。事实上,科研写作的总体风格是平实的,十分依赖专业术语,学术期刊编辑不会喜欢那些敬神般的华丽辞藻、激情抒发和肆意鼓吹。这些不足以把科研成果说清楚。科学,听上去也许是平淡无奇的,但骨子里充满了人情味和个性化。“平静”是学术演讲向人昭示的“声音”,有待通过种种选择使之焕发新生,而其中的一些选择又是灵活多变的。如果足够细心,就能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将个人的口头表达用于科学交流。创新性和独特性是写科研文章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详见第四章)。
  另外,相较于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者,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在学术交流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一些使科研用语显得平实且规范的东西对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是有益的。实际上,大量使用专业术语意味着科学工作者的论文或演讲的许多成分是预先设定好的。很多时候,在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