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现实](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827/02/20240827021208723.jpg)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1.35
折扣购买: 互联现实
ISBN: 9787500178163
莱斯利·香农,诺基亚的趋势与创新探索主管,她负责识别和分析电信行业的技术颠覆和机遇,包括由5G网络驱动的机器人、无人机、可视分析、云游戏,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元宇宙的基础)等技术的发展,是元宇宙研究与探索领域的资深专家。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五次获得美国人尽皆知的电视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的冠军,有着优秀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素养。
文摘 1——第一章 初识元宇宙 节选 1995 年 11 月,比尔·盖茨(Bill Gates)做客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的深夜秀。1 那还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卫·莱特曼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以下是他们的一段简短对话: 莱特曼: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盖茨:互联网是一个人们可以发布信息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 拥有自己的主页。各家公司会在互联网上发布最新讯息,你可以给 人们发送电子邮件。 莱特曼:我听说你可以在互联网上看棒球比赛直播。我想知道, 是类似“广播”那样的吗? 盖茨:互联网和广播不一样。只要你愿意,可以随时观看比赛。 莱特曼:类似“录音机”那样的? 谈话就这样进行着。不管比尔·盖茨向大卫·莱特曼介绍任何互联网能为他做的事情——获取赛车运动的最新动态、和雪茄爱好者交流、与兴趣相投的人互动——莱特曼总能指出一些他生活中已存在的替代物,在他眼里,这些东西足够让他获取到同样的信息。他订阅雪茄杂志,也订阅能提供最新赛事信息的奎克州快线(Quaker State Speedline)的电话服务。的确,这么看来互联网对他能有什么用处呢? 对于互联网能带给他的新体验,盖茨当时没能说服他,也没能说服观众。 这就是新平台或新媒体形式刚出现时的一个常见问题:开始的时候你很难看出他们会如何改变你的生活,直到某个突然的瞬间。2010 年,我家买了第一代平板电脑。我们买的时候并没想清楚一台平板电脑除了能玩“割绳子”“愤怒的小鸟”游戏还有什么用处。然而,当我们从宜家买了一张餐桌,却发现包装盒里没有安装说明的时候,才对平板电脑的作用恍然大悟。没有说明书怎么办呢?我们很快发现餐桌的说明书能在网上搜索到,但我家电脑在房间另一 侧的屋子里,而且房间太小,根本没有空间组装餐桌。我和丈夫正准备认命,在餐厅和书房之间来回折返,照着图纸一步步安装。这时——叮!灵感来了!我们可以用平板电脑直接在餐厅里边看说明边安装!那一刻,便携式大屏幕电脑的强大功能得到充分体现,我再也不去怀疑平板电脑的实用性了! 这正好对应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名言:“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来设计产品真的很难。很多时候,在你展示之前,人们压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2 我想不出平板电脑有什么用,直到自己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便携的、可读的大屏幕的时候,发现手中的平板电脑就能完美解决问题,那时我感到无比轻松。我们不确定大卫·莱特曼如今在互联网上做什么,但他可能不再订阅纸质的雪茄杂志,也不会再拨打奎克州快线了。 如今我们面对元宇宙时,也是这种情况。元宇宙在 21 世纪 20年代初的发展状况就相当于互联网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发展:很多人都在谈论它,有些人已经在构建它,但没人能真正定义它是什么,或者指出它能为我们做什么,甚至搞不清楚一旦它出现了,是否会与任何人或事产生关联。同样的道理,人们现在很容易给各种东西都贴上一个概念模糊的“元宇宙”标签,却对元宇宙的概念忽视不谈。 我记得 1995 年的时候,我还总把互联网归类为“有难度”的事物,直到我发现它可以帮我在亚马逊上买到几乎所有的书,还能快递到家,我才终于对互联网产生了兴趣。元宇宙也是一样的情况。大多数人都不会对它的出现感到兴奋,直到他们亲自发现它的用处。 面向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元宇宙 那么,元宇宙对人们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先来看看“元宇宙”的一般概念。我最初对这个概念产生兴趣是因为两本书:《雪崩》(Snow Crash)和《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在书中,元宇宙(在书中被称为“绿洲”)是一个数字世界,人类可以借助某种硬件进入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可以与其他人和事物以某种形式互动,而这些互动可能(也许不能)对现实世界产生关联和意义。元宇宙让人身临其境,带来无限可能。你的身份可以是你选择的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变成一根巨型香蕉,在数字火星上的迪斯科舞厅跳上一整夜。真是太酷了! 这是元宇宙的一般性概念。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换个角度再看看它。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才慢慢摸索进互联网领域。1996 年,我进入了炙手可热的移动电话新领域,从那时起一个问题就一直萦绕着我:“新技术到底能不能真正流行起来?”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几十年后,经验告诉我,新技术只有在不花费太多成本就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成功。我们花些时间,用几个例子来理解这句话,然后再用这个思路去解读元宇宙。 能解决问题的新技术才能取得成功 我认为 3D 电视是解释这个说法的典型代表。看到“更拟真”的电视节目可能会很有趣,但是如果家里的电视只能显示 2D 图像,这能称得上是一个问题吗?特别是制作 3D 电视内容的造价相当高昂,而且在开始阶段可兼容的内容还很有限。全球市场(至少目前)给出的一致答案是否定的,在家里只能观看 2D 电视并不算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3D 电视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能解决问题。 然而,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大众市场希望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要看的电视节目仅播出一次,如果你没能及时观看,那就看不到了。由此,录像机应运而生——且不考虑格式的问题,你会购买哪款呢?较上乘的 Betamax,还是较亲民的 VHS ?众所周知,最终 VHS 的胜出得益于格式配置而不是因为价格比 Betamax 低。VHS 成功背后的更重要原因是,该公司从一开始就提供两小时时长的录像带,而 Betamax 的第一批录像带仅能支撑一小时。当时的 电视观众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他们想从电视直播中录制一小时的节目,他们还想要录制电影——通常需要录制两小时。VHS 在 VCR格式大战中最终获胜,不是因为它的价格更便宜,而是因为它提供了更好的问题解决办法。 书摘2——来自序言 当下还没有人能把元宇宙(metaverse)到底是什么弄清楚。不过这也合理——元宇宙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宽泛,毕竟它的定义源于文学灵感,而非某种技术层面的含义。元宇宙与互联网、3D 数字世界、化身(avatar)、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后文简称 NFT)、购物和游戏都能扯上关系,不是吗? 好吧,的确如此。事实证明,正因为元宇宙缺乏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定义,所以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人有了定义它的机会。这也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蜂拥而至的原因。放眼全世界,技术、时尚、Web3、制造业、教育、电信以及许多其他行业的公司,再加上众多新的创业公司,都忙着在元宇宙的星球上插上自己的旗帜。 众多公司都在试图搭上元宇宙概念的列车,着实令人惊讶。这也恰恰表明以下两点:(1)人们普遍感到这里有真正值得参与进来的东西;(2)那些被近几年掀起颠覆性浪潮的移动技术、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抛弃的人,这次决心紧紧跟上。 美国社交软件巨头脸书(Facebook)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元宇宙概念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脸书公司在最初收购了 VR 头戴式设备制造商——Oculus。因为已经错过了引领移动硬件领域的机会,脸书公司发现自己在业务上一再受到苹果公司(Apple)和谷歌公司(Google)的摆布。2014年,当扎克伯格在寻找“下一件大事”时,他试戴了 Oculus Rift 头戴式显示器,瞬间被这种体验震撼了。Oculus 团队的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将他的宏伟愿景描述为“一个不需要显示器的未来世界……因为我们有眼镜。人人都有虚拟显示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过不了多久……曾经的电脑机箱、游戏手柄、壁挂式电视机几乎都将成为落伍的物件”。 扎克伯格同样能够想象这样的世界,因此决定让脸书公司去创造下一个范式,避免再次被潮流拒之门外。一半是因怀着敢于创造新世界的冒险精神,一半是因为承受着错失恐惧症(FOMO)带来的焦虑——在我看来,对于很多对元宇宙有兴趣并参与其中的公司而言,这是相当普遍的驱动因素。 我对这种复合因素再熟悉不过,因为这也是我在诺基亚公司(Nokia)担任趋势与创新探索主管(head of trend and innovation scouting)的动机之一。我于 2000 年加入该公司,自 2016 年开始担任位于硅谷的趋势探索职务。我的工作就是去发掘在诺基亚公司的电信领域之外的创新机会。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增强现实(后文简称 AR)眼镜、触觉手套、自然语言界面、各种视觉分析、虚拟现实(后文简称 VR)、无人机、机器人……几乎包括所有具备连接组件的新事物,几乎可以说是全部事物。我在为诺基亚公司及其运营商和企业客户寻找新的收益机会,同时也在探寻一个能体现这些创新对未来的网络提出哪些要求的广阔视角,以便让我们和我们的客户都能确保建立满足这些创新所需性能的网络。要鼓起勇气大胆抓住并定义全新的机会,以及害怕错过“下一件大事”,这两个话题普遍出现在我与世界各地公司的对话当中。 在我的研究中,VR 和 AR 的话题不断出现。我是一个技术狂热者,使用过包括这两者在内的各种技术,经年累月的尝试让我对每个领域的优势和短板形成了明确的看法。(本书中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我个人,不代表我所供职的单位,包括诺基亚公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对各种技术都有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而也是这些技术元素共同构成了元宇宙。 作为一名身在硅谷的技术趋势探索者,我探寻的是未来学家所谓的“信号”,即当下存在的、能够为我们所有人在未来开辟出新道路的进步力量,这种进步力量可能存在于技术层面或社会层面,也可能二者皆有。在本书中,我将与你分享我所看到的围绕元宇宙主题的最重要的信号,这样你就会对目前已经实现的事物有更广泛的了解。就像互联网也只有一个一样,元宇宙也只有一个。但元宇宙有众多子类别,能够为不同的受众解决不同的问题,我们将对这些子类别开展广泛的研究。 从这里开始,我将着眼于我们所知道的即将到来的技术发展,无论是在我扎根的电信行业,还是其他领域。这些“元宇宙游戏规则变革者”将促成下一代的元宇宙体验,为了让你在新发展一经宣布的当下就认识到其重要性,我将披露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在未来,元宇宙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实现,读过本书后,相信你能够对其发展速度有自己的判断。 最后,我将与你分享我对这一切走向的看法,以及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元宇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的结论将基于我一直在追踪的“信号”,以及我们可以看到的新技术发展的证据,当然还有一部分我的个人经验、意见和希冀。如果你能从你自己的经验、意见和希冀中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也很棒!通往未来的道路绝不止一条,但我们越是思考它可能是什么样以及我们希望它是什么样,我们就越有机会去主动创造一个我们都热爱的未来。 本书的书名是《互联现实》,因为这是我所认为的元宇宙最重要的方面:它能将我们的物理现实与另一个实体联系起来,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地方还是信息。但这个定义还需要更多的解释才能完全说得通。 现在,我想告诉你,我认为元宇宙及其将我们的现实互联的方法就是“下一件大事”。元宇宙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我们都将成为数字购物中心的化身,在某个数字星球上拥有数字家园,而是因为人类和计算机之间的互动方式即将发生重大的范式转变,而元宇宙正是这一转变的核心。 你感到激动人心吗?你说得对。这场转变会令你害怕吗?可能也会。这一切是不可避免的吗?或许是的。机会、威胁、颠覆、老企业倒下、新企业崛起?以上都有。 所以请系好安全带,随我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世界即将如何变革。 * 《互联现实》是一本集科学性、前瞻性、应用性于一体的富有人本精神的科技类佳作。 * 作者从最初人们对互联网的困惑谈起,文笔轻松幽默,巧妙地将本书的核心观点表达出来——互联现实是科技界的“下一件大事”,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 * 本书回答了以下重要问题: 什么是互联现实?互联现实相关技术能应用在哪些领域?在互联现实的世界里,我们面临哪些挑战?人类已经做过哪些勇敢的尝试?取得了哪些成就?互联现实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 作为毕业于耶鲁大学、长期关注前沿科技的著名未来学家,莱斯利·香农在本书中深度剖析互联现实相关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与计算机互动的关系,它们将我们与其他人、地点、信息、服务和体验联接起来,以获得娱乐、知识、自我提升和友谊陪伴。同时,作者从互联现实技术应用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便利、更和谐、更富有幸福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