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彩图注音版)

中国寓言故事(彩图注音版)
作者: 曾琴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
原售价: 15.80
折扣价: 7.20
折扣购买: 中国寓言故事(彩图注音版)
ISBN: 9787531874287

作者简介

曾琴,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五年,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写作,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王娟: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从教4年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法律知识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指导学生作品多次在省市电脑制作大赛上获奖。

内容简介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有一个儿子,智商很低,但他也想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一名相马专家。于是,他每天都捧着《相马经》研究来研究去,也很想四处去找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于是,他决定带着书,到各地去找千里马,试试自己的眼力。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找呀,找呀,一连找了大半个月,结果一无所获。他有些泄气了,没精打采地在路上走着,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只癞蛤蟆。这只癞蛤蟆有高高隆起的额角,大而有神的眼睛…… “啊!这不就是父亲书里写的千里马吗?”他兴奋极了,捧起这只癞蛤蟆,急忙往家跑。一进家门,他就大声喊道:“父亲,你看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只是它的蹄子有点小,可能无法背太重的东西!”伯乐看着儿子捧着一只癞蛤蟆兴高采烈的样子,不由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有点笨,有点傻,并没有责骂他的意思,只是笑着对他说:“你找来的这匹马太爱跳啦,我看你是没办法骑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死守教条、生搬硬套,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填一填。 “按图索骥”中“骥”的意思是     ,请你试着写出几个和“按图索骥” 含义一样的词语: 。 你知道左边这些词汇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请连一连。 千里马        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铁公鸡        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变色龙        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笑面虎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替罪羊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孺子牛        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衣”与“裳” 在古代,“衣”和“裳”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衣”指的是上衣,相传是黄帝时一位叫胡曹的女子发明的;而“裳”则是指下裙,相传是胡曹的丈夫伯余发明的。现在,人们用“衣裳”来笼统地指称衣服。 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是个急性子的人。他有一片土地,在上面种了些禾苗,禾苗刚刚长出,又嫩又绿,长势很好。他非常喜欢,于是每天跑去看自己种的禾苗,发现它们根本没有什么变化。他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禾苗成熟时的样子,嫌它们长得太慢了。 有一天,他终于坐不住了,跑到田里,看到稚嫩的禾苗还是老样子,灵机一动,心想:它们自己长得慢,我可以帮助它们长高一点。于是,他挽起袖口和裤腿,走入田中把小苗一棵一棵往上拔高了一点。从早到晚,他忙了整整一天,弄得浑身都是泥巴。他看着小苗被自己拔后长高了不少,心里特别高兴,回到家中,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妻子知道后,又惊又气,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结果发现禾苗的根都露在土地的外面,已经全部枯死在田里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人不能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按自己的意愿让庄稼赶快生长,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人是不能强行改变这些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不要强求速成,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杯弓蛇影。 国学,是指体现我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的思想体系,也是指承载这个思想体系的一系列儒家经典。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与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国学经典的广为流传密不可分。这些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永恒的价值。国学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这些国学经典读物既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伦理等,又非常切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可诵可读,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许多教育专家根据儿童教育的生理特点,大力推荐中小学生学习国学蒙学经典,他们认为*好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蒙学教育,并且推荐采用《三字经》等传统蒙学经典作为启蒙教材。为此,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为了方便小读者阅读,本套丛书标注汉语拼音,并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配精美插图。另外,我们还精心设置了能够帮助小读者理解原文的“阅读拓展”,其内容举一反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设问题引发思考,多角度谈感悟,引导小读者在生活中践行本课的国学精神,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