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我的鼓浪屿往事之三/同文书库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黄三元:我的艺术人生 口述人:黄三元(国际钢琴调律师) 采访人:欧阳鹭英 采访时间:2018年8月16日 采访地点:五缘湾鼓浪屿钢琴艺术馆 我出生于1955年12月,父亲是旧社会官员,母亲则是 泰国华侨。 因家庭原因,我从懂事起就谨小慎微做人,生怕再给 家里添麻烦。 我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养 家糊口的重担,她会裁缝手艺。我从小看着母亲缝纫衣服 ,母亲做到深更半夜,我也陪到深更半夜。好像我一生中 对睡眠的需求很少,母亲一辈子总是在提醒我:睡觉,吃 饭,小便。因为我常熬夜,也常常专注于手上的活,忘了 吃也忘了尿。 家里的姐妹都对我很好,尤其是我二姐。我一直将二 姐当作母亲,如今她依然很疼爱我的孩子。 记得当年她下乡到了福建明溪,一天工分满打满算也 就六毛钱,不知她攒了多久才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送给我 ,那块手表当时市场价是一百多块钱。可以说,那价值等 同于现在的一辆奔驰汽车。 困难时期,我家里每人一天的粮食限量是一两米,往 往是一杯米煮成一锅稀饭,每人盛一碗饭后,母亲只能喝 米汤。后来我对长寿的母亲说:“妈妈,您的长寿应该是 当年喝米汤喝出来的,吃得好的人一般都死得快!” 当然,我这是在说调侃的话,要不是家庭困难连饭都 不够吃,谁愿意挨饿呀?人家都称呼我母亲“阿娘”,因 为她曾经是官太太,吃苦受累都是被逼出来的,母亲当“ 阿娘”的时间很短。 艰苦的童年 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缝纫衣服,妈妈做到深更半夜,我 也陪到深更半夜。刚开始母亲会打我,别的孩子一打就怕 ,可是竹苗子抽到我身上却没有见效,母亲开始心疼,转 为好言劝我:“乖孩子,你先到被窝里躺着,等被窝暖和 后,妈妈就过来睡。” 我躺进被窝里,依然没有睡意,睁着眼睛听妈妈踩缝 纫机“恰恰恰,嘎达嘎达”的声音,我能听出这节奏的均 衡性和美妙性。母亲换上粗细不同型号的针踩出的节奏也 不一样,我光听声音就能判断出妈妈正在踩直线还是踩转 弯边角,布料的厚度不同声音也不同。 平常学校放学,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急着去玩扑克牌 或者去做游戏,我总是赶着快点回家给妈妈当帮手。妈妈 领来许多加工活,我会帮着做简单的缝纫拼接,这样练就 了我车衣服的基本功。所以我也会裁剪,会缝补。家里那 些零碎布头和下脚料都被我拼接成被单、床单。人家的衬 衫领子破了,我就将领子割开,把背面的领面翻过来用糨 糊裱好,再用熨斗固定后缝上,领子又焕然一新。后来我 的三姐继承母亲的缝纫技术,她聪明灵巧,又会创新,做 的服装比母亲更新颖,更受顾客欢迎。我有一个舅妈在泰 国当服装设计师,她在日本学习的制衣技术,当她回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