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等待花开

幸福路/等待花开
作者: 王巨成|责编:高静//周云//阮征
出版社: 安徽少儿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幸福路/等待花开
ISBN: 9787570711277

作者简介

王巨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穿过忧伤的花季》《震动》《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笑容在阳光里》《就这样长大》等八十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跨世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内容简介

突然而来的电话 距离天亮还早。深蓝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无数的星星,它们缱绻地闪闪烁烁,都是那么明亮,像是无数的眼睛。 星空下,镇子的主干道像一个横躺着的巨大的“S”,似乎比白天宽阔了许多,看不见一个人影,也看不见一辆车子,只有清冽的风悄然无声地走过。簇拥着“S”的那一棵棵道旁树、那一栋栋建筑,以及环抱着小镇的那一座座山,安安静静地立在夜色里。路灯下,街道两侧的民居、商铺的门前飘扬着一面面五星红旗,那是国庆节期间悬挂上去的,几乎每一家都有。还有一只只红灯笼,有的悬挂在门楣上,有的悬挂在树上,那是春节前挂上去的。 有了五星红旗,有了红灯笼,以及那些红艳艳的对联,夜里的镇子不但不寂寞,反而有一种欢腾热烈的气氛。 这时,一辆小汽车出现在镇子上,两束雪亮的灯光像两只金色的巨手,牵引着小汽车在街道上滑行。 出了镇子,小汽车的速度快起来。同时,车里飞出一个欢快的少女的声音:“我们去巴厘岛啦!” 那是陈琪欣。 除了陈琪欣,车里还有她的爸爸妈妈。 驾车的是爸爸。爸爸对母女俩说:“时间还早呢,你们眯一会儿。” 爸爸的话音刚落下,妈妈就打了一个拖泥带水的哈欠,然后把后背靠到座椅上,闭上眼睛。爸爸开了音乐,音量很低,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爱狄丽娜》。 终于成行了!陈琪欣兴奋得毫无睡意,她掏出手机,对着车窗外急速后移的树和黛色的山峦猛拍一气,然后发到微信朋友圈里。陈琪欣清楚,这时候不可能有人看她的朋友圈,但是这一点也没有影响陈琪欣发朋友圈的热情,她必须告诉她的同学,她正在去巴厘岛的路上,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在春节期间去巴厘岛游玩。 谁知,发出去不一会儿,竟然还有人给她点赞了,还附上了一句话:“这么早呀!” 是同班男生童卫东。 陈琪欣马上回了一句:“天哪,你还没有睡呀?总不至于还在做作业吧?” 童卫东那边回答:“睡了,这不是被微信的声音吵醒了吗?” “哈哈,微信的声音还能吵醒你?” “是呀,我也感到奇怪。祝你一路顺风!” “那是必须的!” “多发一些巴厘岛的照片给我们欣赏欣赏呀!” “那还用说!不过,我对你这时候没睡觉还是感到奇怪,你如此刻苦要让我们怎么活呀?” 童卫东发来一张照片,那是书的一页,上面是一首诗: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 “哈哈,什么时候又喜欢诗了?” “实话实说,此刻我在读一本小说,叫《青春万岁》。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有机会你也读一读。这首诗是这部小说的序诗,用它给你送行,希望你喜欢。”这句话算是解释他为什么起这么早。 “天哪,这个时间还在读小说!不会想做少年作家吧?”陈琪欣知道童卫东爱读书,天文地理、时政军事、文学什么都读,但她第一次知道他为了读小说竟然可以这么晚都不睡。 “能把作文写好就不错了,哪敢想做少年作家?” …… 爸爸透过后视镜看见陈琪欣的手指头在手机屏幕上飞舞,嘀咕了一句:“这时候还有同学没睡觉?” 陈琪欣头也没抬,回了一句:“你不也没睡觉?”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问:“你在跟谁发微信呀?” “请集中注意力驾车!” 爸爸耸了一下肩,他对女儿的做派感到无奈。 小汽车把镇子的灯火远远地丢到身后,然后进入去县城的公路。星空下的公路像一条蜿蜒起伏的灰色带子,而小汽车则像一只发光的甲壳虫。 陈琪欣收好手机,打了一个哈欠,然后她挨着妈妈,像小猫咪一样蜷缩着,闭上眼睛。颠簸的小汽车把陈琪欣的瞌睡虫颠了出来,不一会儿她便进入了梦乡。 陈琪欣即将为她发的朋友圈而后悔。 这一天凌晨三点,这一家三个人就起了床。 起这么早,他们需要赶时间。他们先要赶到县城,再乘火车到市里,最后赶到机场。如果一切顺利,他们三个人将在中午十二点多乘坐国际航班,最终的目的地是巴厘岛。 这一次的行程最初是陈琪欣倡议的,在去年陈琪欣十五岁生日那天。那天吃过晚饭,陈琪欣说得很直接,九月份她就是一名初三学生了,在她投入紧张的毕业班学习生活之前,希望能在暑假到国外玩一次,哪怕是蜻蜓点水般地玩一次都行,而她则会用好的学习成绩作为回报。陈琪欣提了她的设想——去巴厘岛。去巴厘岛既经济又实惠,权当是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那时爸爸妈妈都吃惊地看着陈琪欣,他们的神情已经明确地告诉陈琪欣:你真是敢想呀! 爸爸妈妈去的多是北京、上海、安徽等地方,其中北京、上海是单位组织去的;去安徽则是走亲戚,安徽是外婆的老家。他们动过去国外走一走、看一看的念头,但那仅仅是念头而已。不是经济原因,而是和他们的工作有关。妈妈是镇中学的教导主任,兼任一个毕业班的数学老师;爸爸是镇卫生院的副院长,呼吸科的医生,两个人都是忙人。 “我知道你们很忙,但是,你们再忙也要学会享受生活呀,你们总不能把自己这一生圈在巴掌大的小镇上吧?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也不想死读书啊。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在毕业班我绝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爸爸妈妈相互看了一眼,眼神里传达着一种东西。陈琪欣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爱听的,只是陈琪欣的“要价”太高了。如果不是巴厘岛,而是国内的某一个景点,他们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陈琪欣有着出色的学习成绩,她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跟父母做“交易”,并且每次时机还掌握得非常好,最终她都达到了目的。 比如她的手机。 陈琪欣的手机是小学五年级时买的。买手机那一年的春节,陈琪欣从她的压岁钱里拿出一千块钱给妈妈。据她自己说这笔钱占了她零用钱的一半,她不需要那么多钱。按照妈妈的推算,陈琪欣身上的零用钱绝不止两千。但是,在接过陈琪欣的一千块钱时,妈妈还是十分高兴的,觉得陈琪欣是一个会过日子的孩子。哪想到,当妈妈把钱收起来的时候,陈琪欣说了她的要求:她想买一部手机。 原来这一千块钱不是白给妈妈的。 不等妈妈说什么,陈琪欣就列举了好几条买手机的理由:班级好多同学都有手机了,可她没有,好像她家穷得连一部手机也买不起似的。买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有时候会在微信里布置作业。有些同学喜欢在手机里查找学习资料,有些同学喜欢在手机里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习题……总之,没有手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学习。 这些理由,在作为中学老师的妈妈这里根本就不能算是理由。妈妈虽然也曾在微信群里布置过作业,不过,那是在家长群里,也只是一些笼统的要求,多是希望家长在家里能起到督促的作用。 妈妈一向不赞成学生有手机。不管怎么说,手机会夺走人的许多时间,而那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 但是,妈妈非常清楚,陈琪欣能把一千块钱给她,说明她对手机的渴望是强烈的。 “能不能等你上了中学再买?”妈妈跟陈琪欣协商。 “你是怕手机影响我学习吧?一个学生要是被手机影响了学习,那他根本就不可能有多优秀!”陈琪欣自信地说。 最终,妈妈把一部崭新的手机交到陈琪欣的手上,买手机花了四千多块钱。表面上看,妈妈给陈琪欣买手机是因为陈琪欣非常自信,并且她自己也拿出了一千块钱,但更主要的是妈妈不想因为手机而“严重影响”陈琪欣的学习。有时候看见陈琪欣放着作业不做,埋头玩手机,妈妈会忍不住提醒她:“你看看你,当初是怎么说的!”一般情况下,陈琪欣会收了手机,不过她的嘴巴从来不会饶人:“得了,就是玉皇大帝说的每一句话也不是金科玉律。再说了,手机是我用自己的钱买的,偶尔娱乐一下还不行吗?” 毫无疑问,去巴厘岛不是四千多块钱的事,更不是“偶尔娱乐一下”。 作为一个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不利用暑假在家好好做作业,居然想着去巴厘岛。成绩再好,也不能成为浪费宝贵时间的理由呀。况且,也不可能让陈琪欣一个人去,还要搭上他们两个大人的时间。 “一定要去巴厘岛吗?”爸爸说,“长这么大,我和你妈还没有出过国呢。” “所以呀,你们更应该去巴厘岛!” 爸爸看了看妈妈,说:“琪欣,我觉得九寨沟就不错。” 这表明爸爸已经答应带陈琪欣出去玩一次,但是限于国内。 陈琪欣嘴巴一撇,说:“九寨沟好是好,但是跟巴厘岛的风景不一样,我想去看看巴厘岛的风景。” 陈琪欣的口吻就好像她已经去过九寨沟。事实上,她对九寨沟知之甚少,几乎只局限于“听说”。 “琪欣,要是不去巴厘岛,你是不是就不肯用功读书了?”爸爸半是开玩笑地说。 爸爸用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他对陈琪欣提出这个“交易”的不满。在他们像陈琪欣这么大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仗着自己的好成绩跟父母“谈条件”,而且他们在成人之后的好长时间里,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州里。陈琪欣有些过分了。 陈琪欣认真地说:“去了巴厘岛,我学习的劲头会更足!” 妈妈看不下去了,板着脸说:“陈琪欣,你已经很幸福了!” “哈哈,我幸福?我的同学有人去过济州岛,有人去过富士山,有人去过浪漫之都巴黎,可我到现在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昆明。昆明呀,我都不好意思跟同学说!” 在这种情况下,爸爸是不可能由着事情朝失控的方向发展的,更不想在陈琪欣生日这天为这么一件事闹不愉快。 “琪欣也只是提了她的一个建议而已,跟幸福不幸福也没有多大关系。我们不是在商量吗?”爸爸对妈妈说,然后又转过脸对琪欣说,“琪欣,不是爸爸批评你,把什么事情都跟学习扯上关系,这很不好。读书不是为爸妈读的,是为你自己读的……去巴厘岛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这件事我们需要论证一下可行性,那毕竟是出国。” 陈琪欣马上嘻嘻一笑,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我不就是跟你们开个玩笑嘛!我知道,有你们这么好的爸爸妈妈,我能不幸福吗?你们放心,真不去巴厘岛,我肯定也会继续刻苦学习的!” 最后一句话爸爸妈妈都听出了“威胁”的意味。 是有过这样的先例的,就是那一次去昆明。本来没有打算带上陈琪欣,理由也简单,陈琪欣刚成为中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要比小学重一些。爸爸妈妈都说了,她以后有的是机会出去玩,也不用在乎非得这次去昆明。但是,陈琪欣一定要去。她并没有对爸爸妈妈明确说她一定要去,也没有使小性子、闹脾气,她只是在一次单元测验时考了六十几分。对这一分数,陈琪欣轻描淡写地解释说是因为她心情不好。 要是在中考、高考时,陈琪欣再来一次“心情不好”,那可就要命了。 为了让陈琪欣的心情回归正常,爸爸妈妈在最后时刻决定带上陈琪欣。 爸爸妈妈在意陈琪欣的学习成绩。 当年,爸爸妈妈那一届初中毕业生里面一共有五个人考入县中读高中,后来这五位同学全都考上了大学,成为镇中学的一段传奇,直到现在还经常被学校拿来激励一茬一茬的学子。 要知道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的高考升学率要比现在低得多,真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爸爸妈妈看来,即使从遗传学的角度,陈琪欣也没有理由不取得好成绩,更没有理由不走进高等学府读书;她理所当然地要比他们强,学习要比他们强,前途要比他们强,因为她赶上了比他们更好的时代。 陈琪欣没有让他们失望,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始终很优秀,只是陈琪欣的身上有一种东西真不是他们所喜欢的。他们说不清楚那是什么,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陈琪欣拿学习成绩跟他们“做交易”只是其中之一。 对于到底去不去巴厘岛,爸爸妈妈私下里真的商量了可行性。结果是,爸爸也好,妈妈也好,他们都动心了。爸爸的同事,妈妈的同事,都有人出国旅游过了。他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工作有工作的乐趣,旅游也有旅游的乐趣,而且他们是有这个经济条件的。 那段时间,陈琪欣把从网上查到的关于巴厘岛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等不断地拿给爸爸妈妈看。她的核心意思非常明确:巴厘岛太值得去了! 还能怎么样呢?最终,爸爸妈妈在家里宣布:暑假一家人都去巴厘岛,到时候要带上奶奶,还要带上外婆。奶奶和外婆都是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辛辛苦苦忙了一辈子,该享享儿女的福了。 奶奶和外婆一听说要去国外,吓了一跳:她们怎么能去国外呢?而且没有具体的什么事情,就是为了去玩。这是她们想也不敢想的事。与其跑到国外玩,还不如在家侍弄那些庄稼,侍弄那些家禽,做做家务活也不错。再说,八十多岁的人了,她们的腿脚也不支持她们去国外玩呀,在家待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跑到国外受罪呢? 这样,五个人只得压缩成三个人。 哪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出发前夕,陈琪欣患了阑尾炎。然后,去巴厘岛的计划就推迟到了国庆节。 谁知,国庆节爸爸要去市里参加培训。对爸爸来说,那可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能不去。 于是,去巴厘岛的计划又推到了春节。 这会儿,妈妈和陈琪欣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中都睡得踏踏实实的。车窗外的天空已经变得蓝莹莹的,星星都消失了,在太阳升起的地方鱼肚白正渐渐被橘红色取代,遥远的雪山露出了它们圣洁的容颜。路上的各种车子多了起来。 他们很快就要到县城了。 车里冷不丁响起了一串声音,那是山涧溪流的声音,清脆、悦耳,同时还夹杂着小鸟欢快的叫声。 是爸爸的手机发出的。 突然而来的声音,把妈妈和陈琪欣惊醒了,她们睁开眼睛,睡眼蒙眬地看了看窗外。陈琪欣问:“我们到哪儿啦?是不是要到县城了?” “快到县城了。”妈妈说。 爸爸接通电话,说道:“沈院长早呀!” 原来是镇卫生院的沈院长打来的。 母女俩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都默不作声地看着爸爸。 沈院长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她们的耳朵里:“刚刚接到镇政府的紧急通知,今天卫生院的所有医护人员取消一切假期,必须在九点之前返岗,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八点半之前赶到卫生院参加卫生院的会议。” 沈院长的口吻不容置疑。 沈院长是知道爸爸要在今天去巴厘岛的,但是他一句话也没有提,就好像爸爸此刻在家里等着他的电话一样。 爸爸自然也没有提。他知道,要不是遇到紧急情况,沈院长也不会这么早打电话给他的。爸爸停了车子,然后调转车头,往来时的路上赶。 爸爸没有解释,也无须解释,反正母女俩都听见了。 1.用三部曲的形式,以三代人的童年为背景,讲述发生在中国大地上,贯穿了百年变迁的中国故事; 2.作品以寻常生活中的人物表现、信仰力量,通过儿童视角讲述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少年的成长蜕变,塑造甘心奉献的共产党员群像,传递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弘扬鲜明的 时代精神,能够为当下少年儿童注入向光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