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爱学生(大教育书系)

“慧”爱学生(大教育书系)
作者: 桂贤娣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6.30
折扣购买: “慧”爱学生(大教育书系)
ISBN: 9787570203529

作者简介

桂贤娣,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2016年被评为中组部“万人计划”百名教学名师领军人物,2015年教师节湖北省委宣传部拍摄了以桂贤娣为原型的电影《班主任》。

内容简介

不“弹劾”的小捣蛋 其实,每个班都有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班的沈康写了这样一篇作文: 《我的同学何一》 沈康我的同学何一,眼睛做过手术,上眼帘有个疤。我背地里叫他“鸳鸯眼”。他在班上爱打架,是名副其实的班级霸王,谁都怕他。我们班还有个同学叫王玉龙,王玉龙的爷爷在我们学校当校医。王玉龙的个子比何一小。有一天,王玉龙带钱来学校,被何一看到了。放学的时候,何一就跟王玉龙说:“王玉龙,请我吃羊肉串吧,学校隔壁第一家羊肉串很好吃。”王玉龙脸马上变了:“对不起,何一,这个钱我是用来买书的,这回不能请你啊。”王玉龙很怕何一,说话像小媳妇一样。结果何一说:“你给我记着,你的爷爷我知道,是我们学校的校医,校医的办公室就在体育老师办公室隔壁,我马上去告诉他,你的孙子王玉龙,天天带很多钱到学校来,是个吃零食的高手。你信不信?”王玉龙被何一威胁,没法子了,放学后,只好在学校隔壁羊肉串店里请何一吃串。我看见何一的喉咙里,羊肉一股一股地往下咽,我想这个时候王玉龙杀他的心都有了。别怪我这么小就有杀人的歹心,你是不在现场,没看到当时的情景。何一一边吃,一边用手背抹着嘴角的油渍。吃饱了,他一边擦着胸前,一边抹肚子,说:“你这次招待得不错,有十天好日子过。” 你是不知道呀,这个何一,每次打了王玉龙,还要王玉龙喊他爷爷。何一打了王玉龙,我们就告诉桂老师,桂老师每次就把他教育一顿,他每次都点头哈腰说我一定改一定改,其实他并没有改。这一点恐怕特级教师桂老师都不知道。 我看了这篇文章,想到何一平时各种劣迹斑斑的行为,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还有这样的恶霸,竟然当面一套,背地一套,今天一定要好好收拾他。一下课,我就到教室门口说:“何一,你过来。” “桂老师,你找我?”小家伙蛮会来事。 看他这副样子,正准备劈头盖脸狠狠批评他,以解心头之恨,突然意识到办公室有很多老师看着呢。我想孩子有自尊有脸面,不能在这里解决。于是,我把何一带到了我的名师工作室。走了几步路,我也平静了下来。联想到每次批评教育他,时常牵扯出他的一堆恶劣行径,这时他信誓旦旦保证要改正,不过是要摆脱我的批评罢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儿童感到得不到成年人的尊重,而又不善于把自己在道德方面的优点表现出来,所以便想出各种方法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做一些坏事。想到这我有了主意。 “坐吧,乖乖。”我指指板凳,等他坐下,我说:“我找你来是因为有一篇作文写得蛮好,我想推荐给你看一下。” 何一笑嘻嘻地说:“桂老师,你对我怎么这么好,是想让我向他学习吗?” 我把那篇作文往他面前一放,“你看了就知道了。” 他看完后,拍起了桌子,大声说道:“好啊!他竟敢弹劾我!” “我语文教得不错嘛,这么小的学生就知道弹劾这个词,弹劾得对不对啊?!”我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他一句。 看到自己的把柄被同学白纸黑字写得如此具体,何一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走到我面前,哭丧着脸说:“桂老师,桂老师,我……我……我错了。桂老师,我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他一向认错态度端正,可一转身就好了伤疤忘了痛。不过我知道何一虽然淘气,喜欢欺负同学,但最好面子。 “桂老师,我,我有一个要求。”果不其然,何一主动提出来。 “什么要求,说。”我故作不知。 “桂老师,您千万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 我立马纠正他:“桂老师只能做到不要让第五个人知道。” “哪有这么多人知道咧?” “你数数,作者沈康,请客的王玉龙,吃羊肉串的你,还有我。”我掰着指头给他细算。 这时,何一开始号啕大哭:“哎呀,这么多人知道,丢死人了啊。” 我知道,到了这一步,教育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我看他哭得伤心,就把他揽到怀里,说:“何乖乖,桂老师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尊心强,桂老师答应你,我再不会让第五个人知道了,因为我相信你一定会改正的。”“谢谢桂老师。”何一连声说道。“你去上课吧,把眼泪鼻涕擦干净,其他同学看到你流眼泪,就知道你又挨批评了。” 第二天,何一写了一篇日记交给我: 我在桂老师名师工作室里不敢出来,桂老师把我揽在怀里我也不敢出来,可是我想,我要不出来,肯定有很多手指指着我的脊背说,小人,懦夫,龌龊,肮脏……大家说的怕被别人戳脊梁骨就是这个意思吧,哪知道,我亲爱的桂老师在我的耳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立刻心安了。她说:“乖乖,从前有一个人也做过这样的事,不过她不是现在的桂老师,她是原来的桂贤娣。”“啊!你?!”我惊讶极了,连桂老师也犯过错吗?桂老师看着我的眼睛点点头,我立马明白了:“只要改正就好了。”桂老师说:“对呀,你看,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都说桂老师好吗?”嗯!有错不怕,有错改正了就是好孩子了,我一定要做个好孩子! 为了让何一接受批评教育,我运用了心理学中的共情,本来我并没有做过此类错事,但为了教育孩子,我故意贬低自己。在何一心里,桂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的,如果他的老师也做过这样的错事,通过痛改前非,依然成为人人夸赞的老师,那他也会下定决心改正,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我的共情无疑让何一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信任,敢于在他的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何一改正错误树立了信心。 消失的“不及格” 有老师经常问我:“你是怎样在接班不长的时间里,把班上不及格的分数消灭完的?”其实,这个方法就是通过帮助王彪总结出来的,并且屡试不爽,成为我跟这些孩子的共同小秘密。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会先在班上摸摸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到争取对每个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有些孩子成绩不好,但不愿意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是学困生。我就干脆地跟孩子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爸妈,其他老师谁都不知道。就是‘鬼’知道,就是我们两个‘鬼’知道。”孩子听了就不好意思地笑了。 然后,我跟这些60分以下的孩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约好,单独辅导,我把这个孩子安排在我办公室的一角,把那个孩子带到食堂里的小饭桌边,还有的孩子安排在阅览室,他们互相之间一定是背靠背,绝不碰面。我悄悄对他们说,下个星期考试,桂老师出的题,你们尽最大的努力做啊。 “好呀。”孩子当然满口答应。 不过,长期以来的学习困难怎么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解决呢,这几个孩子,肯定又不及格。不及格怎么办,我就再一对一地给他们辅导。但我明确告诉他们,这样的机会只有两次。 我分别对这些孩子说:“全班同学的试卷我都改完了,就你的试卷没有改完,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把试卷给他一看,对的我都打了勾,错了的答案上面没有红笔的任何记号,不打叉也不扣分。 “乖乖,桂老师没改的题目你都做错了,你现在配合我做一件事,用你昨天考试用的那支笔在答案旁边打个小叉,然后你在旁边再做一次。做完后,我再给你重新打分。” 某学生一听就说:“桂老师,那不是不公平吗?” 我说:“是啊。对全班同学来说这是不公平呀,但是我相信你改正后就懂了,以后肯定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公平地打分。” 有个学生又说:“桂老师,我是真的不会做,怎么办啊?” 我说:“小傻瓜,我把你这错了的题全部给你重讲一遍,然后你重新做。但是桂老师有一个要求,你错的每一道题,我只给你讲一遍,而且这次要把答题时间缩短一半,明白吗?” “明白!” 我开始给不及格的王乖乖讲错题,我故意把讲题的音量压低。压低,压低,再压低,再再压低……王乖乖一直往我跟前凑,到后来甚至屏住了呼吸往拢凑,目的就是为了听清我的讲解。啥叫上课认真听讲?啥叫上课注意力集中?啥叫重点知识绝不能漏掉老师讲的一个字?他们恍然大悟。 就这样,很多学困生上课会听讲了,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 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从小到大从没这样认真听讲过,我甚至都屏住了呼吸听桂老师讲题。然后我用了15分钟顺利地把那几道题目做了出来,我看到桂老师拿着红笔打的勾勾比原来的大。我知道桂老师高兴,我也高兴。你猜我进步了多少分?我考了79分,我以前可没有及格过呢。桂老师,下一次我一定要突破80分。桂老师你放心,我以后上课一定要像今天听讲这样认真。” 我批注道:“乖乖,真是善良的孩子,你知道桂老师给你一个人开小灶,这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知道自己以后要认真学习,这就是上进心的萌芽,我相信你一定能追上全班同学的步伐,不拖班级的后腿。” 当然,有的孩子,我给他单独辅导了两次,但他的成绩还是没有进步,他很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桂老师,我把两次机会都用完了。” 我安慰道:“你有这样的心情,知道反省,这就够了,如果你确确实实是有很多知识不懂,桂老师再给你补。”我相信,我的努力和耐心对孩子不会没有丝毫影响,只是慢些,而当有一天,这个慢突然变快了,那就是飞跃。 语文这门学科,要想学好实属不易,除了课堂上的知识,还需要丰富的课外阅读支撑。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端正态度,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加上老师经常表扬和鼓励,他就会树立信心,慢慢地喜欢学习了。我还在班级营造书香氛围,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课前10分钟,让学生讲讲自己读了什么书,会读会讲会写,语文素养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桂老师心语: 正如莫兰所说,“认识永远是一种探险”,学习本身不应该是写在书本上的一个个静态的字符,而是在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想强调的是,老师不应该仅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更要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机制——激励的家访策略,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关爱,自信心的培养,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更能挖掘孩子的潜能,消除他们心里的阴影,去掉扣在他们头上“学困生”的帽子,当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时,“他们才真正有可能在自己身上装一台属于自己的发动机”(李希贵语)。 童眼寻春记 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体验,对于儿童来说,这来源于从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心理原动力。对于向师生,老师需要用慧眼去点亮一颗颗童心,让他们散发自己的独特魅力。他们的激情一旦点燃,他们的热情和影响力往往会产生鲶鱼效应,在班级里推波助澜,感召更多的同学,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记得三年级时,我让班上的学生写早春的观察日记。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孩子们都觉得无话可说。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找春天,观察春天树枝的变化,摸一摸小草刚发的芽,我告诉孩子们,只要是你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有感触的,都可以写进日记里。 一个叫欧阳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早春,天气依然很冷,我发现学校樟树枝的尖尖处,长有许多的小花苞,剥开这些小花苞,里面有一个红中带黄,大小像瓜籽里小瓜仁一样的米粒。把米粒用指甲一掐,还有水汁流出来呢。”在结尾处,孩子还附上这么一句:“桂老师,欧阳只写了这一句,欧阳只想给桂老师一个人看,不想给妈妈看,免得她要我‘再多写点,再多写点’,烦死了!”我提笔写下这样的评语:“欧阳同学,你读读,你读读,你难道没有发现吗,你观察得多么仔细呀,活脱脱一显微镜嘛,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的观察,是写不出这样具体生动的语言的。你知道吗?桂老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是不能跟你比的哦!”拿到本子以后,欧阳得意极了,在班上大声炫耀:“你们看,你们看,桂老师说我是显微镜呢,桂老师说她都不能和我比,她可是特级教师哦!她可是名人哦!我要告诉桂老师,今后我要多写这样的句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一听都围拢过来,羡慕地看着欧阳,“哦,原来,桂老师喜欢我们当显微镜呀!” 还有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我看见学校的小草,小草笑眯眯地看着蒲公英,跟蒲公英点头了,啊,蒲公英上的小黄花正在跟地上的小草绵绵传情呢,哟,多姿多彩的春天来到了我们钟家村小学。”写完后,孩子很诚实地告诉我:“桂老师,这是我抄的,我不会写,就是最后一句是我写的。这句话写活了小草,我很喜欢。”我的评语是:“你读了这句话觉得很喜欢,马上把它抄到本子上来了,是不是?悄悄告诉你,如果我看到了这么美的句子也会这样做的。正如你说的,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草和蒲公英绵绵话情的情境,把小草和蒲公英写活了,十分亲切,我想所有人都会喜欢的。不过呢,我要请你把最后一句话改一下,改成‘这句话把小草写活了’会更好。”之后,这个学生把改好的日记本交过来,高兴地告诉我:“桂老师,你看,我又找了好多写小草的拟人句呢!”我表扬他:“你可以准备一个采蜜本,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每天积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很快就可以酿成属于你自己的香甜的蜜糖了。积累多了,你还可以把你储存的花蜜和小伙伴分享呢!”我的这番鼓励让小乖乖高兴极了,通过他的“小喇叭广播站”一宣传,好多孩子也学习她的样子,准备了一个采蜜本,专门积累好词佳句。 在我看来,孩子刚开始学习写作,就像学走路,需要家长和老师扶一把。有时候借鉴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老师就批评他说:“你是抄的,还敢光明正大告诉我,多丢人!”那么孩子就没有自信心了。自信心没了,写作的兴趣和激情也消失殆尽,一个害怕写作的孩子,怎么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呢?所以,我珍惜孩子对我说的真话——“老师,这是我抄的。”我认为,当一个孩子对家长说真话时,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当一个学生对老师说真话时,学校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当孩子们相信我,愿意跟我吐露心声,把不愿意和父母说的话和我说,我感到相当欣慰。我的评语,不仅赞赏了孩子说真话的品质,点明了学习作文要多积累的方法,还跟孩子分析了这段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教导这个孩子在作文里学会使用修辞手法,才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写活。我的做法不仅保护了这位“向师生”的自尊心,而且点燃了他写作的热情,带动更多的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写作。 经过我的这一番引导,孩子们产生了“向师效应”,很多孩子的观察日记写得有声有色。一个学生这样写:“讲完了花,现在该讲草了,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草才是自然界的主角,因为草不仅绿油油的,而且无处不在,无处不生,它的顽强是任何花朵都比不上的。还有个诗人,我记不起来了,是这么赞美小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到这个句子,我很得意,我觉得我的教育是成功的。这些孩子真诚而富有童趣。所以我给这个乖乖的日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写的这句话十分流畅,而且通过比较的手法写出草的可贵之处,因而得出草才是自然界主角的结论,写得真好。不仅如此,你引用古诗句结尾,使文章的中心更加明确,这出自一个九岁孩子之手,实在是难得,桂老师为你高兴。最后你引用的诗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诗《草》,请不要再忘了啊,爱你的桂老师。”后来,那个小乖乖回复我:“知道啦,桂老师,我交了本子后就记起来了!下次肯定记住了,桂老师,我也爱你。” 也许有的老师觉得给学生改日记、改作文是件十分头疼的事情,面对孩子们磕磕绊绊的语言和平淡如水的大白话,老师们往往无从下手。在我看来,老师不仅要有等待花开的耐心,还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芸芸众生里面的小千里马。很多文学大家都谈到自己小时候习作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的经历,这些经历为他们从事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助推力。 王崧舟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一书中谈道:“说到自己爱写作,我不得不感谢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胡晓东老师。我读五年级时,写过一篇关于清明祭扫革命烈士墓的作文。老先生在讲评全班作文的时候,特意在黑板上大大地板书了两个成语——‘死伤枕藉’‘视死如归’。然后,用他一贯的高腔上普话(上虞普通话的简写)对着全班同学说,这两个成语出自王崧舟的作文,两个成语像一个人的两只眼睛,他的作文炯炯有神。我听着胡老师的话,脸蛋通红、小眼放光、胸口扑通扑通地直跳。打这以后,但凡遇到作文,我就一个劲儿地找成语往里塞。时间一长,我的文章不但用词华贵,文气也变得清通许多。至今想来,这是我小学生活中收到的最美的礼物之一。” 尽管我们无法给予每一个孩子这样的展示舞台,但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经过老师激情洋溢的点评,孩子们就能由衷获得内心的成就感。是的,教师要有伯乐的智慧:一个好老师,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点燃、唤醒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探寻师爱本质; 桂贤娣三十年班主任工作智慧; 呈现真实生动的师爱案例和实践性强的德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