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十二讲

中共党史十二讲
作者: 谢春涛|责编:唐明星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中共党史十二讲
ISBN: 9787108071514

作者简介

谢春涛,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著有《大跃进狂澜》《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主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书系。 罗平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农村人民公社史》《回看毛泽东》等。 李庆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中国革命时期开明士绅群体研究》《“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1978年以来重大事件与决策》等著作。 高中华,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著有《肃顺与咸丰政局》(齐鲁书社2005年)、《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祈天忧民: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史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等。 卢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多部专著,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 刘宝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张旭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教授、授课名家。出版多部学术专著与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沈传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出版专著《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研究》、《中国治理变革》、《决策中国》等5部。

内容简介

第一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谢春涛 中国共产党就同广大农民形成了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在这里,我想讲 一个我的老家山东沂蒙老区的故事。我的老家有一个知名的沂蒙 母亲王焕于,当年她的家里住过徐向前,住过罗荣桓。沂蒙母亲 和她的家人及乡亲们为八路军养孩子,包括指挥员的孩子,也包 括烈士留下的遗孤,最多的时候同时养了几十个。她的儿媳妇刚 生孩子不久,她就关照儿媳妇,奶水先紧着烈士的遗孤喂。她 说,咱们的孩子万一饿死了以后再生,而烈士的遗孤如果饿死了,烈士就绝后了。在当年的山东农民眼里头,一个人如果绝后 了,这事儿太严重了。为了养八路军的孩子,沂蒙母亲的孙子孙女先后饿死了四个。这事今天听来就像天方夜谭一样,但是当年 就真实地发生了。老太太活到了 101 岁,1989 年去世。在她生前, 有人问过她,为什么能干出这样的事?在老太太看来很平常,就应该这么干。八路军这些外乡人,当年主要是南方人,到山东打 鬼子,有人连命都送掉了,人家留下的遗孤你能不照顾好吗?如 果照顾不好,良心上过得去吗?显然,她就是这么想的。老百姓 为什么支持共产党、八路军?蒋介石不是看不清楚,后来他也做 过这方面的总结。但是,共产党能做到的事他就做不到。因为地 主阶级是他的统治基础,他显然不会下手,也下不了手。 当年的普选,我们今天想来似乎不具备条件,因为一个村都不见得能找出几个识字的老百姓,怎么画选票?共产党当年发明了原始的选举方式——投豆法。我们在老照片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候选人背 对着选民而坐,屁股后头放一只碗,或者帽子摘下来口朝上,工作人员给选民发黄豆粒,你愿意投谁把这颗豆放在谁屁股后头的碗里就完了。方式肯定是原始的,但是,没有任何人能说它不民主。共产党当年还提出实行“三三制”,就是共产党人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员组成中只占 1/3,另两个 1/3,一个是左派进步分子,一个是中间人士。陕甘宁边区选上的共产党人一度超过了 1/3,多出部分辞职,就保留 1/3。当年,根据地的政权得到了各阶层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国统区很多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都往延安跑,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很少有人往重庆跑,人心所向,清清楚楚。 国民党逃往台湾的时候,试图动员知名知识分子跟他们一起去,但是绝大部分知名知识分子没有去。当年国民党人最看重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第一届院士一共才八十几个人,这个时候已经有两位院士去世了,有 12 位 滞留在国外没回来,跟着国民党去台湾的只有九位,剩下的接近 60 位都留在了大陆。这些人为什么留下来?不是因为他们对共产党人有多少好感,他们长期生活在国统区,对共产党没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人因为受了国民党长期歪曲宣传的影响,对共产党人还有一些误解。他们之所以不去,是因为对国民党太了解了,在国民党统治之下过了 20 多年,这个党怎么样,彻底领教了。所以有些没去的院士在日记、在私人通信中做出这样的判断:共产党怎么样不知道,有待于了解,但是哪怕共产党再坏,也绝对坏不过国民党。所以,这些人毫不犹豫地留在了大陆。 后来做过北大副校长的傅鹰教授,他也是从美国回来的。他为什么回来?他就讲到这么一件事,对他影响很大。那就是 1949年的 4 月,解放大军要渡长江的时候,在南京附近的江面上,有几艘英国军舰在试图阻止解放军的进攻,解放军警告他们开走,他们没有开走,解放军就开炮,把军舰击伤了,而且还打死了一些人。这还了得?英国人抗议,要求我们赔偿。凭什么要赔偿呢?长江是中国的内河,谁允许你开进来了?国共两党内战,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你外人有什么资格干预?我事先警告你开走,你不开走,我才开的炮。根本不存在什么赔偿问题。后来,英国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傅鹰教授在美国知道了这件事,激动得泪流满面,近代以来哪有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共产党人之前,谁能干出这样硬气的事呢?就这一件事,傅鹰教授对中国共产党人充满了好感。就这一件事,促使他毫不犹豫地下决心回国。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苏之间有个重要的遗留问题,那就是国民党政府同苏联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国民 党政府把东北的一些权益给了苏联,换取苏联对支持国民党政府 统一中国的承诺。所以,当年苏联红军从东北撤走的时候,大城 市基本上交给了国民党的部队,没交给解放军。毛泽东当年就面 临着这样的问题,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他就率团访苏。 打的旗号是为斯大林祝寿,但是祝寿活动一结束,他就提出了废除旧条约、订立新条约的要求。结果,斯大林一口回绝。在斯大林看来,同国民党政府订立的条约是“二战”的产物,这个不能动,动了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说,他们占据的所谓日本的北方四岛,那是不是也要还回去?当然不愿意还,至今不也没还嘛。 毛泽东就被晾在一边去了,没有事情干,但是,毛泽东也没有回国。过了一段时间,英国人传出说法,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 了。斯大林压力很大,派人问毛泽东为什么不回去。毛泽东讲, 就是要解决这个条约问题,如果不解决他就不回去,逼着斯大林不得不同意谈判这个问题。经过艰苦谈判,旧条约废除,新条约订立。苏联人承诺,最迟不迟于 1952 年底,把东北的权益还给中国人。后来,这一条是 1954 年兑现的,比预定时间晚了两年。 晚这两年不是苏联人赖着不走,而是因为我们感觉到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在中国领土上一定程度的军事存在对美国人有威慑作用,我们没着急让他走。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1954 年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大跃进”之后,我们有三年困难时期。但这个困难,绝不仅仅是老百姓困难,我们的领 导干部,我们的领袖,包括毛泽东同志本人也困难。毛泽东同志 8 个月不吃红烧肉就是这个时期,我觉得不是不爱吃,也不是吃不起。为什么不吃?就是表达同老百姓同甘共苦的这么一种精 神状态。还有,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带头降工资,毛泽东原来是一级工资,一个月 600 块钱,他降到了 404 块 8 毛钱。不光毛泽东降,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都降。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访问过日本, 访问过新加坡,他深受刺激,深受震撼。在日本访问期间,他坐了新干线列车,人家问他什么感受。他说快,有催人快跑的感 觉,中国现在就需要跑。参观日本一些企业的时候感慨,知道 什么叫现代化了。去新加坡访问,也是深受刺激。因为他赴法国 勤工俭学的时候,途经新加坡停留过,58 年以后新加坡发生了巨 变。所以,邓小平讲,要改革要开放,否则死路一条。我觉得这 样的认识,对他而言是刻骨铭心的。这样的认识,就在随后召开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变成了我们整个领导层的共识。 本书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多年来开设的党史课程中选出十二个专题,由中央党校八位授课名家详细解析。 十二个专题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延安整风与党的团结统一,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其实践,抗美援朝的决策及其影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这十二讲突出叙述中共百年所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重要节点的历程。 八位作者的叙述各具特色,有的偏理论、有的重史料;共同特色为以学术研究为根基、翔实合理的史料选择、历史与理论相结合,以生动的历史细节、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阐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所应涵盖的内容。尤其一些讲述中共政党建制的话题,以大量生动有趣的史料与伟人的智慧语言来阐述,真正做到高深理论通俗化,令人读后难忘。 为广大党史干部提供了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的生动党史读本,亦可作为一般读者的党史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