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必会的数学技巧/最强大脑思维训练系列
作者简介
于雷,哈尔滨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畅销书作家,编辑,曾为北京翰知苑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经理、编辑部主任,后定居武汉,创办于雷图书工作室,主要从事青少年益智类图书的策划编辑与组稿工作。逻辑思维训练专家。一直致力于青少年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开发。 已出版一批青少年益智读物,包括《逻辑思维训练500题》、《逻辑思维训练500题(白金版)》、《北大清华学生爱做的400个思维游戏》、《逻辑其实很简单》等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其中《逻辑思维训练500题》被北京图书大厦评为“2008年读者 喜爱的图书(社科类)”,至今销售已逾12万册。
内容简介
一、数的认识1. 数字〖*2〗1) 数字的诞生和发 展数字作为数学大厦的基石,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数的 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它对于人类文明 的意义也 不亚于火的使用。 在几百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还 没有数的概念 。原始人类过着群居的生活。白天共同劳动,采集果薯 ,捕猎鸟兽,晚上住在洞穴里,共同享用劳动所得。逐 渐对“数”产生了朦胧的概念,但也 于“有”“无 ”“多”“少”。他们狩猎而归,猎物或有或无。同时 ,他们也会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只羊、一头狼与整群狼 在数量上的差异。 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越来越难以 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 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早人们利用自己的 手指头、石块或者木棍来计数。比如,捕获了1头野兽 ,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公元 前1500年,南美洲秘鲁印加族(印第安人的一部分)习 惯于“结绳计数”——每收进一捆庄稼,就在绳子上打 个结,用结的多少来记录收成。根据我国古书《易经》 的记载,上古时期的中国人也是“结绳而治”,就是用 在绳上打结的办法来记事表数。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 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 另外,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也是古人常 用的办法。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及两河周围, 叫作美索不达米亚,那里产生过一种文化,与埃及文化 一样,也是世界上 古老的文化之一。美索不达米亚人 用在树木或者石头上刻痕划印来记录流逝的日子。后来 ,他们逐渐以符号代替刻痕,用1个符号表示1件东西, 2个符号表示2件东西,以此类推,这种计数方法延续了 很久。后来又改为“书契”,即用刀在竹片或木头上刻 痕计数。直到 ,我们中国人还经常会使用写“正” 字来计数。每写一画代表“一”,而“正”字正好是五 画,还包含着“逢五进一”的意思。 到了后来,人们发现仅仅用自然数来计数是远远不 够的。比如,分配物品时,3个人分2件东西,每个人该 分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 接着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 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 了负数。正数、负数和零,统称为有理数。 公元前2500年,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 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 示它,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感到震惊,紧接着 人们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 周率就是 重要的一个,人们就把这些数称作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 但是后来,在解方程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 被开方数是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么 数学运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于是数学家 们就规定用符号“i”表示“-1”的平方根,虚数就这 样诞生了。 本书作为一本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的神奇数学魔法书,通过实例详细地介绍讲解了数学运算中常见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轻松驾驭数学,建立强大的数学自信心,开阔思路,扩展思维,让头脑 加灵活,让大脑 加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