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大字版)
作者简介
黑陶,1968年出生于中国南方陶都——江苏宜兴丁蜀镇。母亲是农民,父亲是烧陶工人。16岁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外出求学,23岁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居太湖北岸的无锡。 出版过散文集《夜晚灼烫》(2003)、《泥与焰》(2004)、《绿昼·黑陶散文》(2006)、《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2008初版,2013重版)、《中国册页》(2013),口述历史《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2010)等。
内容简介
阿炳穷是穷,但志气 蛮高 在江苏省无锡市学前 街水乡茶楼门口(钱锺书 故居就在近旁)初次见到 邹鹏先生,我很难相信他 今年已有九十高龄。邹老 个子不高,精干灵敏,头 戴一顶有鸭舌的旅游帽, 一手拎个黑包,一手拿着 小灵通和一张纸条正准备 打电话——看上去,邹老 最多是个七旬老人。 能够约到邹鹏先生进 行访谈,要感谢锡剧研究 专家钱惠荣先生的介绍, 他们两人是多年的老友。 于是,2006年立冬后的第 三天,邹老、钱老和我, 有了水乡茶楼内半天的以 阿炳为主题的愉快谈话。 邹鹏先生出生于无锡 鸿山镇。鸿山最早为无锡 县所辖,现在属于无锡市 新吴区。鸿山历史深厚, 人文荟萃,是吴地的一方 圣土。周代为“让王”而从 陕西逃至东南吴地,成为 江南文明始祖的泰伯,最 后就安葬于此。鸿山除了 有泰伯墓外,还有先秦刺 客专诸、要离以及东汉“ 举案齐眉”之梁鸿、孟光 的遗迹。邹鹏先生出生在 风水宝地,家境却十分贫 穷。他三岁失去母亲,只 上了三年私塾就失学回家 。十八岁在家务农时,因 避国民党抓壮丁,只身逃 到了上海。经熟人介绍, 在上海无依无靠的邹鹏到 戏院的茶馆里做伙计。他 经常送水到戏院后台,由 此结识了无锡东亭人、锡 剧艺术家“半天红”邢长发 。后来,邹鹏先生便正式 拜邢长发为师,开始了锡 剧艺术的演艺生涯。 邹鹏先生这一代艺人 ,经历过时代的剧烈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