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端牢中国饭碗(人民日报记者眼中的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者简介
蒋建科 陕西杨陵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荣获中国新闻奖等各类新闻奖100多个,先后被中宣部、中组部等9部委联合评选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12月被世界银行及其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授予“杰出记者”奖,这是中国记者首次获得该项国际新闻大奖。 1986年8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分配到人民日报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工作至今。采写内参300余篇,其中100多篇得到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同志批示,对推动许多重大问题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另有一批新闻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和中考语文试题,有的还被《新华文摘》等媒体转载。 主持和参与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农业新闻学》《超视距新闻传播》《论农业本质》等专著。 当选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兼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受聘担任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知名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内容简介
农科开放日何以受欢迎 农科开放日变“漫灌”为“ 滴灌”,有针对性地补足短 板,是做好农业科普工作的 有益探索。 富含花青素和虾青素的 玉米、自带茶香的口罩和牙 膏、手机一扫就能检测农残 的试纸条……在不久前的第 四届农科开放日上,中国农 业科学院遍布全国的35个研 究所开门迎客,不仅展示了 众多最新农业科技新成果, 还邀请公众走进实验室、试 验田、种质库等农业科研设 施,参与现场品鉴、动手实 验、耕作活动。这些别开生 面的体验,让人们近距离感 受农业科技的神奇与魅力。 农科开放日是中国农业 科学院推动科普的一项品牌 活动。自2019年举办以来 ,成为公众了解农业科技进 展、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 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初步统 计,前3届累计吸引900多 万大中小学生通过线上线下 参与,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 赞誉,探索出一条科普新途 径。 农科开放日何以受欢迎 ?关键是活动大胆创新,突 破了传统专家台上讲、公众 台下听的模式,把公众放在 中心位置,紧紧围绕公众需 求积极探索开展深度科普。 首先,直击科普热点和 痛点。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 种子、耕地、食品安全等问 题,农科开放日全面系统展 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取得的 一系列重大成果,积极回应 公众关切。其次,增加品尝 和动手环节,增强了科普的 趣味性和吸引力。现场可以 喝胡萝卜汁、品尝各类瓜果 ,还有市场上见不到的最新 品种,极大满足了公众的好 奇心。再次,贴近生活,贴 近实际。百姓餐桌上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