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译林国际大奖童书:居里夫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
[英国] 埃列娜?杜尔利(1880-1950)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任英国国王高中女校的校长。她精通多种语言,曾为三位法国著名科学家作传,分别是法布尔、巴斯德和居里夫人。这三本传记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至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荣获1939年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大奖的 《居里夫人的故事》。
内容简介
到家已经五点了,用过一顿比苹果丰盛得多的晚餐后,她们开始围着大桌子做作业。不久,孩子们开始读出声,这种习惯也就在波兰才有。接着,孩子们开始高声抱怨:他们得用俄语学习,这真是太痛苦了。数学本来就不容易,而用俄语学习这门学科更是难上加难。法 语和德语的语法也是用俄语教学,碰到不认识的单词,还得在俄语词典中查。当然,他们私下可以用自己的母语讨论难点,但第二天一早上课时,他们还是得将它们转化成俄语,用这门外语来解决几何难题。他们写文章时也不能用自己的母语,朗读时,还要把法语直接读成俄语。学习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件难事! 但玛尼娅是个“小女巫”,她好像有一种魔法,不用刻意学习就能掌握知识;她只需要把俄文诗句读两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记住,真是个幸运儿!不过,她也是个善良的小天使,当她提前完成作业时,她就会帮助其他人释疑解惑。 当然,事情并非总是如此。如果有机会,她会在桌上摊开一本书,双肘支在桌上,双手捂着耳朵,挡住海拉背诵的声音,好专心阅读。玛尼娅读书时,没有人能把她从全神贯注中唤醒,她什么也听不见。全家有时候会故意开她玩笑,敲打着罐子,制造出像在动物园里一样的声响,但玛尼娅如果是在阅读,就什么都听不见。这种专注,是上天给玛尼娅的馈赠。 有一次,当她读书的时候,其他人用椅子搭起了一个架子。整个过程中,她没有听到一点搭椅子的声响,甚至也没有看到椅子或者搭建者的影子,更听不到别人兴奋地窃窃私语或者捂嘴偷笑的声音。等到她读完书抬起头,整座“大厦”都塌了下来,孩子们哄堂大笑。这让玛尼娅很不高兴。她揉了揉擦伤的肩膀,走进另一个房间,顺便瞥了哥哥姐姐们一眼,说道:“真幼稚!” 到了睡觉时间,斯克洛多夫斯基家的姑娘们就在餐厅打地铺,因为卧室要让给付钱寄宿的学生用。夜里,毯子常常会滑落下来,孩子们就会受凉。早上,天还黑着她们就得起床,因为餐厅要让给寄宿生们吃早饭。 但是这些事在玛尼娅看来都不重要,最让她忧心的是,她的妈妈病得越来越重。她总是向上苍祈祷,但是他似乎听不到这个十岁小女孩的心声。在她快十一岁的那个 5 月,妈妈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对玛尼娅轻语道:“妈妈爱你。” 生活中的磨难教会了玛尼娅很多:人要充满勇气地面对生活——不仅仅是国王,国家中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是如此。她对这一切有自己的认识。她无法理解生活对她为何如此不公,又如此残忍,但是她生性倔强,对命运的安排愤愤不平,拒绝向它低头。 1. 英国卡内基奖获奖作品,全球畅销七十余年,写给少儿读者的居里夫人传记。 2. 讲述首位两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第一位诺贝尔奖女性得主的一生。 3. 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小学阶段人文社科类经典读物。 4. 韩素音翻译大赛获奖者缪建维翻译,忠实再现原文精彩。 5. “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特级教师郭姜燕作序,贴心导读。 6. 遇到挫折怎么办?科学为何如此迷人?如何树立远大理想?这本书将带领孩子走近居里夫人的世界,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和对科学的兴趣。